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供体风险指数对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治疗早期预后的影响:单中心159例经验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供体的供体风险指数(DRI)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行肝移植治疗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肝移植治疗的159例ACLF受体临床资料,根据供体DRI计算公式将受体分为DRI<1.65组(96例)和DRI≥1.65组(63例);根据慢性肝衰竭联盟-慢加急性肝衰竭评分(CLIF-C ACLFs),将受体分为CLIF-C ACLFs<48组(78例)和CLIF-C ACLFs≥48组(81例)。分别观察各组受体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指标[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受体肝移植术后90 d生存率,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CLF受体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DRI<1.65组与DRI≥1.65组的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LIF-C ACLFs <48组和CLIF-C ACLFs≥48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F-C ACLFs<48组的ICU住院时间为4(3~14)d,明显短于CLIF-C ACLFs≥48组的7(1~33) d(P<0.05)。CLIF-C ACLFs评分是影响ACLF受体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DRI<1.65组与DRI≥1.65组的术后90 d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F-C ACLFs<48组受体术后90 d生存率为94%,明显高于CLIF-C ACLFs≥48组的79%(P<0.05)。结论 ACLF受体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与其自身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而与选用供体的DRI无明显相关性,应早期及时行肝移植治疗。
- 周政俊李杰群宾阳阳陈广顺李强齐海智司中洲胡伟
-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
- 颅内血肿穿刺抽吸术在急诊治疗中的应用
- 2003年
- 颅内血肿是一种急危重疾病,因缺乏有效治疗,目前残死率仍较高,近年来我院开展急诊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共30例,现报告如下.
- 熊光仲王辉李强
- 关键词:颅内血肿穿刺抽吸术急诊
- PD-1单克隆抗体治疗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系统评价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实体器官移植(SOT)术后使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单克隆抗体(单抗)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7个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收集54例SOT受者术后使用PD-1单抗治疗恶性肿瘤的案例,对使用PD-1单抗的SOT受者的临床效果及排斥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2篇,共54例SOT受者。其中男43例,女11例,年龄为14~79岁。包括29例肾移植受者、19例肝移植受者、6例心脏移植受者。SOT受者使用的PD-1单抗药物类型包括28例使用派姆单抗、26例使用纳武单抗。PD-1单抗治疗SOT受者术后恶性肿瘤的总体缓解率为32%(17/54),疾病进展率44%(24/54),病死率为36%(19/54)。PD-1单抗治疗SOT受者术后恶性肿瘤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9%(21/54)。排斥反应与PD-1单抗药物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D-1单抗能有效治疗SOT受者术后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可引发排斥反应,但排斥反应并不是导致受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 宾阳阳李杰群李强周政俊周依陈广顺齐海智司中洲
- 关键词:肿瘤免疫实体器官移植
- 肝移植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159例的临床效果总结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评价肝移植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453例有肝硬化基础史患者接受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根据欧洲肝病研究协会慢性肝衰竭联盟(EASL-CLIF)标准,分为ACLF组(159例)和非ACLF组(294例),同时对159例ACLF组受者再进行分级评分。记录和分析所有受者的临床数据,比较各组受者术后90 d存活率。结果与非ACLF组比较,ACLF组受者住重症监护室(ICU)的天数明显延长,术后90 d死亡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ACLF 1级组和ACLF 2级组受者相比,ACLF 3级组受者术后住ICU天数明显延长,术后90 d死亡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ACLF组、ACLF 1级组、ACLF 2级组及ACLF 3级组受者术后90 d存活率分别为93.20%、92.59%、93.33%和73.68%,ACLF1级组及ACLF 2级组与非ACLF组间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CLF 3级组较其他三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移植是治疗ACLF的有效手段,早期及时(在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前)行肝移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ACLF患者预后。
- 李杰群周政俊宾阳阳陈广顺李强齐海智司中洲
- 关键词:肝移植预后预后评分
- 建立转基因猪-猴异种原位全肝移植模型的初步尝试
- 2023年
- 目的探讨稳定的猪-猴异种原位全肝移植模型制作方法,为异种肝移植的临床前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工具。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异种肝脏移植研究团队施行的7例猪-猴异种原位全肝移植的围手术期情况及结局。供体选用基因编辑的版纳小型猪,受体选用解剖特征、生理生化及免疫机制同人类十分接近的恒河猴。在参照临床经典原位全肝移植术式的基础上,进行猪-猴异种原位全肝移植术,并对手术过程进行改进,以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无肝期。在胆管插管留置外引流,以观察胆汁分泌情况。术前免疫诱导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利妥昔单抗+眼镜蛇毒因子+他克莫司";术后免疫维持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甲泼尼龙",同时给予抗菌抗病毒治疗、输注凝血酶调节受体凝血功能。结果共行猪-猴异种原位全肝移植7例,在建模成熟稳定的第7例模型制作中,供体获取手术时间42 min,无热缺血时间,供体修整时间87 min,供体冷保存时间为128 min;受体手术时间123 min,无肝期27 min,肝下下腔静脉阻断38 min,手术全程出血量约10 ml。术后存活4例,术后最长存活时间为27 h。3例未存活模型中,1例为麻醉意外,2例为早期手术练习。第7例模型受体术后分泌胆汁86 ml。结论良好的供体获取、高质量的血管吻合、术中减少出血量、缩短无肝期、严格的液体管理及细致全面的监护是提高猪-猴异种肝移植模型成功率的关键,优化供体基因组合及合理免疫抑制方案是进一步实现猪-猴异种肝移植模型长期存活的关键。
- 李亭李杰群李强章忠强颉斌魏红江司中洲齐海智
- 关键词:异种移植肝移植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