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R-221/222靶向抑制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微RNA(miR)-221/222靶向抑制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MDA-MB-231细胞顺铂(DDP)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miR-221抑制组、miR-222抑制组和miR-221/222抑制组,分别转染空白试剂、miR-221抑制剂、miR-222抑制剂和miR-221/222抑制剂,转染后均给予DDP 5μg/mL进行培养。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iR-221/22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以Annexin V-FT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以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凋亡相关蛋白的水平。结果miR-221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miR-221抑制组低于对照组,miR-222抑制组高于miR-221抑制组,miR-221/222抑制组低于miR-222抑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222抑制组和miR-221/222抑制组miR-222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miR-221抑制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221/222抑制组转染后24、48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及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其余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221/222抑制组转染后48 h细胞Caspase-9和Bax水平高于其余三组,Bcl-2水平低于其余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共抑制miR-221/222可增加MDA-MB-231细胞的DDP敏感性。
- 叶惠荣袁惠玲曹茵王西跃吴丽华陈桂林陈丽娟张玉娟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顺铂MIR-221MIR-222敏感性
- 内消瘰疬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内消瘰疬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乳腺科确诊的10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美迪克乳腺病治疗仪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内消瘰疬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血清雌二醇(E2)、血清孕酮(P)及催乳素(PRL)水平,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等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高于治疗前,而CD8^+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PRL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而P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乳房肿块大小、乳房疼痛评分、伴随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轻度恶心呕吐者3例,1例阴道出血,1例皮疹;对照组出现5例恶心呕吐,2理外因瘙痒,1例皮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vs.1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3,P>0.05)。结论内消瘰疬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效果显著,恢复时间快,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
- 王西跃邓丁梅张爱玲曹茵吴丽华袁惠玲林正权叶惠荣
- 关键词:内消瘰疬丸乳腺增生症外周血T细胞亚群临床疗效
- 灵菌红素通过促进Bim调控人乳腺癌细胞凋亡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Bim在灵菌红素调控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采用灵菌红素处理MCF⁃7细胞,应用MTT检测细胞活力增殖及流式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im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灵菌红素能抑制MCF⁃7细胞增殖,并诱导MCF⁃7细胞凋亡,效果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5)。灵菌红素处理后MCF⁃7细胞S期显著减少、增殖指数下降,G1期显著增加(P<0.05)。灵菌红素促进MCF⁃7细胞内促凋亡蛋白Bim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亦显著上升;沉默Bim能拮抗灵菌红素对MCF⁃7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灵菌红素通过上调Bim从而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
- 叶惠荣吴丽华张玉娟高学忠王西跃曹茵
- 关键词:灵菌红素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 不同治疗方案对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炎症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不同治疗方案对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炎症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抗生素联合中成药(广谱抗生素、红金消结胶囊)治疗,42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激素甲泼尼龙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复发率与药物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IL-2、IL-6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2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中成药联合激素的治疗方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复发率,并提高生活质量,但存在一定不良反应风险,临床实际用药应注意控制激素用药量与用药时间。
- 张玉娟袁惠玲邓丁梅叶惠荣
- 关键词:肉芽肿性乳腺炎中成药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
- 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在乳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及术后满意度影响评价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对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0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经计算机筛选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乳腺肿块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6.56±1.19)ml少于对照组的(38.91±1.41)ml,手术时间(25.67±1.26)min、愈合时间(6.17±1.29)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7.02±1.39)min、(10.56±1.33)d,切口长度(0.31±0.17)cm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43±1.09)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良性肿瘤治疗中,微创手术应用价值较高,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恢复周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满意度,推荐推广.
- 陈桂林高学忠曹茵叶惠荣
- 关键词:乳腺良性肿瘤微创手术开放手术
- LncRNA ROR和TGF-β1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ROR(LncRNA ROR)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初次确诊的73例乳腺癌患者作为A组,同期我院就诊的37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为B组及37名体检的健康受试者为C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血清LncRNA ROR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TGF-β1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和癌胚抗原(CEA)水平。观察三组受试者LncRNA ROR、TGF-β1、CA153、CEA表达差异及LncRNA ROR、TGF-β1、CA153、CEA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观察年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表型等对LncRNA ROR、TGF-β1、CA153、CEA表达的影响。结果A组LncRNA ROR和TGF-β1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LncRNA ROR与TGF-β1呈正相关(r=0.897,P<0.05)。A组CA153、CEA水平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A153和CEA水平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ROR和TGF-β1预测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ROR和TGF-β1预测乳腺癌的AUC高于CA153和CE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肿瘤分期乳腺癌患者LncRNA ROR和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清LncRNA ROR和TGF-β1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ncRNA ROR和TGF-β1可能是乳腺癌诊断的潜在标志物,患者血清LncRNA ROR和TGF-β1表达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对预后判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张玉娟叶惠荣袁惠玲王永霞
- 关键词:乳腺癌长链非编码RNA转化生长因子Β1
- 下调HOX转录反义RNA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周期及侵袭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下调HOX转录反义RNA(HOTAIR)水平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MDA-MB-231增殖、周期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si-HOTAIR对MDA-MB-231细胞转染,实验分为对照组、si-阴性对照组、si-HOTAIR组,实时荧光定量法测定转染后MDA-MB-231细胞中HOTAIR表达水平;分别用MTT法、流式细胞仪、Transwell小室实验测定转染后MDA-MB-231细胞活性、周期、侵袭能力;蛋白印迹法(WB)测定转染后MDA-MB-231细胞中c-myc、Ki-67、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结果与MCF-10A细胞组相比,对照组MDA-MB-231细胞中HOTAIR表达水平升高[(1.85±0.21)比(1.06±0.13),P<0.05]。与对照组、si-阴性对照组相比,si-HOTAIR组MDA-MB-231细胞中HOTAIR表达水平(1.34±0.15)、细胞活性(98.04±6.28)%、侵袭能力(35.66±8.04)降低(P<0.05),细胞G0/G1期下调,阻滞在G2/M期;与对照组、si-阴性对照组相比,si-HOTAIR组MDA-MB-231细胞中c-myc、Ki-67、PCNA、MMP-9、MMP-2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HOTAIR在MDA-MB-231细胞中高表达,下调HOTAIR表达水平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降低肿瘤细胞侵袭能力。
- 叶惠荣张玉娟曹茵王西跃吴丽华陈桂林陈丽娟袁惠玲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增殖周期
- 乳房整形技术在中-小体积乳房乳腺癌保乳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乳房整形技术在中-小体积乳房乳腺癌保乳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2例中-小体积乳房乳腺癌患者,根据保乳术中是否应用乳房整形技术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保乳术中采用乳房整形技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保乳术。比较两组患者肿物直径、切除组织量、切除组织量占比、阳性切缘率、术后辅助治疗开始时间。结果随访时间9~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观察组切除肿物直径、切除组织量、切除组织量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阳性切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乳头、乳晕及皮瓣均无坏死。观察组术后辅助治疗开始时间为(10.41±3.79)d,对照组为(10.05±3.2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3,P>0.05)。结论对于中-小体积乳房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中合理应用乳房整形技术,可以切除更大的肿瘤组织,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王西跃曹茵林正权邓丁梅袁惠玲高学忠陈桂林叶惠荣
-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
- 不同功率高频电刀对乳腺切口愈合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术中采用不同功率高频电刀进行手术对乳腺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160例行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低功率组和高功率组,各80例。两组均采用电刀进行手术切除,低功率组术中电刀功率为25~30 W,高功率组术中电刀功率为50~60 W,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乳腺切口的术后愈合情况。结果高功率组的切口甲级愈合64例(80.00%),乙级愈合13例(16.25%),丙级愈合3例(3.75%);低功率组的切口甲级愈合75例(93.75%),乙级愈合5例(6.25%),丙级愈合0例(0);低功率组的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高功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级愈合主要包括切口血肿形成、脂肪液化及皮下积液。丙级愈合需渗出物细菌培养阳性,培养阴性者按皮下积液处理。感染切口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应用抗生素治疗,所有切口经换药,必要时行伤口引流等处理,全部愈合良好。结论采用低功率高频电刀进行乳腺良性肿物切除完全可行,而且对切口愈合不良影响的几率较低。
- 陈桂林林正权陈丽娟叶惠荣曹茵
- 关键词:切口愈合
- 新月形切口联合腹部推进皮瓣在中-小乳房下极乳腺癌保乳术中的应用效果
- 2018年
- 目的探讨新月形切口联合腹部推进皮瓣在中-小乳房下极乳腺癌保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肿物位于下极的中-小乳房乳腺癌患者38例,根据保乳术中所应用乳房切口的不同分为新月形切口保乳组(观察组18例)和倒T形切口保乳组(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乳房体积、肿物直径、切除组织量、切除组织量占比,术后并发症及美容效果,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乳房体积小于对照组,切除组织量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6~30个月),观察组1例早期出现局部皮瓣缺血但未坏死,对照组2例出现局部皮瓣缺血坏死,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两组患者术后美容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物位于乳房下极的乳腺癌保乳术中,合理运用新月形切口联合腹部推进皮瓣的肿瘤整形方法,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 王西跃曹茵陈桂林叶惠荣高学忠林正权吴丽华陈丽娟
-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