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艳
- 作品数:5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聚偏氟乙烯分离膜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9年
- 综述了聚偏氟乙烯分离膜的表面改性和共混改性的主要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对PVDF膜结构形态的研究情况做了简要的介绍.指出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加强膜孔形成机理的研究,对膜孔结构与膜污染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探讨,开发出小孔径的超滤和纳滤膜,并通过改性提高PVDF膜的性能和抗污染性.
- 侯莉樊萍卢艳
-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膜膜改性膜污染
- 复菌生物絮凝剂在纸箱废水处理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文章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单菌M-3和M-2共同培养,获取生物絮凝剂,进行提取生物絮凝剂粗品,处理某纸箱厂废水。对生物絮凝剂投加量、Ca2+离子浓度、pH值的影响条件进行较系统的研究,绘制出单一因素对生物絮凝剂处理效果影响的曲线,确定生物絮凝剂处理纸箱厂废水的最适条件,进行正交实验。实验表明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对纸箱厂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单菌微生物絮凝剂絮凝率在92%以上,COD去除率接近55%,氨氮去除率也达到89%。复合型生物絮凝剂在更少的药剂下能获得比单菌絮凝剂更好的处理效果。絮凝率可达93%,COD去除率达到74%,氨氮去除率达到90%。
- 罗志华刘有哲卢艳
- 关键词:生物絮凝剂COD氨氮
- 生物絮凝剂在啤酒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实验被引量:8
- 2008年
- 本文用生物絮凝剂处理可生化性的啤酒废水,对生物絮凝剂投加量、生物絮凝剂处理的适宜pH值、温度、金属离子影响等条件进行较系统的研究,绘制出单一因素对生物絮凝剂处理效果影响的曲线,确定生物絮凝剂处理啤酒废水的最适条件.经过5d处理,啤酒废水中COD去除率可达90.53%;污水中氨氮的去除率可达84.08%;絮凝率可达87.56%.
- 樊萍卢艳孙凯刚
- 关键词:生物絮凝剂啤酒废水水处理
- 聚硅酸铁及其氧化改性剂的表征与性能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对自制的聚硅酸铁(PSF)进行改性,加入高锰酸钾和稳定剂M,制备出氧化型聚硅酸铁混凝剂(PSF-Ⅰ),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紫外吸收(UVA)扫描、碱解实验、红外光谱及氧化还原电位仪对PSF及PSF-Ⅰ进行性质表征,同时对比研究其对不同水质的混凝性能。结果表明,PSF是由许多链节样物种连接而成的分维数很大的敞开式枝状结构,形态尺寸覆盖范围宽,而PSF-Ⅰ是分布比较均匀、分维数较低、结构紧凑的棕黄色大尺寸稳定形态,不易水解,其氧化还原电位比PSF高出约550 mV。高锰酸钾的加入改变了PSF的微观结构,锰的各种价态可能参与了硅铁的络合,并生成了类似硅氧四面体的结构。对于不同水质,PSF与PSF-Ⅰ的混凝性能均有共同趋势:低投量时PSF-Ⅰ的除浊率比PSF低,但是UV254去除率均比PSF高,最大差值约为17%左右。PSF-Ⅰ是通过混凝吸附和催化氧化功能共同实现对有机物的去除,催化氧化占绝对优势,而PSF仅是通过常规的混凝吸附去除部分有机物,去除机理有本质的区别。
- 付英于水利卢艳
- 关键词:聚硅酸铁氧化改性混凝性能混凝机理
- PVDF/纳米Al_2O_3共混超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被引量:26
- 2007年
- 为提高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亲水性,增强其在水处理中的抗污染能力,以无机纳米氧化铝粒子作为共混剂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采用相转化法流延工艺制得共混超滤膜.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氧化铝粒子在膜中的分布;用扫描电镜对膜表面、断面孔结构及孔径进行观测.改性前后超滤膜的测试结果表明,纳米A l2O3的加入改善了PVDF超滤膜的强度、通量、亲水性和抗污染性.
- 蔡报祥于水利卢艳
-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纳米AL2O3共混膜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