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冠群

作品数:17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国内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毒性
  • 9篇吉非替尼
  • 5篇对乙酰氨基酚
  • 5篇乙酰氨基酚
  • 5篇脏毒
  • 5篇自噬
  • 5篇合用
  • 5篇肝毒
  • 5篇肝毒性
  • 3篇介导
  • 3篇卡培他滨
  • 3篇肝脏
  • 3篇肝脏毒性
  • 3篇PLK1
  • 2篇毒理
  • 2篇毒理学
  • 2篇毒性测试
  • 2篇心脏毒性
  • 2篇药物
  • 2篇药物毒理学

机构

  • 17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7篇罗沛华
  • 17篇邵金金
  • 17篇徐志飞
  • 17篇李冠群
  • 16篇何俏军
  • 14篇杨波
  • 14篇陈敏
  • 5篇戴嘉斌
  • 2篇翁勤洁
  • 2篇杨晓春
  • 1篇朱虹

传媒

  • 2篇2014线粒...

年份

  • 7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乙酰氨基酚与吉非替尼合用肝毒性的机制研究
李冠群徐志飞邵金金陈敏颜皓朱怡罗沛华杨波何俏军
毒性测试新策略(TT21C)在药物毒理学中的应用
<正>2007年美国国家研究院(NRC)发表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即2007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提出了'21世纪毒性测试:远景与策略(Toxicity testing in the 21 st centu...
彭雪鸣邵金金戴嘉斌徐志飞李冠群陈敏罗沛华杨波何俏军
文献传递
苏尼替尼通过调控CTGF经自噬-溶酶体通路降解诱导心脏毒性的发生
目的 苏尼替尼是临床用于治疗晚期肾癌等多种实体瘤的重要一线药物。但苏尼替尼的严重心脏毒性大大限制了其长期安全应用,因此临床亟需对苏尼替尼心脏毒性的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自噬是苏尼替尼心脏毒性发生中的关键分...
徐志飞邵金金李冠群朱怡颜皓翁勤洁杨晓春罗沛华何俏军
关键词:CTGF心脏毒性
自噬调控PLK1介导吉非替尼肝脏毒性的机制研究
目的:吉非替尼目前是临床推荐用于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药物.除此之外,吉非替尼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对头颈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也都进入了临床2期或3期试验阶段.但吉非替尼的肝...
邵金金戴嘉斌徐志飞彭雪鸣李冠群陈敏朱虹罗沛华
对乙酰氨基酚与吉非替尼合用肝毒性的机制研究
目的 对乙酰氨基酚是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之一,具有严重的剂量依赖的肝脏毒性。吉非替尼是临床推荐用于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药物,肝脏毒性是其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肿瘤患者长期...
邵金金徐志飞李冠群陈敏颜皓朱怡罗沛华杨波何俏军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吉非替尼肝毒性谷胱甘肽
基于卡培他滨引起手足综合症的机制研究
<正>目的手足综合症是由药物引起的手掌-足底感觉迟钝及肢端红斑,也称之为掌跖感觉丧失性红斑,是一种严重皮肤不良反应事件,主要发生在受压区域。传统化疗药卡培他滨是新一代口服嘧啶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及结直肠癌,药效...
彭雪鸣邵金金徐志飞陈敏李冠群司梅梅张俊罗沛华杨波何俏军
文献传递
基于卡培他滨引起手足综合征的机制研究
目的 手足综合症是由药物引起的手掌-足底感觉迟钝及肢端红斑,也称之为掌跖感觉丧失性红斑,是一种严重皮肤不良反应事件,主要发生在受压区域.传统化疗药卡培他滨是新一代口服嘧啶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及结直肠癌,药效显著...
朱怡邵金金徐志飞陈敏李冠群颜皓罗沛华杨波何俏军
关键词:卡培他滨手足综合征
Src-AIF信号轴在达沙替尼协同伊立替康抗肝癌作用中的研究
目的药物治疗是多数肝癌治疗的唯一手段,但目前可用方案少且有效率低,伊立替康因其抗肿瘤活性强、毒副作用小的特点作为多种肿瘤的一线化疗药物,而其对肝癌的疗效十分有限。因此,从寻找限制伊立替康抗肝癌作用的原因入手,不仅可发现肿...
李冠群罗沛华邵金金陈敏徐志飞彭雪鸣杨波何俏军
文献传递
吉非替尼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分泌MCP-1诱导肺部毒性的作用研究
目的:吉非替尼是临床推荐用于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药物,在其使用过程中会引发间质性肺部疾病,并持续进展成肺纤维化,由于检测手段的限制以及发病机制不明确,疾病发现时多已处...
李冠群朱怡徐志飞邵金金颜皓罗沛华杨波何俏军
自噬调控PLK1介导吉非替尼肝脏毒性的机制研究
目的 吉非替尼目前是临床推荐用于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药物.除此之外,吉非替尼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对头颈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也都进入了临床2期或3期试验阶段.但吉非替尼的肝...
邵金金戴嘉斌徐志飞彭雪鸣李冠群陈敏罗沛华杨波何俏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