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媛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支气管
  • 3篇气管
  • 2篇支气管镜
  • 2篇气管镜
  • 1篇蛋白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插入
  • 1篇导管插入术
  • 1篇读后感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呼吸
  • 1篇新生儿呼吸窘...
  • 1篇新生儿呼吸窘...
  • 1篇新生儿患者
  • 1篇心包
  • 1篇心包积液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填塞
  • 1篇易感
  • 1篇易感性

机构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宝鸡市妇幼保...
  • 1篇西安市北方医...
  • 1篇西北妇女儿童...

作者

  • 5篇李媛
  • 2篇徐曼
  • 2篇杨岚
  • 2篇王娟
  • 1篇何平
  • 1篇康华
  • 1篇李雪瑞
  • 1篇冯彪
  • 1篇肖谧
  • 1篇王媛
  • 1篇李彩会
  • 1篇苏平
  • 1篇林晓洁

传媒

  • 2篇中华新生儿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六届全国慢...
  • 1篇2014中华...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9
  • 1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慢阻肺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订版)介绍”的读后感
笔者阅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订版)介绍”一文后发现该指南不管是COPD的诊断还是治疗均未提到支气管镜的作用,而作者在该病的诊治中较多的使用了支气管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并提出三点疑问愿...
王睿荣魏亚芝王娟李媛巨芳萍徐曼杨岚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理诊断支气管镜
荧光支气管镜对难发现的咽喉部鱼刺的诊治价值
目的 探讨荧光支气管镜在难发现的喉部鱼刺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鼻腔、咽喉部表面麻醉下对纤维或电子喉镜很难发现的喉部鱼刺10例患者应用荧光支气管镜进行检查并处理.结果 在10例咽喉部鱼刺患者中,鱼刺滞留的部位:扁桃体及...
王睿荣徐曼杨岚苏平魏亚芝王周勋王娟王媛巨永利李媛李彩会巨芳萍
肺部超声联合临床特征预测极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lung ultrasound sonography,LUS)评分联合临床特征对极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预测价值,并构建BPD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的胎龄<32周极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在生后7 d、14 d时进行LUS评分,并根据是否发生BPD分为BPD组和非BPD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BPD的危险因素,并应用R软件分别构建基于生后7 d和14 d时LUS评分联合临床特征的BPD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149例极早产儿,非BPD组106例(71.1%),BPD组43例(28.9%)。7 d时LUS评分、出生体重、5 min Apgar评分≤7分、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是预测BPD的危险因素;14 d时LUS评分、小于胎龄儿、5 min Apgar评分≤7分、吸入氧浓度是预测BPD的危险因素。单独使用7 d、14 d时LUS评分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706(0.626~0.777)、0.716(0.636~0.787);7 d、14 d联合应用LUS评分和临床特征的模型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807(0.734~0.867)、0.835(0.766~0.891);对7 d、14 d时LUS评分联合临床特征的模型进行内部验证,C指数分别为0.782、0.811。结论极早产儿生后7 d及14 d时的肺部超声评分对BPD具有预测价值,14 d时肺部超声评分联合临床特征的预测模型预测效能最优。
王芳芳廖润苇林晓洁肖谧李媛白瑞苗周熙惠
关键词: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SP-B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易感性关系研究
:探讨表面活性蛋白B基因(SFTPB) rs1130866(SP1580C/T)和rs2077079 (SP18A/C)两个多态性位点与陕西汉族人群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遗传易感性.方法:用SNaPshot多...
李媛宋红霞周熙惠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患者易感性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心包积液/心脏填塞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1
2019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umbilical venous catheter/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UVC/PICC)相关性心包积液/心脏填塞(pericardial effusion/cardiac tamponade,PCE/C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陕西省5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发生UVC/PICC相关性PCE/CT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家医院2年期间共留置UVC/PICC 693例,导管留置期间经超声心动图确诊发生PCE 7例(1.0%),其中有5例合并CT(0.7%).早产儿6例,足月儿1例;胎龄(32.6±3.8)周;出生体重1550(1200,3960)g.UVC/PICC置管时间为生后14 h(1~19h),发生PCE/CT症状时间为置管后69 h(13~104 h).主要表现为呼吸暂停/呼吸窘迫7例、发绀/氧饱和度下降至0.85以下7例、心动过速3例、心动过缓/心搏骤停5例.发生PCE/CT症状时6例有UVC/PICC尖端异位,其中4例胸部X线片显示UVC尖端位于T6~T7,1例尖端位于T12,1例超声心动图回报PICC在右心房;1例导管尖端位置正常,位于T8.5例拔除UVC/PICC行心包穿刺引流积液后治愈,1例拔除UVC未行心包穿刺治愈,1例行心包穿刺,外拔UVC至下腔静脉继续输液5h后死亡.结论尖端异位是导致UVC/PICC相关性PCE/CT的主要原因.UVC/PICC留置期间若出现突然的、无法解释的呼吸暂停/呼吸窘迫、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搏骤停等临床表现,应立即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时拔除导管、行心包穿刺引流可能挽救PCE/CT患儿生命.
李媛康华张姣何平李雪瑞冯彪周熙惠
关键词:脐静脉心包积液心脏填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