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雍茜

作品数:11 被引量:77H指数: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构式
  • 5篇VP
  • 4篇类型学
  • 3篇论元
  • 3篇处所
  • 2篇动词
  • 2篇元结构
  • 2篇条件句
  • 2篇论元结构
  • 2篇构式语法
  • 1篇独立性
  • 1篇语料
  • 1篇语料库
  • 1篇语言
  • 1篇语义
  • 1篇语义整合
  • 1篇语种
  • 1篇预设
  • 1篇歧义
  • 1篇情态

机构

  • 5篇上海师范大学
  • 5篇香港城市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1篇雍茜
  • 2篇陈昌来

传媒

  • 2篇外国语
  • 1篇外语学刊
  • 1篇语文知识
  • 1篇汉语学习
  • 1篇外语教学与研...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汉语学报
  • 1篇当代修辞学
  • 1篇国际汉语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违实标记与违实义的生成——基于大规模语种库的类型学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本文在大规模语种库的基础上归纳出零违实标记和有违实标记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其中有违实标记又可分为特定违实标记和非特定违实标记。前者根据语法功能可以分为连词、动词、副词、小品词、附着词、词缀;后者则可以分为词汇动词、过去时、未完成体、完成体、非现实语气及时-体-语气合形式。不同的违实标记对应不同的违实义生成模式:零违实标记语言中的违实义通过语用推理形成,只限于过去时间框架,且可通过后句被取消或加强;非特定违实标记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语法化的过程,其传递的违实义不易被取消或加强;特定违实标记传递的违实义则不可被取消和加强。
雍茜
关键词:类型学
基于网络语料库的“给力”研究被引量:25
2011年
本文基于网络语料库,对网络热词"给力"的词义、句法功能以及形成动因进行分析。"给力"既是网络热词,也是传媒用语,考察的语料来自水木BBS和人民网,分别对"给力"在这两大语体中的用法进行探析,以求得较为合理的深层次理解。
陈昌来雍茜
关键词:给力网络语言语料库
违实表达与否定标记的关联——从否定的焦点、辖域与预设谈起
2025年
本文从例证和理据层面分析否定与违实之间的关联。考虑到违实义的生成原理和汉语否定内部的用法分化,文章将着重分析作为现实因子的否定标记“没有”和“不是”,而作为非现实因子的否定标记“不”,不但不能增强违实表达反而可能削弱违实表达。文章将从否定焦点、辖域等层面进一步分析否定可能出现的预设与违实表达的逻辑关联,认为与违实表达相关联的否定标记句法位置相对较高,并逐渐移位至C0。这一语言现象具有跨语言的通性,从而引发对假时制/体产生的进一步思考。
雍茜
关键词:辖域预设类型学情态
多维变换与构式分析——以“L+V着+NP”及相关句式为例
2011年
四类句式"L+VP着+NP"(A式)、"NP+VP+在+L"(B式)、"在+L+VP+NP"(C式)和"L+(正)在+VP+NP"(D式)通过多维度变换分析显现出各自不同的句式义,这四类句式的变换皆有交叉。不同构式对动词的不同选择制约了相互间的自由变换,动词不同的词汇意义使得相同构式浮现出不同的句式义。
雍茜
关键词:构式歧义
构式“VP+在+L”与动词的语义整合
2012年
从历时角度探讨"VP+在+L"构式的承继理据性,可以确定构式的基本事件类型为"存在事件",基本义为"存在主体以某种方式存在于某地"。动词事件与构式事件可以以子类、前提、方式和结果等关系进行互相作用,从而整合出具体的句式义。动词事件与构式事件在保证共享一个以上参与者的前提下,通过各种关系相互整合,这正是动词与构式的互动体现,也是"VP+在+L"产生多义性的根本原因。
雍茜
关键词:构式语义整合
构式语法的论元熔合观--以“在+L+VP着”构式为例被引量:4
2015年
构式语法倡导下的论元熔合观认为动词与构式分别具有两套独立的论元结构。构式的论元结构来源于构式的整体意义,而动词的论元结构来源于动词的框架意义。句式意义最终来源于动词与构式的论元熔合,依据不同的熔合情况,句式意义也具有多变性。
陈昌来雍茜
关键词:构式互动
构式"在+L+VP着"与动词的论元熔合及句法实现
构式语法倡导下的论元熔合观认为动词与构式分别具有两套独立的论元结构.构式的论元结构来源于构式的整体意义,而动词的论元结构来源于动词的框架意义.动词论元的最终句法实现取决于动词论元角色与构式论元角色的语义熔合.
雍茜
关键词:构式语法论元结构
违实条件句的类型学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本文认为汉语虽然缺乏违实形态标记,但仍存在违实思维与违实句。本文首先对违实条件句给出定义,并对汉语中三种不同类型的违实条件句进行描写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汉语违实句与过去时之间的关联,接着列举与分析几种不同语言的违实标记。最后文章总结汉语属于过去时违实语言,但与其他此类语言不同,过去时在汉语中并未发展成为虚时态。由于汉语缺乏形式特征,过去时很难语法化为违实标记。
雍茜
关键词:条件句过去时类型学
“在+处所+VP着”动态论元结构的最终形成——兼论构式与动词的论元互动规则
2013年
在论元结构中,一些论元之间可以形成多种组合关系,这些组合关系的变化体现了汉语论元结构的动态性。本文依据认知构式语法,借助动词和论元之间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论元互动关系,以"在+处所+VP着"构式为例,来解释这类动态论元的形成。
雍茜
关键词:论元结构
构式“在+处所+VP着”存在的独立性被引量:2
2012年
当助词"着"依附于动词后表示动作持续义时,"在+L+VP着"隶属于构式"在+L+VP","着"只是动词VP的内在变体;当助词"着"表示状态持续义时,构式"在+L+VP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本文试图从构式的理据形成、构式意义、构式组件VP的特征、构式对构式论元的选择等方面论证该类"在+L+VP着"作为构式存在的独立性。
雍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