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秋安
- 作品数:6 被引量:59H指数:3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植物保护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低温处理对亚洲玉米螟幼虫抗寒性的诱导效应被引量:21
- 2007年
- 室内条件下将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啨e)幼虫放置在5℃(LT1处理组)和0℃(LT2处理组)下低温处理2h后,分别测定了其低温诱导识别温度、存活率、抗寒性、过冷却点、体内水分和脂质含量百分率,并进行抗冻特异蛋白的诱导;利用SDS-PAGE方法分析了低温诱导后亚洲玉米螟5龄幼虫血清中抗冻特异蛋白。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3、4和5龄幼虫的低温诱导识别温度分别为-13·5℃、-16·5℃和-18·5℃;3、4和5龄幼虫存活率LT2组>LT1组>对照组(P<0·05);随虫龄增加,幼虫抗寒性逐步增强;对幼虫过冷却点无明显影响(P>0·05);幼虫水分和脂质含量百分率为LT2组>LT1组>对照组,且随虫龄增加,虫体含水率和脂质含量百分率增高(P<0·05);低温诱导产生了一种分子量约为29·0kD的抗冻特异蛋白。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诱导可以增强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抗寒性。
- 冯从经吕文静董秋安陈俊符文俊
-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抗寒性过冷却点
- 亚洲玉米螟幼虫应对大肠杆菌注射的血淋巴免疫应激反应被引量:3
- 2011年
- 为研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侵染引发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幼虫免疫应激反应的机理,本实验测定了分别注射生理盐水以及3×103,3×104,3×105和3×106个细胞/mL大肠杆菌后亚洲玉米螟5龄幼虫血淋巴中血细胞总数(THC)、颗粒细胞和浆血细胞数量,血清中酚氧化酶(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了血细胞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注射3×105和3×106个细胞/mL大肠杆菌细胞后12h,可引起亚洲玉米螟5龄幼虫THC及浆血细胞、颗粒细胞数量明显上升(P<0.01),同时应激产生大量ROS。3×104,3×105和3×106个细胞/mL大肠杆菌3个不同浓度处理组均引起幼虫体内PO活性显著升高(P<0.01),诱导幼虫血清中GSH-px,GST及GR的活性上升(P<0.01)。这些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幼虫受到大肠杆菌侵染后,其血淋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受到显著影响,可诱导血清中GSH-px,GST和GR活性升高以清除过多的ROS,防止其毒害。
- 冯从经董秋安翟会峰陈根宝杨俊明苗俊玲
-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大肠杆菌酚氧化酶
- 亚洲玉米螟幼虫体内抗菌肽的诱导
- 2009年
- 外源物侵染可引起亚洲玉米螟幼虫产生免疫应激反应,并诱导产生抗菌肽。为深入研究抗菌肽作用机制,作者给亚洲玉米螟5龄幼虫注射大肠杆菌,诱导其产生抗菌肽,并分析该抗菌肽的部分性质。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幼虫注射3.0×106个/mL大肠杆菌后可诱导其体内产生一种相对分子量为12.1kD的抗菌肽,在12~36h内该抗菌肽的诱导表达量与时间成正比。此抗菌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00℃高温处理5min后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pH为8.0时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达6.9±0.3mm,且具有一定的温度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
- 冯从经董秋安郭晓丽桑守亮陈飞
-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抗菌肽抑菌活性稳定性
- 亚致死剂量双氧威和虫酰肼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1
- 2008年
- 测定亚致死剂量昆虫生长调节剂双氧威和虫酰肼对亚洲玉米螟5龄幼虫发育历期、化蛹率、体重、脂质含量及血清中糖和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氧威LC30、LC20、LC10依次为22.23、14.75、4.37μg/mL,虫酰肼LC30、LC20、LC10依次为48.20、37.11、21.73μg/mL。LC30亚致死剂量双氧威处理可使5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延长至8.33±0.69天,而虫酰肼处理则使其缩短至5.49±0.66天。亚致死剂量双氧威和虫酰肼处理均使幼虫体重及化蛹率明显降低(P<0.01),其体内脂质含量和血清中糖和蛋白含量也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5龄幼虫血清中储存蛋白的合成受到抑制。
- 冯从经陆剑锋董秋安符文俊
- 关键词:亚致死剂量虫酰肼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
- 抗冻蛋白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07年
- 抗冻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的具有热滞活性、能改变冰晶生长特性和抑制冰晶重结晶的蛋白质。本文综述了各种抗冻蛋白的特性、结构和分子作用机理,并对抗冻蛋白基因及抗冻蛋白应用前景作了论述。
- 冯从经陆剑锋吕文静董秋安符文俊
- 关键词:抗冻蛋白热滞活性
- 亚洲玉米螟幼虫血淋巴中酚氧化酶原的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免疫学特性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为探讨酚氧化酶原(PPO)的合成转运机制,采用硫酸铵沉淀、Blue Sepharose CL-6B亲和层析和Phenyl Sepharose CL-4B疏水层析等方法从亚洲玉米螟幼虫血淋巴中纯化得到PPO,纯化倍数为369.85,回收率为35.34%。采用免疫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进行纯化PPO的免疫原性及其多克隆抗体的效价测定,并以透射电镜检测PPO在亚洲玉米螟幼虫体壁和中肠中的分布。结果表明,纯化PPO蛋白全酶相对分子量约为158 kD;免疫2只鼠后所得pAb间接ELISA效价均高达10-5,其中第2号小鼠pAb效价最高为1∶4.08×104;PPO多克隆抗体具有相对较高的特异性;在亚洲玉米螟5龄幼虫中肠和体壁组织中金颗粒呈团状和点状分布。
- 冯从经董长生吕文静董秋安郭晓丽桑守亮
-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酚氧化酶原多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免疫电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