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红丽

作品数:8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儿
  • 3篇孕期
  • 3篇出生体重
  • 2篇低出生体重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结构方程模型
  • 2篇妇女
  • 1篇动物性
  • 1篇动物性食物
  • 1篇新生儿出生缺...
  • 1篇新生儿出生体...
  • 1篇信度
  • 1篇育龄
  • 1篇运输业
  • 1篇膳食
  • 1篇膳食模式
  • 1篇摄入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环境
  • 1篇社会环境因素

机构

  • 8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8篇王红丽
  • 6篇颜虹
  • 6篇党少农
  • 4篇严惠
  • 3篇刘蓉
  • 2篇张丽
  • 2篇曾令霞
  • 2篇赵亚玲
  • 2篇李强
  • 2篇赵娜
  • 1篇屈鹏飞
  • 1篇王全丽
  • 1篇张丽
  • 1篇毕育学
  • 1篇李强
  • 1篇米白冰
  • 1篇陈方尧

传媒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2017年中...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我国民航运输产业组织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
王红丽
关键词:产业组织优化民航运输业市场结构市场绩效
SF-36量表用于陕西汉中农村居民生命质量测量的信度与结构效度评价
目的评价SF-36量表应用于汉中市农村居民生命质量测量时的信度和结构效度。方法运用可靠性分析测量量表的信度,计算Cronbach’α系数测量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计算Spearman-Brown系数测量量表的分半信度。量...
吴小艳严惠何国斌王红丽李强赵亚玲
文献传递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陕西育龄妇女孕期膳食模式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膳食模式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BW)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利用2013年"陕西省出生缺陷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调查"的横断面调查资料,选取陕西省20个县和10个区年龄为0~1岁的婴幼儿及其母亲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膳食模式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新生儿LBW发生率3.1%,小于胎龄儿(SGA)发生率12.6%。因子分析得出3种膳食模式,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均衡模式可降低新生儿LBW和SGA的发生风险(其对体重受限的作用为-0.24),零食模式的膳食是新生儿发生LBW和SGA的危险因素(其对体重受限的作用为0.18),而素食模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不显著。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均衡模式可以降低新生儿LBW(OR=0.75,95%CI:0.59~0.95)和SGA(OR=0.84,95%CI:0.77~0.94)的发生风险,零食模式T3水平可增加LBW(OR=1.61,95%CI:1.06~2.45)的发生风险。结论均衡模式和零食模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密切关系,膳食种类多样化、营养均衡化、减少加工食物的摄入,对降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王红丽赵娜刘蓉郭乐倩赵豆豆党少农颜虹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膳食模式结构方程模型
母亲孕期动物性食物摄入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母亲孕期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为指导妊娠期合理膳食,改善出生体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源于2013年7—11月在陕西省30个县进行的出生缺陷现况及其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孕妇中随机抽取个体完成半定量膳食频率问卷,收集包含动物性食物来源的各食物食用频率和分量数据及新生儿相关信息,筛选出母一婴(0~1岁)作为研究对象。将新生儿出生体重作为因变量,食物摄入频率转换成每周摄入次数后作为自变量,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建立3个调整模型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共纳入11459对调查对象,新生儿平均体重(3279.9±454.6)g,母亲孕期平均摄入蛋类食物4.00次倜,肉类食物1.50次倜,奶类食物3.00次倜,鱼类食物0.50次倜,总动物性食物5.00次/周。未分层时,3个模型均显示肉类及总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影响。调整了孕周、孕妇年龄、社会人口学等因素后,肉类食物摄入每周增加1次,出生体重增加约5.26(95%C1:1.32~9.20)g,而总动物性食物每周增加1次,出生体重平均增加3.24(95%CI:1.09~5.39)g。分层分析显示,肉类及总动物性食物对女婴和农村居民的影响更大;总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对陕北和关中地区的影响更大,而肉类食物的摄入对陕南地区的影响较大。且影响均为正向的,即摄入越多,体重增量越大。结论妊娠期增加动物性食物摄入会改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建议孕期母亲应重视孕期动物性食物的摄入。
严惠党少农米白冰屈鹏飞张丽王红丽毕育学曾令霞李强颜虹
关键词:出生体重孕期动物性食物
出生缺陷的流行态势和影响因素及人群研究的若干问题被引量:38
2017年
出生缺陷是指胚胎或胎儿发育过程中结构、功能或代谢发生异常,是早期流产、死胎、围产儿死亡、婴幼儿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出生缺陷不仅影响儿童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影响整个国家的人口素质。本文回顾分析了当前出生缺陷的流行态势、可能病因及危险因素,同时阐述了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性、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可能性以及多学科交叉与协作研究在出生缺陷研究中的必要性,为出生缺陷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
党少农颜虹王红丽
关键词:流行病学
母亲文化程度与产前检查次数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及其交互调节作用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研究母亲文化程度与产前检查次数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BW)的影响及其交互调节作用。方法利用陕西省出生缺陷现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中有关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的相关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产前检查次数与文化程度对新生儿发生LBW的相乘交互作用,并采用Andersson等编制的软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随着产前检查次数的增多,全部新生儿与足月儿LBW和小于胎龄儿(SGA)的发生率逐渐降低。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全部新生儿(OR=0.81,95%CI:0.65~1.00)、足月产新生儿LBW(OR=0.76,95%CI 0.60~0.97)相比母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分组,以及SGA(OR=0.86,95%CI 0.77~0.95)的发生风险降低;较多的产前检查次数均可减少全部新生儿、足月产新生儿LBW及SGA的发生风险。母亲文化程度与产前检查次数对全部新生儿(RERI=0.091,API=0.152,SI=0.815)、足月产新生儿LBW(RERI=0.022,API=0.039,SI=0.951)及SGA(RERI=0.091,API=0.152,SI=0.815)均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但对全部新生儿(OR=0.78,95%CI:0.63~0.97)、足月产新生儿LBW(OR=0.72,95%CI:1.11~1.25)及SGA(OR=0.84,95%CI:0.76~0.94)均存在相乘交互作用,且作用相当。结论母亲文化程度低和产前检查次数较少均是新生儿LBW发生的危险因素,且母亲文化程度在产前检查次数对新生儿LBW的影响中存在调节作用,即较高的文化程度可以改善低产检次数对新生儿LBW的作用。
王红丽赵娜刘蓉郭乐倩赵豆豆严惠张丽党少农颜虹
关键词:文化程度低出生体重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社会环境因素对不良出生结局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社会环境因素对不良出生结局的直接与间接作用。方法利用《陕西省出生缺陷现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中有关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的相关信息以及陕西卫生统计年鉴有关调查地区的卫生事业发展数据,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家庭特征、妇幼保健利用和叶酸服用、不良出生结局5个潜变量,建立潜变量间的假设结构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估计路径系数,并进行修正和评价,最终确定最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8457名在2010—2013年间怀孕并有明确怀孕结局分娩且不良出生结局数据完整的育龄妇女,其分娩的新生儿有2.0%为出生缺陷,有2.7%为早产儿,有3.4%为低出生体重儿。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卫生事业发展状况主要是通过影响妇幼保健的利用和叶酸服用间接影响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妇幼保健利用主要通过影响叶酸服用间接影响不良出生结局发生,家庭特征对不良出生结局既可产生直接影响也可产生间接影响,家庭特征的间接影响主要通过妇幼保健利用和叶酸服用实现,而叶酸服用则直接影响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家庭特征的影响最大,占53.3%,其后依次是叶酸服用(30.0%)、妇幼保健利用(12.7%)和卫生事业发展(4.0%)。结论卫生事业发展、家庭特征、妇幼保健利用、叶酸服用等宏观社会环境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不良出生结局产生影响,但家庭特征影响较大。不良出生结局的干预中应当重视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干预措施。
王红丽陈方尧严惠刘蓉郭乐倩赵豆豆张丽颜虹党少农
关键词: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妇女围孕期特殊危险因素暴露对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妇女围孕期特殊危险因素暴露对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7-12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以陕西省抽取2010-2013年期间曾经妊娠的15~49岁育龄妇女及其子女为调查对象,调查围孕期特殊危险因素暴露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这些危险因素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调查育龄妇女30 010名,新生儿29 550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93.57/万。对妇女围孕期特殊危险因素分析发现,校正社会人口学等因素后,围孕期饮酒[OR=2.29,95%CI(1.22,4.29)]和被动吸烟[OR=1.25,95%CI(1.02,1.53)]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在孕前3个月和孕后3个月服用药物[OR=1.64,95%CI(1.04,2.61)],接触农药[OR=2.41,95%CI(1.09,5.35)]、生物危险因素[OR=1.64,95%CI(1.05,2.56)]、物理危险因素[OR=1.15,95%CI(1.13,2.34)]和化学危险因素[OR=2.36,95%CI(1.36,4.11)]显著增加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风险。进一步就不同类型药物对出生缺陷的影响分析发现,校正社会人口学因素及生活行为因素后,水杨酸类药物和镇咳药是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妇女围孕期有被动吸烟和饮酒、孕前3个月至孕3个月暴露药物、生物和理化危险因素可增加其分娩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
王红丽党少农曾令霞李强王全丽赵亚玲颜虹
关键词:围孕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