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晓
-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社区获得性肺炎为表现的原发性肺肉瘤1例
- 2018年
- 原发性肺肉瘤(primary pulmonary sarcoma,PPS)是一种极少见的肺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明确诊断时多失去手术机会,预后欠佳。结合1例以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临床表现,最终诊断为原发性肺肉瘤的青年患者病例资料并复习文献,加深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
- 韩晓晓闫冰迪李银朵李晗林苏杰杨俊玲
- 关键词:原发性肺肉瘤病理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
- 诊断为肺炎病程长达11年的肺原发性淋巴瘤1例
- 2020年
- 肺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为来源于肺实质或支气管淋巴瘤,伴或不伴肺门淋巴结浸润,并在诊断时及随后的3个月内无肺外病变[1-2],肺原发性淋巴瘤临床上较少见,约占全部淋巴瘤的0.4%,占结外淋巴瘤的3.6%[3],其中以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最常见,约占PPL的60%~80%;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PPL中第二常见,约占10%~25%。淋巴瘤从病理学上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大部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文章报道1例PPL的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提高临床医生对PPL的认识。
- 李银朵高蓉韩晓晓李晗杨俊玲
- 关键词: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 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通过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清标志物水平变化,探讨血清标志物在肺纤维化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明确诊断为IPF的患者20例为IPF组,同期选取健康对照组(HC组)10例,支气管哮喘组(Asthma组)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COPD组)6例,对4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4组血清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并对各个血清标志物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HC组比较,IPF组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KL-6)、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A(SP-A)、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D(SP-D)、人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水平均明显高于HC组(P<0.05)。IPF组血清KL-6、SP-D、EGF、VEGF、CXCL-13水平均较Asthma组、COPD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ROC曲线可知,诊断IPF各生物指标中,敏感性EGF>CXCL-13>KL-6>SP-D>SP-A>VEGF>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联合指标的AUC值明显大于单个血清标记物的AUC值,当7个标志物联合时所测的AUC值最大,且联合标志物和各单一标志物之间的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项血清标志物对IPF的早期诊断均有一定意义,联合血清标志物较各单一标志物诊断IPF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对IPF患者管理有更高的成本效益。
- 张辉赵凤莲闫冰迪高蓉刘晓秋刘晶林苏杰韩晓晓杨俊玲
- 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血清标志物
-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
- 目的:通过报道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治疗的病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和总结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结果:该患经纤维支气管镜取病理并行过碘雪夫(Peri...
- 韩晓晓闫冰迪杨俊玲林苏杰张辉
- 关键词:肺泡蛋白沉积症全肺灌洗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
- 2017年
- 收集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患者临床资料并相关文献复习。患者因气短4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经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阳性明确诊断为PAP,在经2次全肺灌洗治疗,病情反复后给予皮下注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病情得到改善,提示对特发性PAP患者皮下注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 韩晓晓闫冰迪杨俊玲林苏杰张辉
- 关键词:肺泡蛋白沉积症全肺灌洗
- 险被误诊为淋巴瘤的淋巴结结核一例
- 2017年
- 淋巴结结核在临床上较常见,但常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当淋巴结结核侵及多部位淋巴结时,易与淋巴瘤所致淋巴结肿大相混淆,两者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6年9月收治1例全身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结核患者,险被误诊为淋巴瘤;笔者复习相关文献,对两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 张辉闫冰迪林苏杰张晴韩晓晓杨俊玲
- 关键词:淋巴结结核淋巴瘤误诊淋巴结肿大影像学特点危重症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