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莉
-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围生儿死亡31例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超声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围生儿死亡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产科分娩的31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孕妇,定期采用超声检查进行胎儿体重估测以及羊水测定,并根据脐动脉舒张期血流频谱分为Ⅰ型、Ⅱ型及Ⅲ型,研究各超声指标与围生儿死亡的关系。结果Ⅱ型围生儿病死率明显高于Ⅰ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重度宫内生长受限者其围生儿病死率明显高于无重度宫内生长受限者(P<0.01);羊水过少组与非羊水过少组比较,围生儿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型和出现重度宫内生长受限是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围生儿死亡的高危因素。
- 林莉孙秀荣刘涛
- 关键词:围生儿死亡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剖宫产腹壁感染切口愈合的促进作用
- 2003年
-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h EGF,商品名金因肽 )对剖宫产腹壁感染切口的治疗作用。方法 37例剖宫产腹壁切口感染患者 ,在抗感染、清创的基础上 ,治疗组 2 1例用金因肽溶液喷洒切口 ,对照组 16例用 5 %碘伏液涂抹。观察切口自用药至愈合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 (12 .5 3± 3.0 1) d,而对照组为 (2 0 .33± 2 .75 )d,治疗组切口较对照组平均提前 7.8d愈合 (P<0 .0 1) ,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rh EGF具有促进剖宫产腹壁感染切口愈合的作用。
- 张海鹰徐宏里林莉
- 关键词: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腹壁感染切口愈合
- 孕妇外周血胎儿细胞成分与子痫前期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 2006年
- 黎燕苏放明林莉
- 关键词:孕妇外周血子痫前期细胞成分胎儿血液生殖免疫学抗原特性
- 单绒毛膜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七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MCDA)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IUGR)一胎胎死宫内(sIUFD)可能发生的原因、孕期主要监测指标及围产儿预后。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双胎sIUGR且出现sIUFD的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sIUGR诊断时间,脐动脉、静脉导管等血流频谱及发现sIUFD的孕周,分娩后检查胎盘及脐带,随访围产儿预后。结果 7例病例诊断为sIUGR的平均孕周为23+4,出现脐动脉持续性舒张末期血流消失或反向(AREDF)至sIUFD间隔时间平均4+4周。脐动脉AREDF5例,静脉导管血流异常2例(与发现sIUFD间隔时间为3d及5d)。胎盘份额比值介于1:1~10:1,脐带过细、扭转、异常插入在死亡胎儿中分别为4例、2例、2例,存活儿中相应为2例、0例、1例。存活儿出生后出现神经系统损害1例。结论胎盘份额分配不均衡及脐带异常是双胎sIUGR发生sIUFD的原因之一,静脉导管血流异常是预测新生儿死亡较可靠的指标,存活儿出生后大多预后良好。
- 林莉孙秀荣刘涛张海鹰王立晶
- 关键词:一胎胎死宫内
-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的相关因素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IUGR)的相关因素及围产儿结局。方法:2010年03月-2012年02月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产科分娩双胎妊娠301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sIUGR31例作为病例组,双绒毛膜双胎sIUGR 29例作为对照组1,同期分娩的无sIUGR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30例作为对照组2。病例组根据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频谱分为I、II、III型。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胎盘重量,脐带插入情况及围产儿结局。体重轻者称小胎,体重正常者称大胎。结果:病例组、对照组1及对照组2围产儿死亡率为17.7%(11/62)、5.2%(3/58)及1.7%(1/60),P<0.01,脐带帆状插入率为46.88%,6.97%及13.33%,P<0.01;病例组I、II、III型胎儿宫内死亡率分别为3.6%(1/28)、19.2%(5/26)及12.5%(1/8),P<0.01;病例组大、小胎胎盘重量为(480±130)、(260±90)g,P<0.05。结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sIUGR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升高。I型围产儿结局良好;II型易出现围产儿死亡。其相关因素主要有胎盘份额分配不均衡及脐带帆状插入。
- 林莉孙秀荣刘涛刘涛
- 关键词:围产儿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对孕周≥28周,<37周的ICP孕妇48例,其中20例用地塞米松(西药组),28例用中药结合地塞米松治疗(中西药组),同期入院后即分娩的ICP孕妇24例为未治疗组,正常足月孕妇20例为对照组。对比西药组、中西药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比较各组的围产儿结局。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胎盘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中西药组治疗后,总胆汁酸、甘氨胆酸及丙氨酸转氨酶均明显下降(P<0.05),中西药组和未治疗组羊水粪染、胎儿窘迫、早产儿发生率分别为7.1%、3.6%、10.7%,33.3%、29.2%、4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早产儿发生率40.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治疗后仅总胆汁酸有所下降,围产儿结局与未治疗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组胎盘VEGF的表达水平为(3.41±0.58)分,明显高于西药组的(2.51±0.44)分和未治疗组的(2.28±0.66)分(P<0.05);但低于对照组的(4.16±0.92)分(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降低ICP患者的生化指标,改善围产儿结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ICP患者胎盘VEGF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其主要的治疗机制。
- 张海鹰林莉刘碧云苏放明
- 关键词: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中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