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组学
  • 1篇致敏原
  • 1篇上肢
  • 1篇使用化妆品
  • 1篇丝氨酸
  • 1篇皮肤
  • 1篇皮肤镜
  • 1篇皮炎
  • 1篇皮炎患者
  • 1篇文献复习
  • 1篇烯酸
  • 1篇细胞
  • 1篇亮氨酸
  • 1篇接触性
  • 1篇巨大型
  • 1篇巨噬细胞
  • 1篇狼疮
  • 1篇花生四烯酸
  • 1篇瓜氨酸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4篇余圆圆
  • 1篇辛俭
  • 1篇张军民
  • 1篇马坚池
  • 1篇张静
  • 1篇苟新敏
  • 1篇黄新锋
  • 1篇李希清
  • 1篇陆东庆
  • 1篇黄琳

传媒

  • 2篇皮肤性病诊疗...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红斑狼疮-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1例被引量:2
2018年
报道1例红斑狼疮-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患者女,55岁,全身散在红斑、色素异常伴光敏感、关节痛1年余。皮肤专科检查:头皮部、面部、颈部、前胸V字区、后背、双上肢伸侧可见形状不规则片状紫红斑,边界清,表面见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右手小关节、右侧腕关节、双侧膝关节压痛。查抗核抗体11项:抗核抗体ANA阳性,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阳性。背部皮损病理提示角化过度,颗粒层楔形增厚,棘层萎缩变薄,灶性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符合扁平苔藓。诊断为红斑狼疮-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LE-LP综合征),入院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炎及羟氯喹降低光敏性等药物治疗,皮疹较前消退后出院。
符淑莹余圆圆张静马坚池郑海豪李希清张军民
关键词:红斑狼疮扁平苔藓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海分枝杆菌对巨噬细胞的影响
2024年
目的通过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海分枝杆菌刺激巨噬细胞引起的能量代谢和氧化脂质代谢变化,为了解巨噬细胞抵御海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机制提供线索。方法从小鼠双侧股骨中获取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培养后将其分为活菌组和灭活菌组;采用临床分离培养的海分枝杆菌制备菌悬液,活菌组加活海分枝杆菌刺激12 h,灭活菌组加灭活的海分枝杆菌刺激12 h。显微镜下观察两组细胞的形态并测量巨噬细胞长度。收集两组细胞的裂解液,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能量代谢物和氧化脂质代谢物。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巨噬细胞长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筛选差异代谢物。结果镜下可以见活菌组巨噬细胞形成更多的肉芽肿样细胞聚集,灭活菌组巨噬细胞[(439.52±91.67)μm]较活菌组[(289.96±70.11)μm]更细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巨噬细胞能量代谢和氧化脂质代谢的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均显示两组分离度好。能量代谢方面共发现12种差异代谢物,以氨基酸代谢变化最为显著,其中瓜氨酸的含量明显升高,亮氨酸和丝氨酸的含量下降。氧化脂质代谢方面共发现20种差异代谢物,以花生四烯酸代谢变化最为显著。结论相较于灭活菌,海分枝杆菌活菌刺激的巨噬细胞氨基酸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发生改变,瓜氨酸代谢水平升高、亮氨酸和丝氨酸代谢水平降低、花生四烯酸类代谢水平改变。
杨璐王珍珍施影钟慧婷余圆圆马寒陈燕清
关键词:巨噬细胞代谢组学瓜氨酸亮氨酸丝氨酸花生四烯酸
230例使用化妆品的接触性皮炎患者接触过敏原分析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分析使用化妆品的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接触变应原的分布。方法:应用标准变应原斑贴试剂盒检测230例使用化妆品的接触性皮炎患者的可疑致敏原,并比较是否伴有特应性素质者斑贴试验阳性率有无差异。结果:230例患者中女性占87.83%,21~50岁占76.09%,文员占38.26%,大部分(57.46%)由一般护肤品引起。230例使用化妆品的接触性皮炎患者中斑贴试验呈阳性反应的有173例,阳性率为75.22%,位列前6位的致敏原依次为芳香混合物(25.22%)、硫酸镍(23.04%)、Cl+Me-异噻唑(20.86%)、氯化钴(19.13%)、重铬酸钾(10.43%)、甲醛(8.70%)。伴有特应性素质者55例,斑贴试验阳性率(58.18%)明显低于无特应性素质者(80.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25,P<0.05)。结论:使用化妆品的接触性皮炎患者以中青年女性为主,文员最多见,一般护肤品为主要的可疑致敏化妆品;最常见的致敏原是芳香混合物和防腐剂;伴有特应性素质的患者可能对接触致敏原的反应降低。
余圆圆黄琳陆东庆
关键词:斑贴试验致敏原
上肢巨大型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20年
患者男,15岁。右上肢丘疹、结节2年余。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可见扩张、畸形的毛囊结构,皮脂腺小叶增生呈放射状排列,毛囊周围有增生硬化的胶原,部分胶原间形成裂隙;真皮浅层可见成熟的脂肪组织,并可见淋巴细胞浸润。诊断: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
余圆圆苟新敏黄新锋苏广进辛俭程勇
关键词:巨大型皮肤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