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云

作品数:1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克罗恩
  • 6篇克罗恩病
  • 5篇炎症
  • 5篇炎症性
  • 5篇炎症性肠病
  • 5篇肠病
  • 3篇疗效
  • 2篇英夫利西
  • 2篇纤维化
  • 2篇抗体
  • 2篇疾病活动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单克隆抗体治...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序贯
  • 1篇序贯治疗

机构

  • 1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作者

  • 12篇邱云
  • 10篇陈旻湖
  • 7篇张盛洪
  • 6篇何瑶
  • 5篇曾志荣
  • 5篇陈白莉
  • 2篇李莉
  • 2篇冯婷
  • 2篇郭静
  • 1篇陈宁
  • 1篇贾玉良
  • 1篇晁康
  • 1篇韩真
  • 1篇何池义
  • 1篇李蔓英
  • 1篇王慧玲
  • 1篇郑丹萍

传媒

  • 4篇中华炎性肠病...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The 14...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炎症性肠病肠道纤维化发病机制:肠道微生态与肠系膜脂肪
2018年
一、肠道微生态与肠道纤维化 整个肠道微生物可以被认为是功能神秘而复杂的'器官'.宿主和微生物协同进化构成一种共生关系,其中肠道定植微生物和人类宿主是相互依存的.黏膜相关微生物菌群似乎不同于肠道粪便微生物群落,在肠道的不同部分高度保守.生活在黏膜上的细菌通过定植抗性(colonization resistance)形成一个保护性的'活墙纸'.一旦胃肠道黏液层被破坏,细菌就直接与上皮细胞、树突细胞、淋巴细胞和间质细胞接触,损害黏膜稳态.因此,肠黏膜屏障和微生物菌群的慢性改变可能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纤维化中是至关重要的[1,2].
邱云毛仁陈宁
关键词:肠道纤维化肠病黏膜菌群
炎症性肠病中IL9通过miR-21调控紧密连接蛋白CLDN8的机制研究
李莉黄珊珊王慧玲冯瑞邱云张盛洪陈旻湖
DUOX2通过mTOR信号通路相关的过度自噬诱导凋亡参与调节炎症性肠病
郭静张盛洪毛仁邱云何瑶陈白莉曾志荣陈旻湖
克罗恩病患者使用硫嘌呤类药物维持治疗及停药后长期随访结局:一项回顾性、观察性研究
郑丹萍邱云毛仁陈旻湖
克罗恩病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治疗失应答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CD患者在短期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治疗中出现失应答的情况.方法 以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5月10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规律IFX治疗(5 mg/kg,第0、2、6周,之后每隔8周用药一次)的C...
冯婷陈白莉晁康邱云饶佩斯李蔓英何瑶曾志荣陈旻湖
克罗恩病患者血清IL-9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及英夫利西疗效的关系研究
冯婷张盛洪邱云冯瑞毛仁何瑶曾志荣陈旻湖
不同预处理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克罗恩病的疗效
邱云郭静毛仁陈白莉何瑶曾志荣张盛洪陈旻湖
人肠上皮细胞类器官三维培养体系的建立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构建人肠上皮细胞类器官三维培养体系.方法 采用含2 mmol/L乙二胺四乙酸的分离液分离肠镜活检标本或手术标本肠黏膜的隐窝,并用基质胶包埋隐窝后覆盖富含生长因子的培养液.光镜下观察记录类器官生长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荧光及核酸原位杂交分析检测肠上皮及类器官成熟细胞及干细胞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分别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染色法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标记增殖或凋亡的细胞.结果 隐窝细胞包埋于基质胶内培养4~5d可形成类器官结构,第8天消化重新包埋后可继续生长.核酸杂交法显示类器官富含Lgr5阳性细胞.撤去Wnt3a、R-Spodin、SB202190、Nicotinamide 5 d后类器官细胞可分化成Fabp1阳性细胞、Muc2阳性细胞、Chga阳性细胞、Lyz阳性细胞.类器官可见增殖细胞,细胞凋亡少见.结论 该培养体系可成功构建人肠上皮细胞类器官,可为研究肠道疾病肠上皮病理生理机制提供可靠的体外研究模型.
杨洪生张盛洪陈白莉邱云冯瑞陈旻湖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肠上皮细胞
狭窄型克罗恩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2021年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近年来,尽管随着药物治疗如生物制剂的应用,CD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短期控制,但患者的中远期结局并无明显改善,仍有约80%的CD患者需要接受1次或多次手术治疗,其中肠道狭窄及相关并发症是手术最主要的原因,已成为影响CD患者中远期疗效的最关键因素。因此,肠道狭窄相关研究是近年来炎症性肠病领域的热点。本文将从发生机制、评估方法、治疗手段等方面,对狭窄型CD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胡帆邱云毛仁陈旻湖何瑶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肠纤维化
血浆谷氨酰胺转胺酶2水平对克罗恩病患者内镜下疾病活动的监测价值
2019年
目的 评价血浆谷氨酰胺转胺酶2(TGM2)水平对克罗恩病(CD)患者内镜下活动的监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肠镜检查的CD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血浆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TGM2浓度.根据CD活动指数(CDAI)及CD内镜下严重程度指数(CDEIS)评估疾病临床活动和内镜下活动情况.收集CD患者肠镜前后3d内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70例患者中,33例(47.1%)处于疾病临床活动期,38例(54.3%)存在内镜下活动.内镜下活动的CD患者血浆TGM2浓度高于内镜下缓解的患者[12.70(4.95,29.71) μg/L比0.37(0,2.23) μg/L,P<0.01]及健康对照组[12.70(4.95,29.71) μg/L比0.74(0,2.04) μg/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患者血浆TGM2浓度与CDAI(p=0.647,P<0.01)及CDEIS(p=0.727,P<0.01)具有相关性.患者血浆TGM2浓度(AUC=0.871,P<0.01)、CRP(AUC=0.703,P<0.01)及ESR(AUC=0.702,P<0.01)对内镜下活动具有诊断价值,其中血浆TGM2浓度诊断效能最高,最佳诊断阈值为4.81 μg/L,敏感性为76.32%,特异性为93.75%.结论 血浆谷氨酰胺转胺酶2可作为血浆生物标志物监测CD患者内镜下疾病活动情况.
周高适张盛洪陈芃李莉邱云冯瑞陈旻湖
关键词:克罗恩病生物标志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