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海
- 作品数:22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肇庆学院政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论荀子的伦理制度思想
- 2013年
- 战国末期的儒家代表荀子为整合混乱的人间秩序,在批判继承孔孟思想的基础上,从学理上构建了以外在强制的礼为标志的伦理制度。荀子认为要解决道德问题就必须正视人们对功利的追求,必须依靠具有可操作性的外在制度的约束。荀子的伦理制度思想对儒学和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高春海
- 关键词:荀子孔子伦理制度
- 论肇庆包公文化在肇庆学院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 2022年
- 用适当的途径把肇庆包公文化运用于肇庆学院的实践教学中,有利于发挥肇庆包公文化的育人功能。近些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讲述有关课程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有关肇庆包公文化的话题,可以指导学生科研团队进行有关肇庆包公文化的项目研究,也可以指导相关的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参观端州区的包公文化园、鼎湖区的包公楼等。通过这些途径开展实践教学,可以增进学生对肇庆包公文化的了解,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当然,在这些实践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 高春海
- 关键词:实践教学德育
- 论荀子对先秦儒家孝道的改造
- 2013年
- 由于孔子孟子坚持孝道优位思想,导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公德、法制和公平。针对孝道优位思想所衍生的流弊,荀子对孝道进行了改造,降低了孝道的重要性。荀子之所以提出君恩重于亲恩的观点,主要是因为士人阶层对专制君主有严重的依赖性。这标志着荀子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血缘本位思想的束缚。
- 高春海
- 关键词:荀子孔子孝道
- 评荀子暴君论研究中的分歧
- 2014年
- 在荀子暴君论研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荀子反对暴君,赞同孟子的汤武革命论;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荀子主张服事暴君,反对孟子的汤武革命论。这两种观点都持之有故,言之有理,但也都有其不足之处。前者忽视了荀子对推翻暴君的革命者资格做了十分严格的限制,没有论及荀子服事暴君的言论;后者则没有正视荀子赞同汤武革命的言论,也没有全面揭示荀子提出服事暴君的原因。实际上,荀子对待暴君的态度是复杂而又矛盾的。
- 高春海
- 关键词:荀子暴君
- 论孔子入仕观的“矛盾”之处
- 2019年
-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和"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都是孔子所说。前一句话的意思是士人在天下有道时就入仕,在天下无道时就隐居。后一句话隐含的意思则是士人在天下无道时应积极入仕,改变现状。于是有人认为孔子的入仕观存在明显的自相"矛盾"之处。实际上,这些人没有从"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语境出发,断章取义,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这句话摘自《论语·泰伯》"笃信好学"章。在此章中,孔子主张士人无论在何时都要以天下为己任,坚守儒家之道。在天下有道时,局势安稳,士人自然应该入仕;在天下无道时,局势动荡,政情复杂,士人必须认真思量,择机而动。在天下无道的前提下,士人在没有找到有道之邦时就选择隐居,避免降志辱身;在找到有道之邦时就积极入仕,救世济民。这才是比较完整的孔子入仕观。如果孔子主张在天下无道时士人唯一的选择就是隐居,那么孔子和那些在乱世中选择冷眼旁观的隐者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 高春海
- 关键词:孔子入仕隐居无道有道
- 论谭嗣同批判荀子的成因
- 2013年
- 甲午中日战争后,在维新派中出现了一股批判荀子的思潮。其中谭嗣同的批判论调最为激烈。他这样做的原因有三:一,受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强烈刺激,他的思想发生了急剧的转变,从一名中国传统士人转变为一名积极学习西方的维新志士,开始清算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君主专制体制,谭嗣同批判荀子正是出于反对君主专制主义的需要。二,受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影响,谭嗣同把孔子孟子的思想作为中国民主平等思想的来源,他要在孔孟之后的儒家体系中寻找篡改孔孟思想、尊崇君主专制的元凶。三,荀子思想本身存在缺陷,其儒学思想是以君主专制主义为取向,推崇礼治。这成为谭嗣同批判荀子的学理依据。
- 高春海
- 关键词:谭嗣同荀子
- 论荀子对得君行道的认识
- 2016年
- 荀子继承了孔孟以来儒家得君行道的传统,力图通过入仕、辅佐君主,实现天下有道的政治理想。不过,荀子也清醒地认识到得君行道的理想不是单凭儒者的努力就能实现的。君主的不信任、权臣的排挤等原因都会使儒者丧失机会。荀子认为儒者在得君行道之路行不通的情况下仍然有实现个人价值的空间。儒者可以在民间教化民众,移风易俗;也可以传道授业,寄希望于后生。
- 高春海
- 关键词:荀子儒者
- 荀子人际关系思想研究
- 本文在立足荀子研究既有成果的基础上,选取荀子人际关系思想作为研究方向。文章以父子、君臣、君民这三种人际关系为研究线索,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围绕着两大问题展开:一是荀子对先秦儒家的人际关系思想做了何种程度的改变和继承,二是...
- 高春海
- 关键词:荀子人际关系父子关系君臣关系君民关系
- 文献传递
- 论荀子的君主授权思想
- 2021年
- 荀子认为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君主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治理国家,君主必须通过授权,依靠各级臣工的协助才能治国安邦。荀子同样觉察到君主在授权问题上的主要思想障碍是害怕大权旁落,危及自身的统治。为了化解君主授权带来的风险,荀子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荀子认为君主必须合理授权,把握住重要权力,认真考察人才,恰当使用人才,合理监督、考核臣工。荀子的这一思想对当今的领导干部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 高春海
- 关键词:荀子授权君主
- 孟子革命论再研究
- 2022年
- 围绕着孟子是否赞成人民拥有打倒暴君的革命权利,学术界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这是孟子革命论再研究的出发点。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可知:尽管孟子十分同情暴政压迫下的人民,也十分痛恨暴君污吏,但是他并不赞同人民发动革命,使用暴力反抗暴政。其主要原因在于他认为人民道德素质低下,没有政治智慧,他们无法合理地使用暴力,难以保证革命的正义性,人民革命只会导致以暴易暴。孟子主张只有道德和智慧超越常人的圣人才有资格发动革命。不过,孟子并不主张人民一味地忍受暴政,他认为人民可以采取迁徙等非暴力的方式反抗暴政,使暴君陷入孤立之中。
- 高春海
- 关键词: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