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静

作品数:12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新生儿
  • 2篇新生儿败血症
  • 2篇留置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静脉
  • 2篇静脉留置
  • 2篇静脉留置针
  • 2篇败血症
  • 2篇病原
  • 2篇病原菌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低出生体重儿
  • 1篇新生儿脓毒症
  • 1篇新生鼠
  • 1篇新生鼠缺氧缺...
  • 1篇血脑
  • 1篇血性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净化

机构

  • 12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2篇赵静
  • 6篇唐军
  • 6篇石晶
  • 5篇杨晓燕
  • 4篇母得志
  • 2篇陈超
  • 2篇伍金林
  • 2篇胡娟
  • 1篇李熙鸿
  • 1篇熊涛
  • 1篇李姣
  • 1篇潘玲丽
  • 1篇胡艳玲
  • 1篇张鸽
  • 1篇熊英
  • 1篇罗黎力
  • 1篇屈艺
  • 1篇陈大鹏

传媒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中国新生儿科...
  • 2篇全科护理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年份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脓毒症的临床特点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对比分析早发型(EOS)和晚发型(LOS)新生儿脓毒症的易感因素、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脓毒症178例(EOS 79例,LOS9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脓毒症感染途径以呼吸道、皮肤、脐部为主。EOS组以黄疸(36例)、呼吸道症状(60例)多见,LOS组以发热(50例)多见;EOS组PLT降低(28例)较LOS组(9例)多见,WBC、CRP异常及血培养阳性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脓毒症血培养阳性共102例(占51.5%),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共67例(占65.5%)],其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6例(占53.7%);EOS组革兰阴性细菌(19例)较LOS组(11例)多见,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菌14例(占13.7%)。EOS组脓毒症合并细菌性脑膜炎(17例)、DIC(12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0例)较LOS组(分别为8例、6例、4例)多见,EOS组病死率(19.0%)高于LOS组(7.1%)。结论新生儿脓毒症病死率较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目前尚缺乏特异有效的检测方法。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耐药菌和条件致病菌有增多趋势。早期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治严重并发症是治愈新生儿脓毒症的关键。
赵静熊涛唐军母得志
关键词:脓毒症病原菌耐药性
中性粒细胞CD64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准确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文献资料针对中性粒细胞CD64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准确性。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和Springer数据库,截止日期为2015年3月18日。提取符合纳入标准文献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敏感度和特异度为基础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应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检测有无阈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包括病例2 804例。中性粒细胞CD64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汇总敏感度为0.72(95%CI0.70~0.74),特异度为0.78(95%CI 0.76~0.80),阳性似然比为3.87(95%CI 2.99~5.00),阴性似然比为0.26(95%CI 0.18~0.36),诊断比值比为17.22(95%CI 9.98~29.70),SROC曲线下面积为0.8746。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无阈值效应(P=0.987)。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不应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单独诊断指标,应与其他方法联合应用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杨晓燕石晶赵静陈超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CD64败血症META分析
健康教育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4年
静脉留置针具有质地柔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血管刺激性小及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等优点,既提高护理质量,又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同时减少了护士工作量,因此广泛用于临床[1,2]。我院是妇产儿童专科医院,急诊科输液中心小儿输液量每天可达到800次~900次,健康教育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得到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赵静胡娟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健康教育
1例留置针软管断裂的根本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减少穿刺保护血管、易于固定及便于活动等优点,在外周静脉治疗中已广泛用于临床。在留置针使用过程可能会出现静脉炎、液体渗漏等并发症,但极少会出现留置针软管断裂的现象,一旦发生不仅给患者安全带来隐患,也会严重影响护理质量。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i,RCA)是一项结构化的问题处理法,用以逐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加以解决,而不是仅仅关注问题的表征;
胡娟黄胡敏赵静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软管CAUSE静脉治疗液体渗漏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了解我院近5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构成、分布情况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在我科住院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培养检出细菌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 5年确诊新生儿败血症并分离血培养阳性菌共182株,大肠埃希菌43株(23.63%)、肺炎克雷伯菌37株(20.3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1株(17.03%)、念珠菌16株(8.79%)及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8.24%)是导致新生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早发型败血症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晚发型败血症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及念珠菌。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在95%以上,晚发型革兰阴性菌败血症主要以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阳性菌为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替坦及阿米卡星尚未发现耐药,对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耐药率在60%以上。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在80%以上,对糖肽类抗生素尚未发现耐药。念珠菌对三唑类抗真菌药耐药率在40%左右,对两性霉素B及5-氟胞嘧啶尚未发现耐药。结论本院近5年新生儿败血症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早发型败血症和晚发型败血症致病菌构成及细菌耐药谱具有差异,定期监测新生儿败血症致病菌及耐药性有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
赵静张鸽杨晓燕唐军石晶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耐药性
转送母乳细菌培养结果的初步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转送母乳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1 178例住院新生儿,按照胎龄分为早产儿组(胎龄〈37周,n=615)及足月儿组(胎龄37-42周,n=563)。采集所有患儿的初次转送至病房的母乳样本5 m L进行培养,检测母乳样本中的细菌计数及种类。结果 1 178例母乳样本中,菌落计数情况在早产儿组及足月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55份样本(4.67%)检出潜在肠道致病菌,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的母乳样本潜在肠道致病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33例患儿进行了母乳再次采集培养,仅有10份(30%)母乳样本与第一次培养结果相同。在检出潜在肠道致病菌的55份母乳样本中,细菌计数≥10^5 CFU/m L的发生率(43.64%)高于未检出潜在肠道致病菌的母乳样本(14.87%)。而患儿住院期间感染的发生与母乳中是否含有潜在致病菌之间并无明确相关(P〉0.05)。结论母乳并非无菌,且细菌种类并非一成不变。随机的母乳细菌培养并不能揭示母乳中细菌的情况,亦不能作为感染发生的预警信号。
杨晓燕胡艳玲陈超唐军赵静母得志
关键词:细菌培养新生儿
不同剂量氨茶碱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索不同剂量氨茶碱在不同校正胎龄、体重及日龄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方法选取发生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儿40例,予以负荷剂量(5 mg/kg)氨茶碱静脉注射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维持剂量(1 mg/kg及2 mg/kg,每8 h给药一次)。在治疗后8 h、3 d、7 d监测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记录呼吸暂停发作情况,比较两组药代动力学数据。结果 2 mg/kg组的稳态血药浓度、血浆清除率明显高于1 mg/kg组,半衰期低于1 mg/kg组(P<0.05)。2 mg/kg组患儿生后7 d内呼吸暂停发作天数明显较1 mg/kg组少(P<0.05)。两组患儿的氨茶碱血浆清除率与生后日龄及校正胎龄呈正相关(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中不同维持剂量氨茶碱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参数具有差异,2 mg/kg氨茶碱治疗呼吸暂停效果优于1 mg/kg;临床上对氨茶碱进行剂量调整时应考虑患儿校正胎龄及生后日龄,同时进行常规血药浓度监测。
杨晓燕赵静石晶伍金林陈大鹏唐军熊英母得志
关键词:氨茶碱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极低出生体重儿
儿童超说明书用药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采用共词分析法对近5年来国内外儿童超说明书用药的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现该领域的研究情况,描绘儿童超说明书用药的研究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提示可能的方向。方法于2014年8月分别以主题词"儿童"及"超说明书用药"在CNKI数据库、以主题词"pediatric"及"off-label drug"在MEDLINE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及筛选,提取文献高频关键词并使用Excel 2013建立共现矩阵,使用Ucinet 6.2绘制可视化网络。结果初步建立国内外儿科超说明书用药研究现状的可视化网络,反映了近年来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及现状。结论国内外儿童超说明书用药的现象都较常见。我国对儿童超说明书用药的关注始于近3年;而国外对于儿童超说明书的关注时间较长,研究范围覆盖广,且已有针对超说明书用药的临床试验。现阶段国内外都急需要对儿童超说明书用药进行规范化管理,及时进行相关临床试验以更新说明书关于儿童用药的部分,保证儿童患者的用药安全。
杨晓燕赵静石晶唐军
关键词:儿童共词分析可视化研究
新生儿暂时性脓疱性黑变病一例被引量:1
2016年
患儿女,生后因"发现皮肤疱疹27 min"收入我院。患儿系第3胎第2产,胎龄39周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3 410 g,无窒息,羊水、胎膜无异常。患儿生后即发现胸腹部、背部、臀部、四肢散在分布黄白色脓疱疹,部分破溃,无发热、气促、呻吟、发绀等。父母均体健,母亲产前无发热,未服用药物。否认家族遗传病及代谢性疾病病史。入院查体:T 36℃,HR 136次/min,R 45次/min,BP 54/36 mmHg。足月儿貌,反应可,前囟平软,颜面部、胸腹部、背部、臀部、四肢散在分布黄白色脓疱疹,部分破溃,
赵静石晶
关键词:黑变病脓疱疹皮肤疱疹前囟皮肤感染性疾病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0日龄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和缺氧缺血组(HI组,n=23),建立HIBD模型,于HI后0、4、6、12、24、48、72 h处死取脑,免疫荧光法检测ILK表达与分布,Western blot检测ILK、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构建靶向ILK RNA干扰的慢病毒载体,抑制新生鼠脑组织中ILK的表达。右侧侧脑室分别注射含有LV-ILK shRNA慢病毒(n=15)和LV-control慢病毒对照(n=3),建立HIBD模型,于HI后4 h和24 h处死动物取脑,Western blot检测ILK、Akt、p-Akt、VEGF蛋白的表达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ILK主要表达于皮层和海马区,定位于胞浆和胞膜,在假手术组和HI组均有表达。ILK于HI后表达开始逐渐增加,24 h达高峰,之后表达有所降低。p-Akt于HI后4 h明显增加,后逐渐降低,24 h降至最低,后又增加,在48 h达高峰。VEGF于HI后4 h表达开始增加,12 h达高峰,后维持较高水平。构建的靶向ILK RNA干扰的慢病毒载体在体内应用获得成功。注射慢病毒LV-ILK shRNA组在HI 4 h、24 h时所表达的ILK、p-Akt、VEGF均明显低于同一时间点的LV-control组,同时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结论新生大鼠HIBD后,ILK、p-Akt、VEGF蛋白表达均增高,通过抑制ILK的表达,能够降低新生大鼠HIBD后p-Akt和VEGF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凋亡。提示HIBD后可能通过ILK/Akt信号通路,增加VEGF表达,进而促进神经细胞存活及血管再生,在新生鼠HI脑损伤修复中发挥作用。
潘玲丽屈艺罗黎力赵静李姣唐军伍金林李熙鸿母得志
关键词:整合素连接激酶缺氧缺血脑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