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佳林 作品数:8 被引量:24 H指数:3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人PKD2基因慢病毒的构建及其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小鼠肾脏上皮细胞多囊蛋白-2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构建携带人PKD2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并探讨该载体对Pkd2缺失小鼠肾脏上皮细胞中多囊蛋白-2(PC2)的表达,以及对下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
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采用XbaⅠ和XhoⅠ酶将PKD2基因从已有pcDNA3.1-TM-PKD2质粒中切出,并插入慢病毒空载体pLV-sfGFP_2A_Puro,测序验证后获得重组慢病毒载体pLV-sfGFP-PKD2。然后,将重组慢病毒载体与包装质粒共脂质体转染293T细胞,包装病毒,获得病毒浓缩液。按照实验组(pLV-sfGFP-PKD2病毒感染)、对照组(pLV-sfGFP病毒感染)和空白组(未感染)进行分组,分别处理携带Pkd2基因的B3、D3细胞(Pkd2+/-)和Pkd2缺失的B2、E8细胞(Pkd2-/-),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PC2表达情况。最后,选取B3和B2细胞,利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KD2下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变化。
结果重组慢病毒载体酶切后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插入片段与PKD2基因一致,基因测序结果显示PKD2插入方向正确。经pLV-sfGFP-PKD2病毒感染后,实验组B2和E8细胞的PC2表达量分别为0.668±0.013和0.763±0.021,空白组B3和D3细胞的PC2表达量分别为0.687±0.015和0.776±0.0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4,P=0.409)。实验组B2细胞增殖活性(0.573±0.010)明显低于空白组(0.848±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B3细胞(0.585±0.0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9)。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B2细胞中的Wnt7a和β-catenin基因表达量分别为0.037±0.005和0.554±0.008,与空白组B3细胞的0.037±0.004和0.571±0.01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69,P=0.640)。
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携带人PKD2基因并具有感染能力的重组pLV-sfGFP-PKD2慢病毒,慢病毒可重建PKD2基因缺失的小鼠肾脏上皮� 孟佳林 徐雨辰 沈旭峰 李奥 樊松 郝宗耀 吴冠青 梁朝朝关键词:多囊肾 常染色体显性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慢病毒 基于TCGA数据库和炎症相关基因构建前列腺癌预后模型 2022年 目的:探讨炎症相关基因对前列腺癌(PCa)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PC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NA测序数据,分子特征数据库(MSigDB)下载炎症相关通路基因。通过单因素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筛选炎症基因构建预后风险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PCa独立预后因素构建列线图。根据列线图计算患者的风险评分,并以中位值分为高、低风险评分两组,识别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免疫组化染色验证PCa组织芯片中SPHK1的表达水平。结果:从172个候选基因筛选19个炎症相关基因构建预后风险模型,其中CD14、PIK3R5、GABBR1、RELA、IRF7、SCARF1、MSR1、SPHK1、OSM和STAB1是风险基因,AQP9、LPAR1、ATP2C1、NDP、CXCL6、P2RY2、DCBLD2、PCDH7和IFNAR1是保护基因。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炎症评分组患者无复发生存期明显低于低炎症评分组患者,高风险评分患者的预后较低风险评分差。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炎症通路的激活。免疫组化结果提示SPHK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且随Gleason评分的增加而增加,SPHK1表达与包膜侵犯存在相关性。结论:基于TCGA数据库构建的炎症相关基因预后风险模型能够有效预测PCa患者的预后。 钟荣芳 吴俊超 凌佳城 孟佳林 樊松关键词: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组学分子分型、预后预测及个性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2年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相比于其他癌症,具有较大的异质性,这给其临床诊断、分型以及预后监测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Gleason评分结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来区分高、中、低危肿瘤,但是未能从本质上揭示PCa的差异,不能精确地区分出不同类型的PCa。随着高通量测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从分子层面对PCa进行分类,这为PCa的早期诊断、疗效预测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筛选提供了基础。本文就现阶段PCa组学分子分型、预后预测以及个性化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旨在为PCa精准医疗的发展提供启示。 葛秦涛 孟佳林 梁朝朝关键词:前列腺癌 分子分型 预后 中国人群慢性前列腺炎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人群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17年11月中外数据库,按照拟定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获得有关慢性前列腺炎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提取有效数据,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各危险因素(尿路感染、频繁手淫、长时间固定体位、无节制性生活、长时间憋尿、辛辣食物、饮酒、焦虑、吸烟)的合并OR值和95%CI,进行Meta分析,比较其结果的一致性,分析合并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共包括慢性前列腺炎病例15569例,对照组32677例,各危险因素合并OR值(95%CI)由高到低依次为尿路感染(OR=6.05,95%CI:4.40~8.34)、频繁手淫(OR=3.51,95%CI:2.84~4.34)、长时间固定体位(久坐、久骑)(OR=3.48,95%CI:2.88~4.20)、无节制性生活(OR=2.51,95%CI:1.81~3.48)、长时间憋尿(OR=2.49,95%CI:2.08~2.99)、辛辣食物(OR=2.27,95%CI:1.15~4.51)、饮酒(OR=2.16,95%CI:1.57~2.97)、焦虑(OR=2.04,95%CI:1.60~2.61)、吸烟(OR=1.44,95%CI:1.25~1.66)。结论尿路感染、频繁手淫、长时间固定体位(久坐、久骑)、无节制性生活、长时间憋尿、辛辣食物、饮酒、焦虑、吸烟均为中国人群慢性前列腺炎的危险因素,其中尿路感染对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影响最大。 牛迪 孟佳林 梁朝朝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 META分析 基因治疗在常见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2017年 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性核苷酸聚合物导入人体细胞中,通过修正基因缺陷或是调节基因的表达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是治愈药物难治性疾病的一种潜在新途径。肾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类重要因素,现有的技术手段和药物,对包括AKI、CKD、转移性肾癌、肾移植后副反应以及多囊肾在内的多种肾脏疾病的治疗效果不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肾脏疾病相关机制的阐明,基因治疗成为肾脏疾病精准治疗的一个新的选择。 孟佳林 樊松 樊松 李奥 徐雨辰 梁朝朝关键词:基因疗法 肾疾病 肾功能衰竭 肾肿瘤 多囊肾疾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18年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的肝肾纤维囊性疾病,同时也是儿科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约为1:10000-1:40000。该病的临床表现具有高度的可变性,主要表现为双侧肾脏集合管弥漫性梭形扩张和不同程度的肝脏纤维化。此外,该病还可累及肺脏、胰腺、脉管系统,以及出现生长迟缓和认知功能障碍等表现。该病发病时间早且病情严重, 沈旭峰 徐雨辰 孟佳林 李奥 樊松 郝宗耀 吴冠青 梁朝朝关键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 肝脏纤维化 终末期肾脏病 认知功能障碍 单基因遗传 细胞因子与CP/CPPS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7年 前列腺炎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其中90%以上为Ⅲ型前列腺炎,即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临床表现为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在内的一系列不适症状.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在CP/CPPS患者的前列腺液、精液或是血液中有着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这提示细胞因子在这一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了解细胞因子与CP/CPPS的关系,对于协助临床医生对CP/CPPS进行诊断、分型,并判断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细胞因子与CP/CPPS的关系作一综述. 孟佳林 樊松 梁朝朝关键词:前列腺炎 细胞因子类 白介素-4基因多态性rs2070874与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性评价白介素-4(IL-4)基因多态性rs2070874与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率(prostate cancer specific mortality,PCSM)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设定的标准及关键词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截至2018年3月10日)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利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前列腺癌患者6 241例,总的PCSM为12.9%,Meta分析显示,rs2070874突变患者PCSM是无突变患者的1.4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48,95%CI=1.15~1.89,P=0.002)。结论 IL-4-rs2070874基因多态性与PCSM有较高的相关性,携带等位基因T的前列腺癌患者PCSM是无突变患者的1.48倍,细胞转录因子C/EBPβ和AP2α-1可能与这种变化相关。 王朔 孟佳林 张蒙 冯星亮 樊松 梁朝朝关键词:前列腺癌 基因多态性 白介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