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洁

作品数:41 被引量:129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糖尿
  • 13篇糖尿病
  • 8篇糖耐康
  • 6篇胰岛
  • 6篇中药
  • 6篇中医
  • 5篇血管
  • 5篇细胞
  • 5篇GK大鼠
  • 4篇代谢
  • 4篇中医药
  • 4篇名医
  • 4篇2型糖尿
  • 4篇2型糖尿病
  • 3篇大血管
  • 3篇大血管病
  • 3篇大血管病变
  • 3篇代谢综合
  • 3篇代谢综合征
  • 3篇蛋白

机构

  • 27篇北京中医药大...
  • 19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北京市昌平区...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甘肃省中医药...
  • 2篇甘肃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41篇牛洁
  • 20篇刘铜华
  • 19篇杨丽霞
  • 18篇王志程
  • 13篇焦扬
  • 8篇郭翔宇
  • 6篇吴志松
  • 6篇曹芳
  • 3篇段颖
  • 3篇卢雯玲
  • 2篇赵洪杰
  • 2篇崔启东
  • 2篇魏道武
  • 2篇李国栋
  • 1篇王成祥
  • 1篇徐凤芹
  • 1篇付小芳
  • 1篇王彤
  • 1篇陈小松
  • 1篇王兰

传媒

  • 8篇环球中医药
  • 6篇北京中医药
  • 3篇第十次全国中...
  • 2篇中医杂志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2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山西中医
  • 1篇中国老年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糖尿病之友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2012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4篇2007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芪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能量代谢重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红芪干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20只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110只和假手术组10只。造模组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梗后心力衰竭模型。75只大鼠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红芪组、半剂量红芪组、黄芪组、曲美他嗪组、模型组,每组15只。红芪组给予红芪提取液1.5 g/(kg·d)灌胃;半剂量红芪组给予红芪提取液0.75 g/(kg·d)灌胃;黄芪组给予黄芪提取液1.5 g/(kg·d)灌胃;曲美他嗪组给予曲美他嗪7.5 mg/(kg·d)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10 ml/(kg·d)生理盐水灌胃。灌胃2周后测量各组大鼠心功能、血清游离乳酸(LAC)、血清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窄率(FS)明显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脂肪酸(FFA)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红芪组EF、FS、LAC明显升高,LVIDs、FFA明显降低;曲美他嗪组EF和FS明显升高,LVIDs、LVIDd、FFA明显降低;黄芪组FFA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半剂量红芪组比较,红芪组EF和FS明显升高,FFA明显降低(P<0.05)。各组大鼠左室收缩末期后壁厚度(LVPWs)、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黄芪组比较,红芪组FFA显明显降低(P<0.01)。结论红芪可提升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心脏射血分数,改善心脏能量代谢重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脂肪酸氧化供能、降低乳酸有关。
王峥峥黄念牛洁杨婕徐凤芹王翔云
关键词: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红芪心功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杨丽霞刘铜华王志程牛洁郭翔宇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胰岛细胞糖尿病
中药复方糖耐康对糖尿病GK大鼠尿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观察中药糖耐康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0只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吡格列酮组、中药糖耐康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Wistar大鼠10只。各治疗组大鼠干预8周后,检测肾重/体重、尿蛋白等指标,同时光镜下观察肾小球病理变化。结果糖尿病模型组各项实验室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而吡格列酮组和糖耐康各剂量组经过8周干预后各项指标有所改善。治疗组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蓄积、基底膜的增厚及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中药糖耐康能降低血糖,控制尿蛋白的排泄,并通过抑制大鼠糖尿病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基底膜基质合成以及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蓄积,从而改善肾小球的高滤过和高灌注,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王志程牛洁杨丽霞郭翔宇刘铜华
关键词:糖尿病尿蛋白糖耐康GK大鼠
糖耐康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0年
目的 通过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干预治疗,观察并探讨中药复方糖耐康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1只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吡格列酮组、中药糖耐康低、中、高剂量组共5组.另设10只Wistar大鼠为正常组.灌胃8周后,观察大鼠精神状态、体重、饮水量、活动情况,每周监测体重变化,每4周监测空腹血糖变化.HE染色观察胸丰动脉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空腹血糖显著升高,24 h饮水量明显增加,体重增长变缓,各治疗组上述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HE染色高倍镜下,模型组动脉壁内膜增厚,内皮细胞肿胀脱落,内弹力板呈波浪状或交织状排列,有断裂,中膜浅层平滑肌增生、排列紊乱.各治疗组上述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较,各治疗组主动脉VEGF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中药复方糖耐康可能通过下调GK大鼠胸主动脉VEGF蛋白表达而发挥大血管保护作用.
郭翔宇段颖王志程牛洁杨丽霞李娟娥刘铜华
关键词:糖耐康GK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与中医药的发展
2008年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且最具有价值。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仍是我们的立国之本的今天,有必要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根据具体情况有所扬弃。中国传统文化在"西学东渐"之风日盛时倍受冲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医学更难幸免。因此,如何发展中医学,其途径与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杨丽霞黄宗涛牛洁王志程刘铜华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医药
炎症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研究概况被引量:5
2008年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的外周组织及靶器官或靶组织,主要是肝脏、脂肪组织、骨骼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反应性降低,致正常量的胰岛素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低于正常水平。IR是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病中的主要环节,但形成IR的机制复杂,虽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炎症学说备受关注,
牛洁刘铜华
关键词:炎症胰岛素抵抗
刘铜华治疗糖尿病验案举隅被引量:3
2009年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可导致多种急慢性并发症。它已成为世界上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的第三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因此,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是当前医学界所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导师刘铜华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该领域的中医药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临证中取得了良好疗效。现举医案二则,以供同道参考。
牛洁刘铜华杨丽霞王志程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药医案
环境因素在2型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08年
糖尿病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生,其中环境因素在其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活动量减少、肥胖、饮食结构的变化、妊娠及心理应激是与之相关的主要环境因素,可分别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而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预防其发生发展。
牛洁刘铜华杨丽霞王志程
关键词:环境因素诱发疾病
代谢综合征:在争论中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的节奏加快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普遍问题。目前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最近,有关代谢综合征概念的临床应用价值引起了一场激烈...
杨丽霞刘铜华牛洁王志程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
文献传递
红花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24年
红花为菊科属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黄酮类化学成分是红花特征性和主要的活性成分,依据结构类型主要分为四类,包括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醌式查耳酮类。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红花黄酮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广泛,如降低血液粘度、减轻血管内皮炎症损伤、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改善气道重塑、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保护中枢神经、保肝等,对多系统疾病具有治疗作用。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对红花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红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李阳焦扬牛洁
关键词:红花黄酮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抗血栓抗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