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

作品数:374 被引量:1,014H指数:15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7篇期刊文章
  • 80篇专利
  • 76篇会议论文
  • 9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1篇农业科学
  • 5篇化学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生物学
  • 3篇机械工程
  • 3篇电气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矿业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9篇大豆
  • 82篇玉米
  • 41篇杂交
  • 33篇性状
  • 33篇杂交大豆
  • 33篇抗性
  • 33篇不育
  • 30篇雄性不育
  • 26篇不育系
  • 23篇雄性不育系
  • 23篇细胞质
  • 23篇大豆品种
  • 22篇斑病
  • 21篇选育
  • 19篇杂交种
  • 18篇农艺
  • 18篇农艺性
  • 18篇农艺性状
  • 17篇丝黑穗病
  • 17篇黑穗病

机构

  • 313篇吉林省农业科...
  • 46篇沈阳农业大学
  • 18篇国家工程研究...
  • 12篇吉林农业大学
  • 9篇东北农业大学
  • 7篇延边大学
  • 5篇德惠市农业技...
  • 4篇黑龙江省农业...
  • 4篇北方重工集团...
  • 4篇吉林省种子管...
  • 3篇沈阳理工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吉林省农业技...
  • 2篇辽宁林业职业...
  • 2篇辽宁石油化工...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桦甸市农业技...
  • 2篇吉林市农业科...
  • 2篇通化市农业科...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72篇张伟
  • 101篇苏前富
  • 99篇李红
  • 97篇晋齐鸣
  • 81篇闫晓艳
  • 76篇邱强
  • 69篇贾娇
  • 67篇孟玲敏
  • 65篇赵丽梅
  • 59篇赵婧
  • 57篇张鸣浩
  • 54篇张春宝
  • 54篇宋淑云
  • 48篇张井勇
  • 45篇闫昊
  • 41篇张伟龙
  • 37篇孟凡钢
  • 28篇王鹏年
  • 27篇王义生
  • 25篇沙洪林

传媒

  • 31篇大豆科学
  • 25篇吉林农业科学
  • 18篇玉米科学
  • 18篇东北农业科学
  • 15篇大豆科技
  • 8篇吉林农业大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6篇作物杂志
  • 5篇辽宁林业科技
  • 4篇作物学报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中国植物保护...
  • 4篇第十届全国大...
  • 3篇植物保护
  • 3篇中国油料作物...
  • 3篇西北林学院学...
  • 3篇农药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3篇2024
  • 19篇2023
  • 20篇2022
  • 21篇2021
  • 22篇2020
  • 21篇2019
  • 11篇2018
  • 26篇2017
  • 32篇2016
  • 20篇2015
  • 16篇2014
  • 22篇2013
  • 14篇2012
  • 13篇2011
  • 19篇2010
  • 22篇2009
  • 12篇2008
  • 11篇2007
  • 12篇2006
  • 11篇2005
3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培育抗大豆花叶病毒转基因植物的方法
一种培育抗大豆花叶病毒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属植物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SEQ-1所示的RNA片段或互补于该片段的序列。所述RNA片段可以干扰大豆花叶病毒的复制和运动,从而抑制大豆花叶病毒症状的发展。本发明还提供...
杨向东郭东全董英山李启云牛陆张伟杨静杜茜邢国杰李海云钱雪燕姚瑶
文献传递
杂交大豆新品种吉育607选育报告被引量:5
2013年
吉育607是利用"三系"法选育的大豆杂交种,不育系为JLCMS14A,恢复系为JLR83。吉育607的主要特点是高油、高产、稳产,2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3447.6kg,比对照增产12.2%;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3198.2kg,比对照增产11.2%。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高抗大豆灰斑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高抗大豆灰斑病,高抗大豆霜霉病,高抗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抗大豆食心虫。籽粒脂肪含量22.22%,蛋白质含量39.3%,蛋脂合计61.52%。该品种适于吉林省中早熟区种植。
彭宝张伟龙张井勇张春宝闫昊张伟赵丽梅
关键词:大豆杂交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种植方式、疏叶及昆虫对杂交大豆制种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为提高杂交大豆的制种产量,本文研究繁种中杂交大豆父母本种植方式、人工疏叶和传粉昆虫对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本同穴混合种植,能够提高昆虫的异交传粉几率,显著提高不育系的单株结荚数量,比传统的父母本1∶1成行种植提高20.40%(蜜蜂传粉)和30.52%(苜蓿切叶蜂传粉),其中苜蓿切叶蜂的传粉效率显著高于蜜蜂。在大豆开花期间疏父母本整株三出复叶中的两个小叶片,改变叶片的空间分布,可显著提高不育系的结荚率,使JLCMS9A和JLCMS4A两个不育系结荚率分别达到24.1%和65.3%,比对照提高了68.82%和54.01%。
赵丽梅彭宝王跃强张伟张伟龙李建平李茂海张春宝孙寰葛凤晨
关键词:杂交大豆制种细胞质雄性不育
适宜大豆灰斑病菌生长和产孢的培养基筛选试验被引量:3
2002年
将大豆灰斑病菌 (CercosporasojinaHara)在豆秸、豆荚、豆粒、豆粉、半综合、PDA、V8蔬菜汁 7种培养基上培养 ,测定了不同培养基对菌落生长速度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豆粒、半综合、PDA、V8蔬菜汁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度比其他 3种快 ,每天平均生长 4 5 6 0~5 0 96mm2 ,但产孢量有很大差异。PDA和豆粒培养基产孢很少 ,平均每视野 2 4~ 4 2个 ,而半综合与V8蔬菜汁培养基的产孢量较大 ,为 2 8 4~ 30 2个。进一步对产孢量大的 2种培养基从原料成本和操作程序上比较 ,V8蔬菜汁比半综合培养基成本低 。
宋淑云郭文广张伟刘继荣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菌培养基产孢量
大豆核盘菌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
菌核病是由大豆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de Bary)引起的侵染性病害,是一种世界性的大豆病害,可导致大豆严重减产.国外大豆菌核病主要分布于巴西、加拿大、美国、匈牙利、日本和印度...
张伟宋淑云刘影晋齐鸣苏前富李红隋晶王立新赵振伟
关键词:大豆菌核病核盘菌杀菌剂敏感性
杂交大豆最新研究进展
'三系'选育、杂交种选育、制种和杂交大豆高产栽培是杂交大豆产业化的四个关键技术。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各项技术均取得突破,杂交大豆产业化技术逐渐成熟。1'三系'选育研究取得显著进展1.1育成了高不育率、高异交率、高配合力的不...
赵丽梅彭宝张伟龙张井勇张春宝闫昊张伟李楠
关键词: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
文献传递
茄果类和瓜类灰霉病的发生及防治被引量:1
2002年
灰霉病在保护地蔬菜中发生普遍 ,危害严重。针对目前灰霉病在黄瓜、蕃茄上的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 。
郭文广宋淑云张伟刘继荣
关键词:灰霉病症状
不同铁利用效率大豆品种在石灰性土壤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被引量:1
2021年
为探明不同铁利用效率大豆品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以铁效率差异显著的铁高效品种(‘吉育99’、‘吉育75’、‘长农15’、‘长农20’)和铁低效品种(‘吉农27’、‘吉育87’、‘吉育92’、‘吉育93’)大豆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种植在石灰性土壤中,测定不同铁利用效率的大豆农艺性状、籽粒含铁量、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SPAD)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铁高效与铁低效大豆品种株高、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单株生物量和籽粒含铁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石灰性土壤中,在三叶期和四叶期时铁高效品种大豆叶片的SPAD和SOD活性显著高于铁低效品种;在一叶期、二叶期,铁高效大豆品种叶片中的CAT活性显著高于铁低效品种;而POD活性各时期(V_(1)~R_(2))无显著差异。铁高效大豆品种(‘吉育99’、‘吉育75’、‘长农15’、‘长农20’)在缺铁条件下通过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来避免膜质过氧化导致的光合能力下降。
包悦琳陈鸽王婷婷张伟金东淳
关键词:大豆抗氧化酶酶活性石灰性土壤
吉林省大豆主要病害为害现状及采取的相应对策被引量:11
2002年
20 0 0— 2 0 0 1年对吉林省不同生态区进行了大豆主要病害普查。结果表明 :吉林省大豆病害分布与为害存在区域性差异。东部山区以灰斑病、细菌性斑点病、霜霉病发生为主 ;中部地区以病毒病、褐斑病、灰斑病、细菌性斑点病发生为主 ;西部地区以孢囊线虫、菌核病发生为主。依据调查情况 ,提出了相应的大豆病害控制对策。
宋淑云晋齐鸣孙秀华郭文广张伟李红刘继荣
关键词:大豆病害为害现状
不同大豆品种对氮磷钾肥的响应鉴定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2017~2018年在延边州农业科学院试验地对适宜该生态区域的20个大豆品种进行鉴定与分型(类)。根据品种产量潜力和对氮磷钾肥的响应,划分为高效高响应、高效低响应、低效高响应和低效低响应4种类型,并研究了不同类型品种的倒伏情况和农艺性状的差异,旨在鉴定出适宜当地种植且满足不同需求的最佳品种。结果表明:高效高响应品种9个,为生产最佳品种;高效低响应品种3个,为减肥增效首选品种;低效高响应品种6个,可适当选择;低效低响应品种2个,不建议生产应用。低效低响应品种施肥与不施肥条件下均倒伏严重,其他3个类型品种大多表现较轻倒伏症状。相比于低响应品种,高响应品种对氮磷钾肥的高响应主要表现在显著提高株高、节数、分枝数、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和百粒重。
孟凡钢饶德民柳伟先元东林赵婧邱强于德彬张鸣浩张伟闫晓艳
关键词:大豆氮磷钾农艺性状
共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