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珍珍

作品数:27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艺术
  • 6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戏曲
  • 6篇口传心授
  • 5篇戏剧
  • 4篇传承
  • 3篇文化
  • 2篇艺术传承
  • 2篇娱乐化
  • 2篇世俗
  • 2篇世俗化
  • 2篇俗化
  • 2篇农民
  • 2篇自我
  • 2篇文学
  • 2篇目连
  • 2篇目连戏
  • 2篇何必
  • 2篇表演
  • 2篇表演形态
  • 1篇电影
  • 1篇调适

机构

  • 17篇广州大学
  • 5篇河南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1篇东京大学
  • 1篇名古屋大学

作者

  • 26篇吕珍珍
  • 1篇岩本通弥

传媒

  • 3篇戏曲艺术
  • 2篇戏剧文学
  • 2篇艺术评论
  • 2篇文化遗产
  • 2篇广东开放大学...
  • 1篇戏剧之家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戏剧艺术
  • 1篇社会科学动态
  • 1篇民俗研究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艺术百家
  • 1篇戏曲研究
  • 1篇贵州社会主义...
  • 1篇2013年中...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1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7
  • 2篇200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戏曲艺术传承为何必须口传心授被引量:4
2014年
口传心授是传统戏曲的主要传承方式。戏曲之所以必须口传心授,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文字剧本等物质资料的匮乏,使戏曲丧失了以文本为主要传承媒介的前提;戏曲表演艺术的活态性,使其不具备通过文本传承精髓的可能性。进而,作为一种特殊的技术,戏曲表演"诀窍"的隐蔽性,否定了无师自通的纯观摩方式的学习;作为一门以角色扮演为本质的艺术,戏曲形神兼备的美学追求,使对角色的精微体会与传神体现成为非"人"不可的传承核心。口传心授突出体现了传承活动中师徒双方的在场性和互动性,在物质媒介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这一点尤需重视。
吕珍珍
关键词:戏曲口传心授
课外实践:汉语言文学专业戏剧教学的优化
2018年
戏剧是文学的一大门类,戏剧类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理应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定比例。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此类课程数量普遍较少,且多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学生实践经验较为缺乏,不利于对戏剧的全面认识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加强戏剧课外实践活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吕珍珍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
“打戏”与戏曲传承
2012年
"打戏",指教戏人通过殴打学戏者以督促其学艺的行为。打戏与艺人的学戏生活相始终,普遍存在于戏曲传承活动的各个方面。打戏的盛行,是戏曲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和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相互作用的产物。对于这一历史现象,应当予以辩证的审视。
吕珍珍
关键词:口传心授
论传统戏曲的说戏制度
2016年
在导演制被引入戏曲领域之前,说戏是传统戏曲普遍采用的排演方法。说戏的形式多样,有详有略。说戏人多由戏班中其他从业人员(主要是演员)兼任或转化而来的。传统戏曲之所以采用说戏制而非导演制,源于戏曲高度的程式性和戏曲创作以演员表演为中心的体制。说戏制度的存在意义,在于它充分尊重演员在戏曲表演中的主体地位,为演员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一个自由、开阔的空间。
吕珍珍
关键词:传统戏曲说戏演员主体性
后疫情时代的戏剧如何书写灾难
2024年
在全球性疫情常态化的后疫情时代,戏剧对疫情灾难的书写亟待转型。具体而言,戏剧需要回归人学本位和艺术本位,突破对疫情的局部表现,接通人类有关灾难的思想传统,实现从表达集体情感到重视个体情感、从复制生活到艺术创造、从见证记录表象到反思人类命运的转型,以此推动疫情题材戏剧从具有鲜明现实功利性的抗疫戏剧升华为更具超越性和审美价值的灾难戏剧,获得更为长久的生命力,进而汇入人类精神文明的长河。
吕珍珍
关键词:戏剧灾难
戏曲的讹传失传与口传心授
2014年
失传和讹传是传统戏曲传承中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两种现象的产生都与戏曲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有关。失传源于口传心授的活态性和个体性,讹传的发生则与口传心授重模仿、轻启发的传承方法密切相关。失传和讹传体现了口传心授的局限性。在物质媒介高度发达的当代,既要肯定口传心授的意义,充分发挥其优长,又要尽量避免失传和讹传等现象的发生,使戏曲传承更加有效。
吕珍珍
关键词:讹传失传口传心授
河南目连戏研究
本文在田野调查取证和文献资料蒐集整理的基础上,对研究者关注较少的河南目连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本文共分三大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语。 引言概述了河南目连戏的重要地位、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视角、思路与方法...
吕珍珍
关键词:表演形态
文献传递
粤剧在高校的传承现状与思考——以广州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18年
在高校中培养年轻观众、传承粤剧文化是解决粤剧观众老龄化的重要途径。在政策推动、粤剧界主动介入和高校积极参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目前广州高校中的粤剧传承活动,在组织形式、传承内容、传承对象等方面都呈现出比较活跃的态势,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粤剧界和高校需要进一步深化合作,通过扩大粤剧演出的观众覆盖面,加大对校园社团活动的扶持力度,丰富相关课程的类型和内容等措施,在管理、实践诸环节加强对高校粤剧传承活动的引导和支持。
吕珍珍
关键词:粤剧高校传承
口传心授的补充:传统戏曲艺人的书面文化习得被引量:1
2021年
在封建社会中,由于制度和舆论的双重隔离,戏曲艺人少有机会接受书面文化教育,客观上形成了戏曲以技术训练为核心内容、以口传心授为基本方法的传承模式。在以大量的技术练习掌握基本表演程式和技巧之余,少数艺人通过家班、科班以及与文人交游等途径修习书面文化,纠正戏曲传承中的讹音、错字、文义不通等弊病,准确理解剧情、塑造角色,对戏曲艺术的精致化具有一定的意义。在艺人的文化水平已经大幅提高的当下,如何从前人的艺术实践中吸取经验,平衡知识学习与技术训练的关系,则是当前戏曲界需要思考的问题。
吕珍珍
关键词:口传心授戏曲传承书面文化
晚清私寓的戏曲传承活动
2014年
晚清私寓是戏曲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它既是一种培养艺人、传承戏曲的组织,同时又具有浓厚的娱乐性,形同歌楼酒馆。私寓弟子演戏之外,亦凭借自身姿色,兼营侑酒等娱乐活动,同时具有倡、优两种身份。因而,与普通的科班、戏班等传承组织相比,私寓在弟子的来源与选择、培养方式、师徒关系等方面,均有鲜明的特色,并对后世戏曲的面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吕珍珍
关键词:晚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