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晓强

作品数:70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专利
  • 20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核科学技术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0篇反应堆
  • 23篇热管
  • 8篇反应堆系统
  • 8篇传热
  • 7篇堆芯
  • 7篇核反应
  • 7篇核反应堆
  • 6篇压水堆
  • 6篇水堆
  • 6篇金属
  • 6篇冷却剂
  • 6篇换热
  • 6篇核电厂
  • 6篇反应堆容器
  • 5篇压水堆核电厂
  • 5篇严重事故
  • 5篇余热排出
  • 5篇余热排出系统
  • 5篇散热
  • 5篇吸液芯

机构

  • 70篇中国核动力研...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 2篇清华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成都航空职业...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生态环境部核...

作者

  • 70篇何晓强
  • 46篇余红星
  • 34篇柴晓明
  • 31篇曾畅
  • 29篇张卓华
  • 29篇张宏亮
  • 28篇王金雨
  • 25篇苏东川
  • 23篇丁书华
  • 17篇杨洪润
  • 17篇邓坚
  • 14篇冉旭
  • 13篇刘余
  • 11篇全标
  • 10篇李松蔚
  • 10篇党高健
  • 10篇李文杰
  • 9篇李仲春
  • 8篇钱立波
  • 8篇高颖贤

传媒

  • 14篇核动力工程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核技术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年份

  • 4篇2023
  • 21篇2022
  • 8篇2021
  • 2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空气冷却的熔盐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优化设计
2022年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基于TRISO包覆球形颗粒燃料与液态氟盐提出了基于钍基熔盐固态试验堆(TMSR-SF1)技术方案,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是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PRHRS)设计。由于熔盐与水的不兼容特性,以及其高运行温度,采用空气作为最终热阱来设计PRHRS成为必然。为实现系统最简化、体积最小化以及排热与保温兼顾的设计目标,本文从MSR堆芯活性区到外界空气热阱传热过程的模型入手,建立了PRHRS优化设计模型,获得了优化设计方案,并基于改进的RELAP5/MOD4.0程序(针对TMSR-SF1的专门改进程序)开展了PRHRS容量论证评价,经计算分析,PRHRS容量设计合理,可确保反应堆全厂断电(SBO)后排热安全。
张卓华付瑶孙微冉旭李峰鲜麟苏东川何晓强
MW级热管冷却反应堆反馈特性及启堆过程研究被引量:10
2021年
热管冷却反应堆(简称热管堆)具有系统简单、可靠性高、非能动传热、运行温度高等特点,是当前多用途微型核电源的优选方案。热管的固态属性特征使得热管堆的反应性反馈特点与传统堆芯存在较大差异。热管堆中不仅存在燃料和基体多普勒效应的反应性反馈,还须考虑堆芯热膨胀效应和热管内工质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本文针对美国MW级热管堆MegaPower堆芯方案的启堆工况,进行固态堆芯反馈特性研究。利用反应堆蒙特卡罗程序RMC计算得到堆芯从冷态到热态,燃料、基体、反射层的多普勒系数和热膨胀反馈系数,以及随热管两相工质份额变化的空泡系数。结果表明,在热管堆启堆过程中,堆芯主要受到燃料多普勒效应和基体热膨胀效应的影响,热管内两相分布引起的空泡效应影响可忽略。利用热管堆系统分析程序HPRTRAN分析了MW级热管堆启堆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研究了控制鼓转动速率对启堆过程的影响,为热管堆启动过程控制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马誉高杨小燕刘余钟睿诚黄善仿余红星柴晓明何晓强袁鹏
反应堆非能动堆芯熔融物余热排出系统及运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反应堆非能动堆芯熔融物余热排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贴附在压力容器下封头上的压力容器下封头余热换热器、设置在冷却环境中的辐射换热器,压力容器下封头余热换热器通过工质回流管道与辐射换热器内部连通,压力容器下封头...
丁书华邓坚何晓强张渝余红星钱立波
文献传递
高温有机工质两相流磁流体发电的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本文基于多相流混合模型,研究了以高温有机流体(癸烷、丙基环已烷)为驱动工质携带液态金属钠的两相流磁流体发电机的性能。通过比较不同工况下两种驱动工质的发电效率,发现以癸烷为驱动工质的发电机的发电效率更高。对癸烷为驱动工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磁场作用下由于两相滑移速度会使液态金属与驱动工质之间发生气液分离;两相滑移速度随着磁场强度和气泡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空泡率的增大而减小;而发电效率与两相滑移速度变化趋势相反,两相滑移速度越大,发电效率越低。
方日亮黄护林李来鹿鹏何晓强
关键词:磁流体发电机气液分离
热管反应堆燃料经济性影响因素初步探索被引量:2
2020年
热管反应堆通过高温热管从堆芯直接导出热量,系统设计本身就极为简化,较为适宜作为小型核电源的技术选型。燃料经济性是反应堆技术路线选型的重要依据,为详细研究热管反应堆设计对其燃料循环经济性影响,本文初步建立热管反应堆燃料经济性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以eVinci反应堆为例,开展了燃料循环经济性影响因素探索研究,获得了总体方案功率规模、堆芯运行温度等因素对热管堆燃料经济性的影响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受燃料价格、铀装量、富集度等综合影响,热管反应堆燃料经济性相对较好的优选热功率规模区间在约1~5 MW。提高堆芯运行温度可使燃料经济性大幅提升,经济性最佳功率区间向高功率规模扩展。
王金雨余红星柴晓明张卓华李文杰苏东川曾畅何晓强李松蔚
关键词:燃料经济性运行温度
下封头熔融物碎片床冷却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基于集总参数法建立严重事故下压力容器下封头熔融物碎片床冷却行为分析的数学物理模型和分析程序,然后根据试验观察现象,考虑下封头熔融物碎片床的特点,对集总参数法的相关模型进行改进,并基于文献中ALPHA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严重事故下压力容器下封头熔融物冷却行为。
余红星卢庆何晓强苏光辉
关键词:严重事故
一种碱金属热管吸液芯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碱金属热管吸液芯的处理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确认基本原理;步骤二、材料准备;步骤三、在丝网上沉积纳米微粒,形成碱金属热管吸液芯;步骤四、将碱金属热管吸液芯应用于热管。本...
何晓强苏东川柴晓明吴舸马誉高余红星李磊邓坚丁书华何迅曾畅张卓华王金雨曾未张宏亮
文献传递
SCDAP/RELAP5包壳氧化模型改进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前,SCDAP/RELAP5采用抛物线型氧化模型模拟严重事故早期再淹没期间的包壳氧化。该模型在模拟包壳温度较高、表面水蒸气流量较小时的氧化存在不足,此外,该模型未分析包壳中氧原子的分布,对包壳失效的准确模拟有限制。本课题对抛物线型氧化模型和扩散氧化模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分析,并将扩散氧化模型植入SCDAP/RELAP5中,研究两种模型对严重事故早期再淹没现象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扩散氧化模型能更好地模拟严重事故早期再淹没现象;抛物线型氧化模型是扩散氧化模型在特定条件下的简化。
余红星何晓强苏光辉董正平
关键词:RELAP5包壳扩散
主泵参数变化对失水事故后果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100D主泵和ANDRITZ主泵的差异,分析主泵相似特性曲线和自由容积的变化对失水事故(LOCA)后果的影响。针对岭澳核电站二期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应用CATHARE GB程序和CONPATE4程序分析大破口LOCA事故堆芯热工水力后果;应用ATHIS和FORCET程序分析失水事故喷放阶段的反应堆冷却剂主管道水力载荷。结果表明,主泵相似特性曲线的变化对大LOCA事故再淹没阶段的堆芯热工特性影响很大,采用不同主泵时的最高峰值包壳温度(PCT)相差很大;而主泵自由容积对失水事故喷放阶段的卸压波传递影响较大,导致采用不同主泵时的反应堆冷却剂主管道水力载荷有所不同。
党高健黄代顺高颖贤何晓强
关键词:失水事故
基于扩散方程的包壳氧化模型被引量:3
2012年
在轻水堆的严重事故中,堆芯中锆包壳与水蒸汽的氧化反应对事故进程的影响至关重要。当氧化时间较长,或者包壳表面水蒸汽流量很小时,基于实验结果的抛物线型公式存在着不足,影响对包壳失效、氢气产生量以及温度的预测。本研究从菲克定律出发,建立以扩散方程为出发点、温度范围宽广的包壳氧化模型。该模型的适用范围比抛物线型公式广,且不受抛物线型公式中假设氧化时间较短和堆芯中水蒸汽流量足够的限制,能很好地模拟长期氧化实验和水蒸汽流量很小时的氧化。另外,该模型能给出包壳中的氧原子分布,为精细模拟包壳脆化失效等现象以及发展先进的包壳失效准则提供条件。
何晓强余红星李锋江光明
关键词:严重事故包壳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