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登华

作品数:69 被引量:281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浙江省水利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水利工程
  • 22篇建筑科学
  • 8篇天文地球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电子电信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大坝
  • 13篇图像
  • 8篇堆石
  • 8篇堆石坝
  • 8篇石坝
  • 7篇面板堆石
  • 7篇面板堆石坝
  • 7篇安全监测
  • 7篇坝安全
  • 7篇坝安全监测
  • 7篇大坝安全
  • 7篇大坝安全监测
  • 6篇裂缝
  • 6篇大坝监测
  • 5篇图像处理
  • 5篇接触面
  • 5篇护坡
  • 5篇边坡
  • 4篇异常数据
  • 4篇三维重建

机构

  • 69篇南京水利科学...
  • 46篇南京理工大学
  • 5篇国家能源集团...
  • 4篇河海大学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黑龙江省三江...
  • 2篇三峡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西北勘测设计...
  • 1篇新疆水利水电...
  • 1篇中冶华天工程...
  • 1篇浙江省第一水...
  • 1篇南京嘉兆仪器...

作者

  • 69篇李登华
  • 45篇丁勇
  • 8篇张桂荣
  • 7篇何宁
  • 5篇郦能惠
  • 5篇何斌
  • 4篇周彦章
  • 3篇汪璋淳
  • 2篇孙大伟
  • 2篇闫桂霞
  • 2篇王国利
  • 2篇王远明
  • 2篇钱亚俊
  • 1篇袁高军
  • 1篇武颖利
  • 1篇李斌
  • 1篇假冬冬
  • 1篇杨学春
  • 1篇郑好
  • 1篇陈群

传媒

  • 9篇水利水运工程...
  • 8篇水电能源科学
  • 6篇岩土工程学报
  • 5篇人民长江
  • 5篇人民黄河
  • 4篇河南科学
  • 3篇测绘通报
  • 2篇中国农村水利...
  • 2篇激光与光电子...
  • 2篇激光杂志
  • 2篇工程质量
  • 2篇现代电子技术
  • 2篇中国高新科技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工业建筑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计算机与现代...
  • 1篇东北水利水电
  • 1篇水力发电学报
  • 1篇水利建设与管...

年份

  • 3篇2025
  • 22篇2024
  • 16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与混凝土结构接触面力学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20
2009年
使用新研制的土与结构接触面试验仪,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土与混凝土板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分别从宏观和细观两方面量测和分析了接触区土体的应力变形性状及土与结构接触面的相互作用机理和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接触面厚度约为7-8倍的平均粒径,达剪应力峰值后剪切位移主要发生于土与结构物接触表面,剪应力峰值、剪切位移和初始剪切劲度随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按混合法缩制的试料可降低试验缩尺效应影响,土颗粒级配、几何外形、物理力学特性和结构物表面几何外形和表面粗糙度均对接触面力学特性有较大影响。
李登华郦能惠
关键词:接触面混凝土板力学特性
1961~2006年我国水面蒸发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根据20cm蒸发皿蒸发量和E601蒸发器蒸发量资料,采用月折算系数,获取全国499个气象站1961-2006年月水面蒸发量,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6年来,全国及七大流域年水面蒸发量均具有减少的趋势,且自20世纪80年代起减少趋势显著;除松花江流域不存在突变现象,辽河流域突变点发生在1967年外,全国及其他流域突变点均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水面蒸发量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4-9月,且北方的不均匀性大于南方,松花江流域最大,珠江流域最小。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980年以后水面蒸发的年内不均匀性有所减小。
闫桂霞李登华
关键词:水面蒸发集中度时空变化特征
水库大坝接缝开合度轻量化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针对传统接缝开合度测量方法效率较低、难以实现长期监测和自动化测量成本较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针对水库大坝接缝开合度测量的轻量化监测技术。依据所建立的接缝开合度测量等效物理模型,在接缝附近区域架设低成本球型摄像机并在接缝两侧绘制相应标识,通过预处理、图像配准、模板匹配等流程得到标识物的特征点相对坐标,经多次拍摄后计算相对坐标变化,进而得到接缝开合度。室内模拟与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无光环境下测量结果比有光环境下更为精确,符合工程实际场景;现场接缝开合度测量误差均小于0.2 mm,符合规范中监测精度要求,与自动化仪器测量结果重合率较高,波动趋势基本一致。该技术具有高效性、实时性、准确性、低成本等特点,对水库大坝结构的安全监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孙晨丁勇谢东辉李登华
关键词:图像处理
基于VMD-KSVD字典学习降噪的大坝变形预测
2024年
提出一种自适应变分模态分解和KSVD字典学习相结合的降噪算法。该方法对监测序列分解后的子序列进行降噪,同时考虑残差序列的特征,从而充分保留监测序列中的有效信息。以某大坝变形监测数据为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保留监测序列中的有效信息,相较于传统的降噪算法更适用于复杂情况下的大坝变形预测,能进一步提高预测模型的泛化能力。
柳磊李登华丁勇
关键词:字典学习大坝安全监测
损伤接触面本构模型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接触面试验研究,结合损伤理论,建立了损伤接触面本构模型。该接触面模型可以反映接触面剪应力随着剪切位移变化的规律,并可反映法向压力对剪切应力的影响以及接触面剪切位移变化而产生的损伤。接触面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该本构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武颖利李登华徐光磊
关键词:数值模拟剪切位移
基于模板匹配的接缝宽度变化测量方法
2024年
为了解决传统接缝宽度变化测量算法在倾斜条件下拍摄出来的图像检测结果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适应倾斜拍摄条件下的接缝宽度变化测量算法。分别采用三角形以及正方形靶标作为左右模板。首先选取合适大小的模板并通过模板匹配对拍摄图像进行匹配,然后获取左右模板并对其进行二值化处理,以获得左右两个模板的角点,利用交比不变性获得靶标的距离,以得到接缝的宽度变化。经过试验证明,该方法适用于远距离、倾斜拍摄下的接缝宽度变化测量,测量精度在0.2 mm以内,检测时间小于10 s,且减少了接缝宽度变化监测的成本,为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价值。
杨程翔丁勇李登华
关键词:接缝宽度图像处理射影变换
基于IF-Encoder的大坝监测异常数据检测算法
2024年
大坝安全监测数据中的异常值会对大坝安全分析、决策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产生影响。为准确高效地检测大坝安全监测数据中的异常值,提出一种基于IF-Encoder的异常数据检测算法,基于时间序列间的相关性对目标序列进行重构,对比重构序列与目标序列残差的大小来识别异常值。另外依据规范要求,提出一种基于相关性的异常值鉴定方法,针对检测出的异常值进行真实异常、虚假异常划分,在保留真实异常值的情况下,对虚假异常值进行剔除处理。结果表明:相比四分位法、拉伊达准则、KNN最近邻法、DBSCAN聚类法,IF-Encoder算法检测异常值的查全率、查准率、准确率有所提升,其对异常值的识别更加可靠、有效。基于相关性的异常值鉴定方法对真实异常的鉴定准确率为92%,对虚假异常的鉴定准确率为100%,可有效对异常值进行划分。
刘鹤鹏李登华丁勇
新疆某干渠填筑工法及其稳定性研究
2023年
级配不良的风积砂填筑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解决工程建设中面临的戈壁料、石料资源匮乏问题。为研究风积砂的填筑施工工艺,以新疆某风积砂干渠为例,比选不同的风积砂填筑工法,通过轻型击实试验确定相关施工参数,并对填筑后的干渠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需用湿压法填筑风积砂,填筑后的风积砂干渠能够满足静力稳定性要求,还应在渠道内部铺设防渗层以满足渗流稳定性要求。
姜宝莹李登华袁高军张威刁东辉刘春勇庞永生李小龙
关键词:风积砂稳定性
基于量水堰的大坝渗流含砂量测量技术研发
2023年
针对传统量水堰无法测量径流含砂量且传统的测量方法精度不高,难以在大坝的量水堰现场实现在线测量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量水堰的大坝渗流含砂量测量技术,通过分析量水堰水流含砂量与图像灰度值之间的负相关性关系,自动测量量水堰水流含砂量。试验结果表明,含砂量的检测结果与实际值偏差较低,是一种具有一定的便捷性、高效性、实时性的测定方法。研究结果对坝体渗流监测具有参考价值。
娄凤锦丁勇李登华谢东辉
关键词:含砂量图像灰度值数据拟合量水堰
基于图像识别的无标尺水位测量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针对传统人工读取水位标尺效率低和现有基于水位标尺进行图像处理获取水位的环境适应性差、水位标尺量程短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无标尺水位测量技术。该技术无需借助水位标尺,仅需对水位进行标定;将采集到的水位图像输入U-net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水体区域和非水体区域的图像语义分割模型;借助图像识别获取水位线坐标;最后根据水位标定的数学模型,采用线性插值和坐标拟合的方法计算水位。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环境适应性强,昼、夜间的水位测量误差均小于1 cm。采用该技术可以实现河道、水库等大量程的水位实时测量。
孙英豪丁勇李登华谢东辉
关键词:水位测量图像识别神经网络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