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佳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铜陵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临床病理
  • 2篇恶性
  • 2篇病理
  • 1篇蛋白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信号转导及转...
  • 1篇叶状
  • 1篇叶状肿瘤
  • 1篇原发性
  • 1篇乳腺
  • 1篇乳腺叶状肿瘤
  • 1篇腮腺
  • 1篇染色
  • 1篇肿瘤
  • 1篇转导
  • 1篇转录
  • 1篇转录激活
  • 1篇转录激活因子
  • 1篇转移性乳腺

机构

  • 3篇铜陵市人民医...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铜陵市第四人...

作者

  • 3篇谢贞兰
  • 3篇李佳
  • 1篇赵铁
  • 1篇张帆
  • 1篇袁小庆
  • 1篇刘晨

传媒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多嘧啶结合蛋白3与信号转录及转录激活因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PTBP3与STAT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TBP3、STAT3的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且比较两种蛋白不同表达组间患者的预后。结果PTBP3、STAT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分别为72%、6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分别为23%、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表达与胃癌患者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关系密切(P<0.05),两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306,P<0.05)。两种蛋白阴性表达组的生存率高于阳性组(P<0.05)。结论PTBP3、STAT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密切,两种蛋白阴性表达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阳性表达组。二者的联合检测将有助于胃癌的诊断以及恶性程度和预后的评估。
李佳李刚邢益祥谢贞兰赵铁
关键词: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免疫组化染色
肺转移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2020年
探讨肺转移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 Malignant phyllode tumour of breast, MPTB)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通过1例肺转移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MPTB)者的临床病史、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免疫组化结果及病理特征分析,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体检发现右下肺占位,该病人于2011年行右侧乳腺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恶性成分为肌源性分化平滑肌肉瘤成分。此次术中送检部分肺叶组织7.0cm×4.0cm×3.0cm,切面见灰白结节 3.7cm×3.6cm×3.0cm,边界清,质地韧;镜下观察: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细胞丰富,疏密分带现象可见,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约11个/10HPF,残留导管上皮,肌上皮不明显,未见明确异源性成分;免疫组化结果:梭形细胞S-100蛋白-、CD34-、actin+、Ki-67+约40%、ER-、PR个别细胞+、CD10灶+、SMA +、bcl-2+、导管上皮CK+。病理诊断:肺转移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结论:乳腺恶性叶状肿瘤(MPTB)发生率较低,发生肺转移十分罕见,易漏诊或误诊,须结合影像学资料、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并询问原手术病史,才可能明确诊断。
谢贞兰邢益祥张帆李佳袁小庆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肺转移
原发性腮腺恶性黑色素瘤1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男性,57岁。发现左耳下肿块1年,来我院就诊。人院检查,头颈部皮肤及口腔、鼻腔等处黏膜未见色素性包块,全身未见明显色素性损伤,无MM切除手术病史。术前CT示:左侧腮腺区见大小约3cm×2.1cm×2.1em结节状等密度影,边界凹凸不平,毛糙,内部密度尚均匀,考虑为良性肿瘤;双侧颈部淋巴结未见肿大。
邢益祥李佳刘晨谢贞兰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腮腺原发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