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荣
- 作品数:11 被引量:93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省防雷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河南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及风险区划被引量:46
- 2011年
- 根据2001-2010年河南省雷电灾害事故调查资料、2006-2010年河南省闪电定位资料统计出的雷暴日数,选取雷暴日、灾害频度、经济(GDP)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等作为河南省各省辖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河南各省辖市雷电灾害易损度评估结构。在分析河南省各省辖市雷电灾害易损性指标的基础上,对各省辖市的雷灾易损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计算出了各省辖市的易损度,结合GIS方法对河南省进行了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 程丽丹张永刚杨美荣李鹏李虹
- 关键词: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区划
- 河南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及风险区划
- 根据2001-2010年河南省雷电灾害事故调查资料、2006-2010年河南省闪电定位资料统计出的雷暴日数,选取雷暴日、灾害频数、经济(GDP)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等作为河南省各省辖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并在此基础...
- 程丽丹张永刚杨美荣李鹏李虹
- 关键词: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区划
- 文献传递
- 一种地下车站的接地性能测试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地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车站的接地性能测试装置,包括测试装置本体,所述测试装置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测试装置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轮子,所述测试装置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套杆、...
- 赵战友李森王昆杨美荣杨琳琳任峰康自燕
- 文献传递
- 河南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及风险区划
- 根据2001-2010年河南省雷电灾害事故调查资料、2006-2010 年河南省闪电定位资料统计出的雷暴日数,选取雷暴日、灾害频数、经济(GDP)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等作为河南省各省辖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并在此基...
- 程丽丹张永刚杨美荣李鹏李虹
- 关键词: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区划
- 利用TRMM卫星资料对河南一次强飑线过程的闪电活动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选取一次飑线过程的3次TRMM卫星同步轨道观测数据,分析了飑线中闪电与雷达回波的关系,结果表明:81%的闪电发生在7 km高度雷达回波大于35 dBz的像素附近。闪电绝大部分发生在对流降水区,占总闪电数的94%。发生闪电的对流单体其7 km最大雷达反射率一般大于35 dBz,6 km与9 km最大雷达反射率因子之差在15 dBz以下,其数量占到总数的85.7%。对流单体雷达反射率中值廓线能够较好地表示单体闪电频数。
- 杨美荣程丽丹李鹏苗连杰
- 关键词:飑线闪电雷达回波TRMM卫星
- 河南省年终雷暴日特征分析
- 利用河南省1957-2005年121个有效(观测时间在30 a以上)气象台站人工雷暴观测资料,对河南省终雷暴日进行初步分析。分析发现:全省终雷暴日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终雷暴日随着年份的增加有推迟的趋势。全省终雷暴日的空...
- 杨美荣程丽丹
- 关键词:台站
- 探索索道钢索防直击雷措施
- 河南省防雷中心2011年承担了编制《索道工程防雷技术规范》的任务,到索道进行勘察考察时,目睹索道所处环境之复杂恶劣和系统设备防雷措施之脆弱,聆听索道公司遭受雷电灾害的困惑,备感防雷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目前国内索道防雷技术...
- 苗连杰程丽丹杨美荣
- 关键词:雷电灾害雷电防护
- 文献传递
- 基于TRMM卫星对强对流天气中闪电活动、雷达反射率及冰散射的研究
- 雷暴电活动与冰晶、软雹和过冷水等微物理参量以及上升气流速度紧密相关,因此,闪电资料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供云中的微物理过程和动力过程的相关信息。热带测雨卫星/(TRMM/)能够对闪电活动、三维雷达反射率、冰散射信号等进行同步...
- 杨美荣
- 关键词:飑线闪电雷达反射率TRMM卫星
- 文献传递
- 河南省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4
- 2013年
- 利用河南省气象部门提供的ADTD雷电探测系统2006-2010年的闪电资料,分析了河南地区云地闪电的月变化、日变化及闪电密度和闪电强度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云地闪中负闪占绝大多数,占总闪电的96.54%,但正闪平均强度比负闪大。闪电密度大的地区集中在山区和平原过渡区及河网密集、水域分布较广的地区。地闪主要出现在夏季,占全年的91.50%;气温较高的季节里,正闪占闪电总数百分率较低,反之较高。闪电的发生有明显的日变化,集中在13-24时,最大值出现在17时。正、负闪电的强度主要集中在10~60 kA,大于100 kA的闪电主要分布于豫西、豫南和豫东部分地区,且闪电强度较大的地区,闪电密度较小。
- 程丽丹杨美荣李鹏苗连杰卢广建
- 关键词:云地闪电闪电密度闪电强度
-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闪电活动、雷达反射率和冰散射信号特征分析被引量:15
- 2011年
-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携带的测雨雷达(PR)、闪电成像仪(LIS)和微波辐射计(TMI)的同步探测资料,选取1998—2008年登陆中国的46个热带气旋,分析了其不同强度阶段的闪电活动、雷达反射率和冰散射信号的分布特征,以及闪电的发生与雷达反射率和冰散射信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强度较弱的热带气旋平均闪电次数相对较高;当强度达到强热带风暴阶段后,强度越强,闪电数量反而越少。热带气旋强度不同,闪电的空间分布也有差别,热带风暴、强台风和超强台风阶段眼壁区闪电密度最大,而其他阶段则在外雨带区密度最大。热带气旋大部分区域被层云和弱对流降水控制,0℃层以上雷达反射率迅速减小,冰散射信号也普遍较弱。虽然热带气旋的眼壁区对流活动最强,但相比于外雨带却较不易发生闪电。在同等大小的雷达反射率下,闪电更易发生在台风和强热带风暴阶段,超强台风阶段发生闪电阈值最高。由于闪电的发生与软雹、冰晶和过冷水等微物理参量以及上升气流速度紧密相关,因此闪电资料可以提供关于热带气旋不同区域的微物理过程和动力过程信息。
- 杨美荣袁铁郄秀书潘伦湘
- 关键词:热带气旋闪电雷达反射率TRMM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