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平

作品数:21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艺术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艺术
  • 5篇中国画
  • 5篇国画
  • 4篇教育
  • 4篇绘画
  • 3篇中国画教育
  • 3篇人文
  • 3篇趣味
  • 2篇艺术史
  • 2篇人文学
  • 2篇视觉
  • 2篇文学
  • 2篇美术
  • 2篇美术史
  • 2篇南宋
  • 2篇考古
  • 2篇工笔
  • 1篇代名词
  • 1篇心田
  • 1篇形态演进

机构

  • 14篇上海大学
  • 5篇浙江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19篇顾平
  • 1篇李远娜
  • 1篇杨勇
  • 1篇黄厚明

传媒

  • 3篇文艺研究
  • 2篇美术研究
  • 2篇美术观察
  • 2篇南京艺术学院...
  • 2篇艺术百家
  • 2篇中国花鸟画
  • 1篇荣宝斋
  • 1篇国画家
  • 1篇民族艺术
  • 1篇艺苑
  • 1篇书画世界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3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潘天寿中国画教育模式及其评判被引量:1
2008年
潘天寿的中国画教育模式注重对传统的发掘与继承,尤其注重中国画本质特征的笔墨、构图等"画内技术",这对于复兴中国画是有积极意义的,他的大人文观念,对于学生品格锻造也表现出诸多价值。在教学方法上,他的"目识心记"、"直觉—意会"临摹与写生相结合,白描与速写、慢写相并置,都是将传统与现代进行揉合的有效尝试,对于传统文人画的现代演进确实产生了不少的贡献。然而,潘天寿不仅受他所处时代的局限,而且也受他早年知识取向与师承理路的局限,他在教育中扬己之长而避己之短,单取"文人画"一路,这样在他的中国画教育模式中必然呈现出"复古"与"狭隘"的弊病,这些问题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不切实际,所以严重地影响了他模式的教学成果的优化。
顾平
关键词:中国画教育文人画
当代“新工笔”的过渡性被引量:13
2008年
中国画有工笔和写意之分,长期以来,由于文人画的影响,一直存在以写意为高雅,以工笔为匠气的偏见,这种情况直到近代方有所改观。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工笔画的复兴是不争的事实,现在从事工笔画创作的画家队伍日益庞大,各种大展的参展作品和获奖作品中工笔画所占比重也日益增加。然而,当前工笔画创作固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但也潜存着诸多妨碍其健康发展的负面因素。过分靠近日本画的倾向曾经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困扰着中国工笔画的发展,近年来出现的"新工笔",在给我们带来全新审美愉悦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如缺乏传统内蕴、过分追求视觉效应、从内部消解传统文化之类的争论。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促进中国工笔画的健康发展,我刊本期特开设专栏,邀请部分理论家与画家,对当前工笔画的热点问题与现象进行讨论,从理论层面探讨工笔画的发展方向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并引发进一步的思考。
顾平
关键词:传统工笔画《芙蓉锦鸡图》《千里江山图》《瑞鹤图》视觉真实
儒学观照下的妇德世界
2003年
儒学一跃成为治国之纲并畅行天下之后,延绵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汉唐时期尤为盛烈。儒学成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它对文艺产生的最大影响,便是将文艺视为实现儒家圣王之治的重要手段,以政治伦理的教化观作为文艺功能的基本立足点。本文将借助于美术考古材料对汉唐女性“美德”重新作以观照,以期揭示那一以贯之的儒学影响与泛化。
顾平
关键词:儒学妇德汉代唐代
趣味与境界:艺术形态演进的方式
2009年
在日常生活之中,艺术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最贴近,但也最神秘。学艺术还没几天的人也敢标榜自己是艺术家;一些怪异的行为与方式,只要是出自艺术家之手总可以说些有关艺术的道理;艺术像没有标准一样,谁会宣传,谁会做秀,谁就是知名艺术家;艺术还是腐败的温床,艺术家利用政治地位抬高自己作品的价值,腐败者以艺术品替代金钱进行交易,投机分子则更是用艺术作品来洗钱……凡此,一方面是我们的制度与管理还不够健全,另一方面可能就是我们对艺术知之甚少。辨别艺术,了解艺术内涵,不仅可以自觉地提升我们的艺术修养,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明辨艺术之理、投身艺术创作与批评的重要前提。
顾平
关键词:形态演进趣味政治地位艺术内涵艺术修养
传统的当代价值与心田的中国画
2003年
顾平
关键词:心田中国画艺术价值物境情境意境
当代中国画教学:问题与策略
2009年
一 中国画有着独立的承传系统,“教”与“学”的方式也相对固定。中国画教育的初期,也如同早期西方绘画的传承方式,靠“师徒”维系着,这一时期的绘画有着“匠作”的性质,更多地体现为“技术”的传授,还不能简单地上升为“教育”的性质。魏晋时期,文人参与绘画,绘画有了文化性,中国画传承演变为“准师徒”式的“师资传授”,并显示出“教育”的性质。
顾平
关键词:中国画教学中国画教育西方绘画传承方式魏晋时期
摇转镜头,摄入新机——当代“新工笔”绘画解读被引量:6
2007年
“新工笔”概念从字面理解有两层含义:第一,它倾向“工笔”的表现手法,“新”中包含着变化,虽由传统演绎而来,但却是地道的新绘画;第二,它是当代工笔绘画的代名词,今人用旧法。我没有仔细去考证是谁首先用了“新工笔”这个概念,但它确实已成为当代绘画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今天又由吴东先生等策划的“新工笔”绘画邀请展而使我们对之认识更为直观。
顾平
关键词:工笔绘画字面理解代名词
陈淳《商尊白莲图》辨伪
2009年
上海博物馆所藏系名陈淳的《商尊白莲图》轴,并非陈淳的真迹,实属一件伪作。本文先据文本从四个方面进行证伪:一、画面右下所录《临江仙》词有不可能出现的讹误字;二、陈淳《临江仙》词乃追和沈周而作,时在1543年,而《商尊白莲图》的纪年为1540年;三、是作款识文句不通;四、两枚字号印钤盖位置不合常规。继而,再对《商尊白莲图》进行图式分析,指出其技法特点不同于陈淳绘画的一贯作风。
顾平李远娜
关键词:辨伪
文献遮蔽的“知识考古”:俞剑华美术史学意义之考察被引量:4
2009年
过去俞剑华的知名被确定为画史与画论整理,其创作家身份以及对美术史开拓性研究被文献最大化地遮蔽。其实,俞剑华不仅在画史画论材料整理上有"奠基"之功,他所具备创作与理论双重身份的特殊性恰与学术相表里,实现了中国画"知识考古"的学术定位,其意义不同凡响。俞剑华学术的延伸意义还表现在画论的教育学意义、"感觉经验"与画史深度解读以及"视觉"美术史学等方面,这些都构成了俞剑华在美术史学中最有效的学术资源。
顾平
关键词:美术史学知识考古视觉感
“美术考古”:近三十年美术史研究的新转向被引量:8
2008年
近二十年来,中国美术史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科自身的发展。美术史研究解决了美术本体史许多相关问题,使我们对中国美术史史实的认识更加全面与深入;二是对人文学科研究的影响。中国美术史研究成果开始被学界所关注或直接利用,美术史的人文学意义得到张扬。除了着眼学科自身建设之外,与交叉学科的互动同样也是美术电学科发展必不可少的外动力。
顾平
关键词:美术史研究美术考古中国美术史文学意义人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