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彬

作品数:22 被引量:153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闵行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成像
  • 7篇血管
  • 5篇磁共振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动脉
  • 4篇血管成像
  • 4篇血性
  • 4篇缺血
  • 4篇卒中
  • 4篇急性
  • 4篇急性缺血
  • 4篇急性缺血性
  • 4篇加权成像
  • 4篇甲状腺
  • 3篇MRI
  • 2篇影像
  • 2篇预后
  • 2篇造影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机构

  • 20篇复旦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西门子数字医...

作者

  • 20篇宋彬
  • 6篇王浩
  • 5篇朱杰
  • 5篇张远
  • 5篇徐晶晶
  • 5篇雷岩
  • 4篇丁毅
  • 2篇胡文娟
  • 2篇魏冉
  • 2篇谢晓利
  • 1篇王华
  • 1篇徐翔
  • 1篇江帆
  • 1篇李红
  • 1篇赵倩
  • 1篇孙克玉
  • 1篇沈钧康
  • 1篇陈永其
  • 1篇叶丽萍
  • 1篇曹爱丽

传媒

  • 4篇中国医学计算...
  • 3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膀胱尿路上皮癌的CT表现及在术前病理分级中的价值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CT表现及在术前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并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尿路上皮癌CT表现、病灶CT特征与病理分级相关性。结果25例中位于膀胱三角区10例,其他部位15例;形态呈菜花状7例,乳头状18例(72.0%);直径(2.53±0.30)cm;强化值(37.04±15.03)HU;边界清晰5例,模糊20例(80.0%);病灶宽基底18例(72.0%),窄基底7例;伴钙化8例(32.0%),伴膀胱结石2例(8.0%),肿瘤基底凹陷征10例(40.0%),病灶内焰心样强化3例(12.0%)。肿瘤基底凹陷征(P=0.0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高、低级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肿瘤有无基底凹陷征区分高、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价值分别为66.6%、80.0%、72.0%、83.3%。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肿瘤基底凹陷征可用于术前预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分级。
朱怡鸣宋彬雷岩
关键词:膀胱肿瘤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
门静脉CT成像技术中门静脉增强峰值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评估门静脉CT成像技术中门静脉增强峰值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临床行肝脏灌注(CTP)检查的28例患者,在门静脉左、右支分叉层面获取门静脉主干和腹主动脉CT增强时间密度曲线,测量门静脉增强峰值时间、腹主动脉峰值时间以及门静脉峰值时肝脏和脾脏实质增强CT值,进行Pearson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腹主动脉峰值时间为(16.39±2.68)s,门静脉峰值时间为(27.12±4.65)s,门静脉峰值时肝脏和脾脏实质增强CT值分别为(84.64±20.21)HU、(142.28±25.15)HU,门静脉峰值时间与腹主动脉峰值时间呈正相关(r=0.825,P<0.001),与肝脏、脾脏增强CT值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主动脉峰值时间是门静脉峰值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b=1.326,t=5.874,P<0.001)。回归方程为:门静脉峰值时间=4.185+1.451×腹主动脉峰值时间。肝硬化组门静脉峰值时间为(27.78±4.48)s,非肝硬化组门静脉峰值时间为(26.8±4.81)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4)。结论门静脉增强峰值时间与腹主动脉峰值时间呈线性相关,结果有助于优化门静脉CT成像前扫描延迟时间设定。
丁毅宋彬孙熙临徐晶晶
关键词:门静脉造影术
基于MRI和临床特征的列线图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近期功能预后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MRI和临床特征的列线图对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近期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确诊且符合本研究要求的160例前循环AI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随访资料,基于发病后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0例,mRS≤2)和预后不良组(53例,mRS>2)。由两位影像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估脑梗死区域的MRI表现,包括边界、是否伴出血、出血面积比、梗死区体积、DWI上信号均匀性、ADC值等,并记录临床基线特征(包括血压、血糖、吸烟史、脑卒中史、心房颤动史、NIHSS基线和mRS_(基线)评分)。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包含影像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的临床-影像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列线图的预测效能,采用拟合优度检验(Hosmer-Lemeshow)评价列线图的校准度,并采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列线图的临床实用价值。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WI上信号不均匀、边缘模糊、梗死区体积、平均ADC值、mRS_(基线)评分及房颤是前循环AIS患者90天功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优势比分别为3.54、1.80、4.13、0.46、3.16和2.03)。临床-影像列线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94(95%CI:0.90~0.98)和0.92(95%CI:0.83~1.00)。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列线图均具有良好的校准度(P=0.36、0.25)。当阈值概率为0.10~0.98时,列线图的净收益水平较高。结论:临床-影像列线图对前循环AIS患者近期功能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
张远王浩朱杰孙祎宋彬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前循环列线图磁共振成像功能预后
颅内颈动脉钙化亚型对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评估的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颅内颈动脉钙化(ICAC)有不同亚型,即中膜型ICAC和内膜型ICAC。探讨ICAC亚型的危险因素及其在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前循环AIS患者438例,根据薄层头颅CT平扫将患者分为无ICAC、中膜型ICAC和内膜型ICAC 3组。比较不同ICAC亚型的危险因素间差异,分析ICAC亚型对前循环AIS患者90 d预后功能结局的影响。结果:各ICAC亚型中性别、年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收缩压、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卒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膜型ICAC患者年龄更大,女性多见,具有较高的基线NIHSS评分和收缩压,更常有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卒中和心房颤动病史。对前循环AIS患者90 d预后功能结局影响因素的比较中,ICAC亚型、性别、年龄、基线NIHSS评分、吸烟史、既往卒中和心房颤动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膜型ICAC、基线NIHSS评分、既往卒中和心房颤动与患者预后不良独立相关(P<0.05)。结论:在前循环AIS患者中,ICAC亚型对其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中膜型ICAC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像学预测因素。
朱杰孙祎王浩张远魏冉宋彬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血管钙化颈动脉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患者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患者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1400例住院患者,根据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干预的时间节点分成两组,各700例。对照组为2021年1月1日-12月3...
江帆陈庆玲叶丽萍陈春燕孙克玉宋彬王华曹爱丽
关键词:造影剂外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CT增强检查
不同扫描延迟技术在大螺距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2024年
目的:比较2种扫描延迟技术在大螺距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运用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疑似冠心病行CCTA检查的心率≤60次/分病人58例,随机分为团注跟踪组31例和测试团注组27例。分别在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左前降支近段、左回旋支近段、右冠状动脉近段、肺动脉、左心房和左心室选取感兴趣区,测量CT值和噪声,计算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左房室比、左室肺动脉比和主肺动脉比,评估2组图像质量,比较2组客观和主观评价指标差异。结果:2组各目标血管强化CT值、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团注跟踪组肺动脉CT值、左房室比、左室肺动脉比和主肺动脉比均明显低于测试团注组(P<0.01)。2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团注跟踪组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注射流率和对比剂量均低于测试团注组(P<0.05~P<0.01)。结论:大螺距CCTA采用团注跟踪技术,可提高血管强化CT值并能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丁毅宋彬朱时珍徐晶晶
关键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高分辨率CT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鉴别早期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价值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鉴别早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CAP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MPP组41例及非MPP组149例,观察其高分辨率薄层CT表现并统计分析两组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及首次CT影像表现。结果MPP组以中青年为主(P<0.001),年龄截断值为41.5岁时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8;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04),实验室检查数据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高分辨CT表现:密度(P<0.001)、分布(P=0.003)、支气管壁增厚(P<0.001)、“支气管糊墙征”(P<0.001)、“树芽征”(P<0.001)、腺泡结节(P<0.001)、小叶间隔增厚(P=0.003)、小叶内间隔增厚(P<0.001)、“树雾征”(P<0.001)、三联征(P<0.001)两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数量、部位、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胸腔积液均无统计学差异(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肺段分布、“支气管糊墙征”、三联征是诊断MPP的独立预测因素,总准确率为86.3%。结论成人早期MPP的高分辨率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支气管糊墙征”、三联征、肺段分布结合临床多见中青年,有助于在成人CAP中鉴别早期MPP,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赵倩胡文娟胡文娟徐晶晶
关键词: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
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MRI及超声诊断对照分析被引量:74
2017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的MRI及经阴道超声影像表现及特征,通过对照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对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证实的26例CSP患者资料,26例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且均在1周内同时行MRI检查。将MR及超声影像表现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26例中,经阴道超声诊断正确20例(76.92%),误诊6例(23.08%),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6.92%;MRI准确诊断25例(96.15%)为子宫切口瘢痕妊娠,误诊1例(3.85%)。超声在判断卵黄囊结构及其胚芽是否存活优于MRI。在孕囊与瘢痕的关系、孕囊浸润子宫肌层程度、孕囊及宫腔内出血的评价方面,MRI较超声有优势。超声与MRI诊断剖宫产切口妊娠的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7,P>0.05)。结论:阴道超声及MRI均可准确诊断早期瘢痕妊娠,对阴道彩超难以确诊的病例,应进行MRI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漏诊。
雷岩魏冉宋彬
关键词:剖宫产术子宫瘢痕妊娠磁共振成像
脂质代谢异常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在高血压脑微血管病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患者与脂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抽取5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50例高血压CBMs患者和对照组66例,检测并比较3组TC,TG,HDL,LDL和A po-A,A po-B的水平,从而得出血脂水平与CMBs灶发病的关联性。患者均行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ed,T1WI),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ed,T2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扫描,统计CMBs发生率、数目、分布,分析CMBs与TC,TG,HDL,LDL和Apo-A,Apo-B的水平与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病患者中CMBs病灶多分布在基底节-丘脑区域;年龄是影响CBMs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是首位危险因素,本高血压组患者的TC,TG,Apo-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HDL显著减低;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CBMs组A po-A水平降低,A po-B水平显著升高。TG在高血压CBMs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最为显著,HDL水平和Apo-A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负相关。CBMs组LDL和HDL的异常检出率高达31.76%和37.64%。结论:脂质代谢异常与CBMs的发生存在直接的相关性,高血压CBMs组脂质代谢异常检出率显著增高,脂质代谢异常在脑微血管疾病的发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脂质代谢异常是CBMs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李红宋彬丁毅翁迎峰
关键词:脂质代谢异常脑微出血高血压磁共振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
磁共振多参数定量分析在区分卵巢-附件O-RADS MRI4分病变良恶性的价值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评价磁共振多参数定量分析对区分卵巢-附件磁共振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MRI)4分病变良性和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44个)O-RADSMRI评分为4分的病灶,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T2WI信号强度比值、T1WI增强强化率及信号强度值相应标准差.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确定最佳定量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及约登指数确定最优参数阈值并组合为不同诊断模型,计算相应诊断效能.结果:入组44个病灶中26个(59.1%)为恶性.恶性组T2WI信号强度值标准差[11.2(5.1,23.25)vs 58.95(32.3,78.58),P=0.001]、最低信号区ADC平均值[1.16(1.0,1.5)×10^(-3)mm^(2)/s vs 1.79(1.31,2.21)×10^(-3)mm^(2)/s,P=0.001]及最小值[(1.11±0.38)×10-5 mm^(2)/s vs(1.63±0.51)×10^(-3)mm^(2)/s,P<0.001]明显低于良性组.T2WI信号强度值标准差<40.85联合最低信号区ADC最小值<1.38x 10^(-3)mm^(2)/s,预测O-RADS MRI评分4分病变良、恶性的特异度为88.9%,阳性预测值为89.5%;而T2WI信号强度值标准差>40.85联合最低信号区ADC最小值>1.38×10^(-3) mm^(2)/s,预测O-RADS MRI评分4分病变良、恶性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结论:磁共振多参数定量分析可用于区分O-RADSMRI评分4分病变的良、恶性,对临床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
雷岩宋彬刘恋恋张远郑婷婷沈钧康
关键词:卵巢病变良恶性病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