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茜

作品数:32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胎盘
  • 4篇血药
  • 4篇血药浓度
  • 4篇药浓度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药物
  • 3篇细胞
  • 3篇基因
  • 3篇基因多态性
  • 3篇教学
  • 3篇META分析
  • 2篇蛋白
  • 2篇动物
  • 2篇学法
  • 2篇血液
  • 2篇药物治疗学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糖蛋白
  • 2篇临床药

机构

  • 28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云南省曲靖市...

作者

  • 28篇王茜
  • 14篇张峻
  • 8篇王晶晶
  • 7篇柳汝明
  • 6篇黄桦
  • 6篇何瑾
  • 6篇李骞
  • 5篇姚勤
  • 4篇习杨彦彬
  • 4篇卢珊珊
  • 3篇吴迪
  • 3篇袁云
  • 3篇李凡
  • 2篇卢敏南
  • 2篇胡滔
  • 2篇陈满军
  • 2篇张筱敏
  • 2篇彭颖
  • 1篇李娟
  • 1篇张丽

传媒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南药学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药师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 1篇中国医药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支架式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支架式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2014级继续教育学院校外教学点本科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病理生理学部分章节中引入支架式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分析评价教学效果。结果问卷调查显示,支架式教学法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考试成绩分析表明,实验组学生判断题和病案分析题的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总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架式教学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其对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陈静李霞李飞刘跃王茜张颖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课堂教学病理生理学
芪苈强心胶囊对酶放大免疫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患者口服芪苈强心胶囊对酶放大免疫法(EMIT)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芪苈强心胶囊、地高辛以及开展相关治疗药物监测(TDM)提供参考。方法收集90例使用芪苈强心胶囊、地高辛或两者联合应用的住院患者,应用EMIT法测定血浆中地高辛浓度,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FLC-MS/MS)测定体内地高辛药物浓度的分析方法,测定单用芪苈强心胶囊患者血浆中及芪苈强心胶囊溶液中地高辛浓度,并与EMIT法测定的结果相比较。结果 EMIT法在单用芪苈强心胶囊的患者血浆中测到地高辛阳性结果。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地高辛应用组、单用芪苈强心胶囊组的EMIT法检测结果与单用地高辛组的患者相比均有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应用UFLCMS/MS法均未从单独服用芪苈强心胶囊的患者体内及芪苈强心胶囊溶液中检测到地高辛,芪苈强心胶囊溶液的EMIT法检测结果为阳性,且结果与浓度呈线性相关。结论口服芪苈强心胶囊会对EMIT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造成干扰,且影响程度可能与服用剂量相关。临床应当充分考虑芪苈强心胶囊对常规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密切关注患者的疾病进程、临床反应以及合并用药等因素,力求制订合理的个体化给药方案。
晏林王晶晶姚勤王茜杨丽王重娟朱着何燕梁月琴李仲昆
关键词:芪苈强心胶囊地高辛治疗药物监测
人类胎盘的葡萄糖转运机制及GDM对胎盘葡萄糖转运的影响
2022年
胎盘是将母体葡萄糖转运至子体的重要器官,正常的胎盘结构和功能为胎儿从母体有效摄取葡萄糖提供保障。胎盘上葡萄糖转运主要依赖于胎盘上的葡萄糖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ers,GLUTs)。此外,胎盘自身对葡萄糖代谢也会影响经胎盘的葡萄糖转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GDM患者胎盘上葡萄糖转体运功能的异常,可能是造成其子代产生不良结局的原因之一。就正常胎盘上的葡萄糖转运进行论述,并且探讨GDM患者胎盘上葡萄糖转运的改变及可能的分子机制。
何银东张峻黄桦柳汝明王茜
关键词:胎盘葡萄糖转运葡萄糖转运体
一种细胞爬片染色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细胞爬片染色装置,其包括孔板主体,所述孔板主体的上表面设有多个槽口,所述孔板主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数量和槽口等同的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对孔板槽口的容量进行调...
向优王茜耿尔康陈满军罗静赵威芳黄麒屹
甲硫氨酸维B1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甲硫氨酸维B1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症状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0例临床资料。38例患者采用常规处理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甲硫氨酸维B1进行治疗(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其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胆碱酯酶(CHE)、纤维结合蛋白(FN)]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值[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硫氨酸维B1能显著改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张雪芹王茜
关键词:肝功能试验血液凝固
三碘甲腺原氨酸对兴奋毒性脑损伤新生小鼠Fas/FasL及Caspase-8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外源性三碘甲腺原氨酸(L-T3)对新生小鼠兴奋毒性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并分别检测治疗前后Fas/FasL和Caspase-8在转录和翻译水平表达的变化,探讨L-T3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为将来L-T3用于治疗早产儿...
王茜
关键词: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兴奋毒性三碘甲腺原氨酸FAS/FASL
文献传递
质子泵抑制剂影响大剂量甲氨蝶呤排泄的Meta分析(英文)
Methotrexate(MTX) is an antifolate drug, high-dose methotrexate, usually defined as >1 g/m, are widely used fo...
王茜宋艳琴王晶晶何瑾柳汝明张峻
文献传递
一种密封式动物实验操作箱
一种密封式动物实验操作箱,包括箱体和操作平台板,在箱体的前挡板、左挡板和右挡板上设有操作孔,还包括恒温盒、操作护套和密封盖,箱体的底板前端伸出,伸出板上设有滑槽,前挡板可沿滑槽滑动打开和封闭箱体,前挡板的顶部设有扣条,箱...
习杨彦彬胡滔陈波张丽卢敏南毛瑞李珊珊佟钧王茜金树黄艳梅薛凤麟常业飞王尚文刘光彩诸晨金华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胎盘血管内皮细胞代谢紊乱与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孕期常见的合并症。GDM患者胎盘的结构及功能均有异于正常孕妇,胎盘代谢的紊乱是引起GDM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妊娠末期,胎盘血管内皮细胞对胎盘功能的调节占有重要的地位。GDM患者的胎盘内皮细胞功能受损,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一些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胰岛素可能是调节胎盘内皮细胞代谢的一个关键因子。胎盘内皮细胞上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异常与内皮细胞的内质网应激反应、血管生成异常以及脂代谢异常均有关。因此,研究GDM患者胎盘内皮细胞上胰岛素信号通路的改变,可能对阐明GDM患者胎盘代谢的紊乱有着重要的意义。
宋艳琴王茜卢珊珊黄桦张峻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
低年级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及探索被引量:9
2018年
随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日趋高发的严峻态势,医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具有提出临床科学问题并对其进行探索的能力。因此,20世纪初国际上就有了"本科生实践计划",为本科生提供科研机会。我国也于2007年开始"本科生创新创业计划",对培养本科生的科研素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在2008-2017年期间,将大学生创新计划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既解决了课题实施过程中因教学任务重造成人手不足的问题,又充分利用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实践证明,正确处理好医学本科生在开展科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医学高校贯彻实施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课题组在近10年的实践中通过提高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的参与度、重视研究习惯培养、提高团队合作效率、多渠道积累研究背景知识、坚持文献阅读、科学的奖励性激励等多方面的手段,在1-3年级医学本科生中坚持开展科研实践计划,培养的本科生以第1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4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6项,多次在云南省和校级科技节比赛获奖,积累了一些经验。
李娟娟龚敏王茜袁云李凡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医学本科生实用新型专利期刊论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