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超 作品数:33 被引量:388 H指数:8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北京市科委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心理健康状况变化与精神障碍患者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心理健康状况变化与心房颤动合并精神障碍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从2015年10月19日至2016年2月16日,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中连续入选合并精神障碍的心房颤动患者170例,收集患者基线临床信息并分别于术后随访的第3个月和第12个月进行5条心理健康量表(MHI-5)评分,计算二者的差值,评定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程度,Δ>8为改善,Δ≤8为未改善。比较改善组和未改善组术后1年复发率差异。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心理健康状况变化是否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改善组121例,未改善组49例,与未改善组相比,改善组患者年龄≥65岁比例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1%(40/121)vs.12.2%(6/49),P=0.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心理健康状况未改善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相关(OR=2.71,95%CI:1.31~5.64,P=0.008)。结论:对于精神障碍的心房颤动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未改善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相关。 吴嘉慧 华畅 贾朝旭 蒋超 黎旭 宁曼 胡荣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关键词: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06年11月至2016年7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首次房颤导管消融术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共9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60/31例)。消融策略: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双侧肺静脉隔离;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双侧肺静脉隔离加左心房顶、二尖瓣峡部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术后定期随访患者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早期复发定义为导管消融术后3个月内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记录的持续时间≥30s的任何类型的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晚期复发定义为3个月后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记录的任何类型的≥30s的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根据是否发生早期复发将研究对象分为早期复发组和无早期复发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有无晚期复发以及晚期复发的时间以比较两组有无差异。结果:91例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共有59例发生晚期复发,其中74.6%(44/59)发生在1年内。共有23(25.3%)例患者发生早期复发,早期复发组其中1例在术后第1个月内发生早期复发,22例在术后第3个月内发生早期复发。发生早期复发的23例患者心动过速呈持续发作,随访过程中未曾转复窦性心律。与无早期复发组相比,早期复发组的晚期复发率显著增高[100%(23/23)vs.52.9%(36/68), Log-Rank P <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早期复发是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71.43,95%CI:9.71~512.13,P <0.001)。结论:合并肥厚型心肌病的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与晚期复发有显著相关性,合并肥厚型心肌病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鲜有延迟治愈。 邓家龙 闻松男 白融 何柳 蒋超 赖一炜 龙德勇 桑才华 贾长琪 冯莉 黎旭 宁曼 胡荣 董建增 杜昕 汤日波 马长生关键词:心房颤动 肥厚型心肌病 导管射频消融术 早期复发 晚期复发 流感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9年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卒中和心力衰竭的风险分别增加5倍和3倍,死亡风险增加40%~90%[1-2]。据估计,中国至少有1000万人患有心房颤动[3],其诊治消耗大量社会资源,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季节性流感在全世界也有相当严重的疾病负担,并且导致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流感疫苗接种是预防季节性流感和降低流感相关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最有效措施。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流感与心房颤动的发生相关,而流感疫苗可以降低心房颤动及其并发症的发病风险。本文主要对该方面研究的进展进行总结。 王雨锋 卢尙欣 夏时俊 贾朝旭 蒋超 杜昕 马长生关键词:心房颤动 流感 流感疫苗 心房颤动症状严重程度与患者及家属发生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症状严重程度与患者及家属发生抑郁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拟行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治疗的329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同时每位患者连同1位家属入选。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心房颤动相关信息、既往史、用药史信息,以及家属基线资料、疾病数量信息。欧洲心律协会(EHRA)症状量表用于评估患者症状严重程度,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用于评估患者及家属的抑郁状况,PHQ-9评分≥5分定义为抑郁。Logistic回归用于分析心房颤动症状与患者及家属抑郁的关系。结果患者及家属PHQ-9评分中位数分别为3(1,6)分和0(0,3)分。117例患者(35.6%)及46例家属(14.0%)PHQ-9评分≥5分。EHRA 3~4级的患者抑郁率明显高于EHRA1~2级的患者[48.3%(69/143)比25.8%(48/186),P<0.001];EHRA 3~4级患者的家属抑郁率明显高于EHRA 1~2级患者的家属[18.9%(27/143)比10.2%(19/186),P=0.025]。调整混杂因素后,较重的心房颤动症状(EHRA 3~4级)与患者的抑郁(比值比=2.42,95%置信区间:1.46~4.01,P=0.001)及家属的抑郁(比值比=2.04,95%置信区间:1.04~4.01,P=0.038)均有关。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及其家属抑郁状态的患病率较高。症状较重的心房颤动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比例更高,且其家属存在抑郁的可能性也更高。 吴嘉慧 李思彤 李起帆 蒋超 黎旭 宁曼 胡荣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关键词:心房颤动 抑郁 贴式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对心律失常检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评估贴式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检测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可疑心律失常患者115例。使用传统的24 h动态心电记录分析仪(对照组)和贴式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试验组)同时记录动态心电图。主要终点是在监测期间内检测到的心律失常,定义为室上性心动过速(连续≥3跳)、室性心动过速(连续≥4跳)、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持续≥1 min)、心脏停搏(≥3 s)、室上性早搏(累计≥10000跳)、室性早搏(累计≥10000跳)。以对照组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试验组的敏感性作为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安全性评价指标为试验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试验组检测心律失常的敏感性在全分析集为99.09%(95%CI:95.03%~99.84%),在符合方案集为99.07%(95%CI:94.94%~99.84%),95%CI下限均高于标准值85%。试验组患者的佩戴舒适度及应用偏好均优于对照组(P<0.0001),两组记录心电图波形一致率为92.7%。在试验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贴式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可以安全有效地检测心律失常,可作为传统动态心电记录分析仪的替代方案。 吴嘉慧 张筑欣 王建旗 金泽宁 戴雯莉 管宇 田俊萍 蒋超 黎旭 贾长琪 胡荣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关键词:心律失常 有效性 安全性 心理健康状况与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的年龄≥60岁的患者,收集患者基线的临床特征、合并症及治疗等信息。采用5条心理健康量表(MHI-5)来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依据76分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截断值,并分别在术后的第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获得复发情况、心理健康情况以及其他不良事件等信息。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理健康状况与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238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其中MHI-5≤76分组58例,MHI-5>76分组180例。随访12个月,共73例(30.7%)患者出现心房颤动复发,MHI-5≤76分组心房颤动复发率明显高于MHI-5>76分组[58.6%(34/58)比21.7%(39/18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人口统计学资料和临床因素后,MHI-5≤76分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率高显著相关(OR=6.13,95%CI:3.08~12.24,P<0.001)。[结论]在接受导管消融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心理健康状况差与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率高显著相关。 贾朝旭 苑聪 蒋超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关键词:心房颤动 心理健康 老年 导管消融术 复发 互联网医疗在心血管慢病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 2023年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死率高,位居我国疾病负担首位。互联网医疗有利于实现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全病程管理,可缓解实体医疗资源不足、地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本文主要综述了互联网医疗应用于心血管慢性病管理的基础、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 周乐 马长生 孔羽 何柳 蒋超左心耳封堵用于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评价左心耳封堵术用于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左心耳封堵术且有既往脑卒中病史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2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45 d及3、6、12个月进行常规随访,此后每6个月随访1次。有效性终点为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及心血管死亡组成的复合终点,安全性终点包括大出血事件及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结果术中完全封堵左心耳23例,3例患者存在少量残余分流。围术期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为新发缺血性脑卒中。中位随访时间12(6,24)个月,有2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未出现系统性栓塞及心血管死亡事件,有效性终点事件发生率为6.0/100人年。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出现大出血事件,仅1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安全性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0/100人年。结论左心耳封堵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可作为抗凝治疗的替代方案。 蒋超 张妍 李松南 左嵩 闻松男 白融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关键词:心房颤动 脑卒中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 被引量:219 2023年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和痴呆风险。过去二十年在房颤风险预测与筛查诊断、卒中预防、节律控制、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这一时期我国房颤管理的规模、质量和经验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制定房颤诊断和治疗指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推动房颤规范化管理,及时、充分地将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组织专家,共同制定了《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该指南详尽阐述了房颤管理的各个环节,并根据亚洲房颤人群特点提出了CHA_(2)DS_(2)-VASc-60卒中评分,重新评价了房颤筛查的临床应用,强调了早期节律控制的意义和导管消融在节律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 马长生 吴书林 刘少稳 韩雅玲 王伟 白英 刘念 刘晓霞 汤日波 李松南 李昌义 赵欣 桑才华 夏时俊 郭雪原 郭琦 蒋超 蒋晨曦关键词:心房颤动 抗凝 节律控制 导管消融 综合管理 心房颤动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21年 心房颤动可以通过炎症、低灌注、血栓栓塞等多重机制引起颅内病变并影响认知功能,增加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及痴呆的风险。MCI是认知功能下降过程中的早期阶段,是临床干预的关键时期,积极的多学科综合管理可延缓认知功能下降进程甚至一定程度改善认知功能,从而预防痴呆。心房颤动患者MCI的患病率居高不下,保护认知功能已逐渐成为心房颤动治疗领域的新话题。本文主要对心房颤动患者MCI的临床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等进行综述。 王佳 赖一炜 戴雯莉 蒋超关键词:心房颤动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