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洪武

作品数:66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会议论文
  • 27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理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医药卫生
  • 4篇化学工程
  • 4篇电子电信
  • 2篇生物学
  • 2篇冶金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9篇纳米
  • 30篇发光
  • 26篇长余辉
  • 14篇长余辉发光
  • 14篇成像
  • 12篇活体
  • 12篇活体成像
  • 8篇光谱
  • 6篇纳米银
  • 6篇近红外
  • 6篇光材料
  • 6篇红外
  • 6篇EU
  • 5篇药物
  • 5篇药物输送
  • 5篇稀土
  • 5篇纳米材料
  • 5篇发光材料
  • 4篇毒性效应
  • 4篇应力

机构

  • 57篇中国科学院城...
  • 1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厦门理工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华侨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66篇张洪武
  • 16篇史俊朋
  • 12篇付晓燕
  • 10篇辛勤
  • 8篇牛淑云
  • 8篇孙霞
  • 7篇邹晓燕
  • 4篇李战军
  • 4篇马春艳
  • 4篇杨溢
  • 3篇张艺娟
  • 3篇沈江珊
  • 3篇徐斌
  • 3篇付海霞
  • 3篇孙公权
  • 2篇韩燕
  • 2篇房立钧
  • 1篇许龙山
  • 1篇任素贞
  • 1篇梁振兴

传媒

  • 4篇功能材料
  • 4篇材料导报
  • 4篇发光学报
  • 4篇环境化学
  • 4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第七届全国环...
  • 2篇第六届全国环...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稀土
  • 1篇科技导报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材料导报(纳...
  • 1篇厦门理工学院...
  • 1篇第二届海峡两...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中国稀土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11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成像技术研究纳米颗粒经肺暴露后在生物体的迁移途径
2020年
大气中的超细颗粒物(粒径小于100 nm)由于其超小的粒径,容易进入生物体的循环系统,对其造成极大的伤害;并且因其粒径小,这些超细颗粒物很难在生物体内被示踪,因此研究超细颗粒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过程对于研究大气颗粒物毒理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采用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成像技术来研究超细颗粒物经肺暴露后在生物体体内的迁移示踪,选择了具备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多孔二氧化硅为载体,负载具良好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性能的ZnGa_(2)O_(4)∶Cr(ZGO)模拟大气中的超细颗粒物(ZGO@SiO_(2)).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经由气管入肺后,会经循环系统迁移到体内其他器官,主要分布于心脏、肝脏和脾脏中,少量分布于肾脏,这可以为下一步研究超细颗粒物的生物毒理提供支持.
王程程郑升辉张洪武
关键词:超细颗粒气管滴注
磁性Fe3O4纳米颗粒与As(Ⅴ)对嗜热四膜虫联合毒性效应
近年来纳米尺度的磁性颗粒因其独特的比表面、量子效应、磁性特征,以及在生物科学和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已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FeO广泛应用于核磁共振影像、组织修复、免疫测定、生物体液解毒、药物载体、细胞分离等。As对环境...
邹晓燕张洪武
关键词:联合毒性效应嗜热四膜虫FE3O4
文献传递
Sm3+掺杂对SrLaGa3O7自身长余辉发光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 La Ga_3O_7∶x Sm^(3+)长余辉材料,通过XRD、荧光光谱、热释光谱分别对样品的结构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探究了Sm^(3+)掺杂浓度对样品自身长余辉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样品在254 nm紫外光照射后,Sr La Ga_3O_7∶x Sm^(3+)在386 nm有明显的长余辉发光,可持续60 min,主要是由于样品中空位引起的发光。随着掺杂Sm^(3+)浓度的增加,样品的发射光谱和余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并出现明显的红移现象,这与Sm^(3+)掺杂所造成的空位浓度密切相关。当Sm^(3+)的摩尔分数达到0.5%时,样品在420 nm处展现最佳的长余辉性质。热释光谱表明掺杂后的样品中存在两种不同的陷阱,分别是由氧空位和锶空位引起的,这两种陷阱不仅影响样品的发光强度,而且充当俘获中心从而影响样品的余辉性能。
郑升辉刘亚楠李月婵付晓燕张洪武
关键词:光致发光热释发光
一种可除砷的水凝胶材料
本发明利用简易的氨气挥发方式和简便的交联方法,将Fe<Sup>3+</Sup>引入一种壳聚糖型的水凝胶体系中,并获得掺杂Fe<Sub>3</Sub>O<Sub>4</Sub>且机械性能良好的水凝胶材料。所制备的该水凝胶材...
沈江珊张洪武杨溢
文献传递
光学探针在活体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近年来,随着各种光学探针的不断出现,非侵入性、可实时观测的动物活体光学成像技术迅速发展。该技术能够在不对活体动物造成额外损伤或仅产生微小损伤的前提下研究生理状态下的生物活体,与传统成像技术互补性强,日益收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但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目前仍面临2个主要问题:①不透明的生物组织会吸收、反射和散射光子,并产生强烈的自发光,这些问题都会使信号采集和定量变得困难。
李战军张洪武
关键词:光学成像活体成像
应力发光材料Sr2SiO4∶Eu,Dy的光谱性质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一系列Sr_2SiO_4∶Eu0.01,Dy_x(x=0.000 1,0.002 5,0.005,0.01)应力发光材料,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下,Sr_2SiO_4∶Eu,Dy的光致发光和应力发光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掺杂Dy^(3+)浓度较低时,样品同时存在α和β两种相,当掺杂Dy^(3+)浓度增加时,则出现β到α的相转变。由于Eu^(2+)占据Sr^(2+)格位的不同,样品在蓝光区486nm(Sr1)和绿光区530nm(Sr2)有两个峰存在。而应力发光光谱与余辉光谱类似,均只呈现出530nm的发光,这说明二者的发光来源于占据Sr_2格位的Eu^(2+),都是通过改变陷阱的浓度实现发光性能的变化,但Sr_2SiO_4∶Eu,Dy的应力发光强度的变化还与其结构改变有关。同时,Sr_2SiO_4∶Eu,Dy应力发光强度与所施加的力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可用眼睛观察到明显的黄色应力发光,这为应力发光传感器准确检测物体所受应力提供依据。结合余辉、热释以及应力发光性质,推测Sr_2SiO_4∶Eu,Dy的应力发光机制应是压电产生的电致发光。
郑升辉傅晓军刘亚楠付晓燕张洪武
关键词:DY长余辉发光
纳米荧光探针在药物输送中的应用
2011年
药物载体的开发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传统的药物载体并不具备可观察性和可追踪性,将纳米荧光探针应用于药物载体中有望解决此问题。重点概述了纳米荧光探针应用于药物载体中的实例以及新型药物载体的开发应用,探讨了不同纳米荧光探针的优缺点。
张艺娟马春艳杨溢张洪武辛勤
关键词:多孔材料发光材料
共沉淀法合成纳米级YPO4:Tb及发光性能研究
2004年
采用共沉淀法,以正丁醇为溶剂进行共沸蒸馏,合成了纳米级的YPO4:Tb,采用X射线衍射(XRD)、粒度分布和透射电镜(TEM)进行了表征并对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YPO4:Tb粒径大约为40nm左右,并且从其发射光谱中可以看出合成的纳米级YPO4:Tb有明亮的绿光发射.
韩燕牛淑云张洪武辛勤
关键词:共沉淀发光
纳米金颗粒进入梨形四膜虫体内的方式及其分布被引量:3
2012年
以梨形四膜虫为模式动物,研究水体中的纳米金颗粒进入生物体的方式、分布及其生物学效应.实验中所采用的纳米金颗粒平均粒径为13 nm,分散均匀.透射电镜结果表明,纳米金颗粒可以通过口沟(进食)和细胞膜(内吞)两种方式进入梨形四膜虫体内;纳米金颗粒进入梨形四膜虫体内后,主要分布在食物泡中,另外细胞质和细胞核(大核)中也含有少量的纳米金颗粒.同时,研究表明在实验所用的浓度范围内,纳米金颗粒对梨形四膜虫无明显毒性.
徐斌史俊朋张洪武
关键词:纳米金颗粒透射电镜能谱
长余辉纳米颗粒在小鼠活体成像中的应用
张洪武李战军孙猛刘春林
关键词:活体成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