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姗姗
-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帽峰山森林土壤碳氮随雨季月及土壤深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
- 2012年
- 采用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及对比试验方法,对广州帽峰山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16年)土壤(0~90 cm)有机碳、无机碳、总氮及有机氮的雨季月(5—10月)含量动态、垂直梯度变化特征及土壤湿度影响进行了对比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及杉木林土壤有机碳、无机碳雨季月的剖面权均含量变化趋势均为倒S型,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剖面权均质量分数较相应杉木林大0.14%、土壤无机碳则小0.12%。常绿阔叶林土壤表层0~10、10~30 cm有机碳雨季月含量变差较杉木林分别高出1.83%、0.61%,土壤30~90 cm雨季月含量变差相对较小;常绿阔叶林土壤70~90 cm无机碳含量在5—8月份较高、杉木林则以土壤30~50 cm在5、6及10月含量较高;常绿阔叶林群落土壤0~20 cm的总氮雨季月含量均大于相应杉木林,植被吸收作用影响使土壤20 cm以下层的雨季各月总氮相对较低;常绿阔叶林土壤剖面雨季月无机氮含量随土层深度递减变化显著,即表层0~30 cm受矿化作用影响较大、深层30~90 cm则受植被吸收作用影响较大;而杉木林土壤剖面层无机氮含量则随雨季的月变化显著,5—7月份含量相对较小、8—10月份含量相对较大。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均呈幂函数规律的递减,而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对数函数规律的递减、土壤总氮含量则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二次函数规律的递减。在0~10 cm处,土壤有机碳和有机氮含量与土壤湿度呈负相关。
- 黄姗姗陈步峰黄俊彪肖以华潘勇军
-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杉木人工林
- 珠江三角洲四种森林类型土壤CO_2通量特征研究被引量:11
- 2011年
- 采用开路式土壤CO2通量测量系统Li-8100&Li-8150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乡土树种恢复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4种林型的土壤CO2通量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年均土壤CO2通量为尾叶桉人工林(3.35μmol.m-2.s-1)>针阔叶混交林(2.66μmol.m-2.s-1)>乡土树种恢复林(2.09μmol.m-2.s-1)>常绿阔叶林(1.86μmol.m-2.s-1);旱季土壤CO2通量明显小于雨季。前3种森林类型凋落物呼吸处理表明,旱季对照组土壤CO2通量均小于相应的去除凋落物组、雨季则相反,全年的对比结果显示,3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呼吸贡献分别达到1.3%、7.1%和10.8%。土壤CO2通量与10 cm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相关,且土壤CO2通量温度敏感指数表现为针阔叶混交林Q10最大(3.49),尾叶桉人工林Q10最小(1.95)。
- 陈进肖以华陈步峰潘勇军史欣黄姗姗任静
- 关键词:温度
- 广州帽峰山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动态研究
- 森林土壤是全球碳氮元素的主要贮存库,土壤碳氮含量变化是陆地上最为重要的生态过程之一。广州帽峰山常绿阔叶林群落为目前城市区域面积较大、结构完好的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对城市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环境生态功能。本论文采用森林生态系统...
- 黄姗姗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壤有机氮土壤碳密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