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婧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昆虫
  • 1篇蚜虫
  • 1篇生殖调控
  • 1篇双生
  • 1篇双生病毒
  • 1篇侵染
  • 1篇卫星DNAΒ
  • 1篇内共生
  • 1篇内共生菌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组
  • 1篇基因组进化
  • 1篇共生菌
  • 1篇滚环扩增
  • 1篇分子鉴定
  • 1篇粉虱
  • 1篇粉虱传双生病...
  • 1篇复合侵染
  • 1篇RICKET...
  • 1篇刺吸式昆虫

机构

  • 3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篇张婧
  • 2篇万方浩
  • 2篇刘怀
  • 2篇张毅波
  • 1篇包凌云
  • 1篇张桂芬
  • 1篇阮涛
  • 1篇郭建洋
  • 1篇青玲
  • 1篇于云奇
  • 1篇张焱

传媒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生物安全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昆虫次生内共生菌Rickettsia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Rickettsia隶属于变形菌纲Proteobacteria的α亚群立克次体科Rickettsiaceae革兰氏阴性菌,是形态多样的次生真核细胞内共生菌。Rickettsia的功能是多样的,在一些宿主中为营养共生菌,在另一些宿主中为生殖调控因子,或以昆虫为载体的植物病原菌,此外,Rickettsia还能增强宿主抗药性,提高宿主抵御天敌、高温或者其它致死因素的能力。本综述主要从Rickettsia的起源、分类、在昆虫体内的分布、传播方式、与昆虫生殖调控的关系以及基因组进化等方面,简述Rickettsia的研究进展,重点提出了Rickettsia研究中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期望通过这些研究进一步明确Rickettsia与昆虫之间的互作关系。
张婧张毅波薛延韬刘怀张桂芬万方浩
关键词:RICKETTSIA生殖调控基因组进化
四川米易赛葵上粉虱传双生病毒的分子鉴定及复合侵染检测被引量:9
2011年
为了明确四川米易赛葵上的双生病毒种类及复合侵染情况,基于滚环扩增PCR(RCA-PCR)技术,利用双生病毒DNA-A、DNA-B及卫星DNA的通用引物对四川米易表现黄脉症状的12个赛葵样品进行了检测,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双生病毒的检出率高达92%;共检出云南赛葵黄脉病毒(Malvastrum yellow vein Yunnan virus,MYVYNV)、赛葵黄脉病毒(Malvastrum yellow vein virus,MYVV)及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TYLCCNV)等3种双生病毒,复合侵染率高达67%;11个阳性样品中共检测到两类卫星DNAβ分子,分别与MYVYNV伴随的DNAβ(MYVYNB-[Y160],98.4%~98.7%)和MYVV伴随的DNAβ(MYVB-[Y197],98.5%~98.7%)的序列相似性最高;未扩增到DNA-B及DNAα分子。表明病毒DNA-A与卫星DNAβ以病害复合体形式存在,且DNAβ可伴随异源辅助病毒。
阮涛于云奇包凌云张婧青玲
关键词:粉虱传双生病毒卫星DNAΒ滚环扩增复合侵染
刺吸式昆虫次生内共生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6年
蚜虫作为典型的刺吸式昆虫,需要以取食植物韧皮部汁液来补充营养,几乎所有蚜虫均带有一种能为其提供植物韧皮部缺失营养物质的初生共生菌Buchnera aphidicola。此外,蚜虫还可携带一种或多种次生内共生菌。在众多共生菌—寄主系统中,蚜虫与其所带内共生菌间的互作研究最为透彻。虽然次生内共生菌对寄主的存活和生殖影响并不显著,但其在寄主对环境耐受力、天敌防御能力等方面作用明显。本文在查阅大量蚜虫次生内共生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着重对蚜虫次生内共生菌的种类及传播规律、次生内共生菌对蚜虫表型的影响、蚜虫次生内共生菌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求为刺吸式昆虫次生内共生菌的研究提供参考。
张焱张毅波张婧郭建洋郭建英刘怀万方浩
关键词:刺吸式昆虫蚜虫内共生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