黎金凤
- 作品数:14 被引量:123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面部皮损定位及测量面罩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面部皮损定位及测量面罩,包括能够罩于患者面部的面罩组件,其一侧设有用于支撑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上设有用于持握的持握组件,面罩组件与支撑组件之间设有用于连接的连接组件;面罩组件包括罩板,罩板为透明罩板,...
- 于曼李敏黎金凤
- 一种冲洗液中药代煎袋
- 一种冲洗液中药代煎袋,结构组成包括代煎袋主体、出液口、出液管、过滤层、吸附层和抗氧化层结构;代煎袋主体为多面密封结构,内部为一整体空腔;一面与出液口相连;出液口与出液管通过高弹性环形锁扣连接;出液口与出液管处密封由环形锁...
- 黎金凤李敏闫昌葆
- 文献传递
- 电针与单纯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对尿代谢组织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探讨电针与单纯针刺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尿代谢组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13年9月—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门诊或病房诊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12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电针组62例与针刺组5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尿代谢组织变化情况。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98.4%,显著高于针刺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针组与针刺组关节疼痛、肿胀指数,血CRP、ESR与IL-6值等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和单纯针刺均能明显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关节肿胀与疼痛状况,调节尿代谢组织水平,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并降低血沉,但电针效果更好。
- 张心蕊王培黎金凤李敏
- 关键词:痛风关节炎电针
- 推拿联合小金胶囊不同服药周期治疗乳腺增生症肝郁痰凝证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小金胶囊不同服药周期对乳腺增生症肝郁痰凝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症状体征、激素水平的作用。方法:选择乳腺增生症肝郁痰凝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均进行推拿治疗,对照组应用小金胶囊治疗4周,观察组应用小金胶囊治疗8周。评估两组临床疗效、乳腺疼痛、乳腺结节大小、乳腺质地评分和全身症状评分、患者精神状况、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00%(39/50),高于对照组58.00%(2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乳腺疼痛、乳腺结节大小、乳腺肿块质地、全身症状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催乳素、雌二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51.33±4.93)分、SDS(50.41±4.8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7.38±5.04)分、(55.20±5.1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推拿基础上,应用小金胶囊8周治疗乳腺增生症肝郁痰凝证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激素水平、精神状态更好。
- 黎金凤李敏王培刘苗苗马海舰张心蕊于曼赵文霞
- 关键词:乳腺增生症推拿小金胶囊
- 基于“温阳导滞理论”针刺联合火针治疗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被引量:2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采用基于“温阳导滞理论”针刺联合火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火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温阳导滞理论”针刺疗法,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QOL评分、VAS评分和QS评分及血清脑源性神经差异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较高(P<0.05);两组VAS评分明显降低,Q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较多(P<0.05);两组治疗前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OL各条目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较多(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BDNF水平明显升高,血清IL-6和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0.05)。结论:采用基于“温阳导滞理论”针刺联合火针治疗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降低血清BDNF、IL-6和IL-10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黎金凤王培李敏
- 关键词:针刺火针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针刺强度对类痛经模型大鼠镇痛效应、前列腺素及缩宫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3
- 2022年
-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强度对类痛经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弱刺激组及强刺激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注射法建立类痛经模型。空白组与模型组仅抓取固定,强刺激组采用粗针、深刺、施手法,弱刺激组采用细针、浅刺、不施手法,两组均刺激双侧“三阴交”穴20 min,起针后即刻观察大鼠扭体反应。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及子宫组织前列腺素F_(2α)(PGF_(2α))、前列腺素E2(PGE2)及缩宫素(OT)含量,采用化学法检测血清钙离子(Ca^(2+))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扭体评分升高,血清及子宫组织PGF_(2a)、PGF_(2a)/PGE2、OT及血清Ca^(2+)含量均显著升高,而血清及子宫组织PGE2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强刺激组与弱刺激组大鼠扭体潜伏期均明显延长、扭体评分均显著降低,子宫组织PGF_(2a)含量、血清及子宫组织中PGF_(2a)/PGE2及OT含量均显著降低,血清PGE2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强刺激组血清PGF_(2a)、Ca^(2+)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弱刺激组比较,强刺激组扭体潜伏期显著延长、扭体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强刺激组血清PGF_(2a)显著低于弱刺激组(P<0.05)。结论针刺能缓解类痛经模型大鼠的疼痛程度,且强刺激优于弱刺激。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和子宫组织中PGF_(2α)、PGE2及OT含量,降低血清Ca^(2+)含量,从而改善平滑肌异常收缩而实现的。
- 谢海梅柳依江王培苑鸿雯宋越柳杨黎金凤李敏
- 关键词:刺激量强刺激原发性痛经
- 针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被引量:30
- 2018年
- 目的 评价针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5例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金天格胶囊。2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采用VAS量表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评价腰椎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a、IL-1β、IL-6和血栓素B2(thromboxane, TXB2)水平,观察并记录患者症状控制时间、直腿抬高角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8%(45/48)、对照组为76.6%(36/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2,P=0.018)。研究组症状控制时间[(9.2±2.3)d比(14.0±2.3)d,t=-10.406]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直腿抬高角度[(78.6±17.6)°比(59.9±13.2)°,t=5.869]及JOA评分[(18.7±2.1)分比(12.1±1.9)分,t=16.152]高于对照组(P<0.01),VAS评分[(1.1±0.3)分比(2.6±0.6)分,t=-15.997]、TNF-a[(1.18±0.22)ng/L比(1.51±0.21)ng/L,t=-7.476]、IL-1β[(25.14±6.17)ng/ml比(40.26±6.07)ng/ml,t=-12.038]、IL-6[(93.85±23.02)μg/L比(110.63±24.07)μg/L,t=-3.473]及TXB2[(299.36±52.16)pg/ml比(429.17±53.62)pg/ml,t=-11.961]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灸联合金天格胶囊可有效改善LDH患者疼痛程度,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 马海舰李敏黎金凤王培
-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针刺镇痛金天格胶囊
- 一种便于穿线的埋线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针灸领域,公开了一种便于穿线的埋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针身、针芯、针帽和埋线机构;所述针身上端的内部连接若干所述埋线机构;所述针芯置于所述针身内部的中心;所述针芯的上端设有所述针帽;本实用新型大大节省...
- 王培李敏于曼王娇张心蕊黎金凤王正
- 一种中医护理用熏蒸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护理用熏蒸桶,涉及熏蒸桶技术领域,包括熏蒸桶体,熏蒸桶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顶板,顶板的内部开设有通槽,顶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环形槽,环形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充气气囊,熏蒸桶体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安...
- 黎金凤李敏
- 温清饮在皮肤科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温清饮为明代龚廷贤所著《万病回春》血崩门中名方,专为血虚营滞兼有湿热而设,取养血而清火之用。该方由四物汤合黄连解毒汤组成,故又名解毒四物汤。方中药物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连、黄柏、黄芩、栀子,兼具养血和营,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由于本方温清并补,现代多用于治疗血虚兼湿热的多种皮肤病。
- 黎金凤张广中
- 关键词:温清饮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