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岚

作品数:31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甲状腺
  • 7篇肿瘤
  • 5篇形态学
  • 5篇腺肿瘤
  • 5篇甲状腺肿
  • 5篇甲状腺肿瘤
  • 4篇医学形态学
  • 4篇细胞
  • 4篇基因
  • 4篇教学
  • 4篇病理
  • 3篇蛋白
  • 3篇形态学实验
  • 3篇医学形态学实...
  • 3篇预后
  • 3篇实验教学
  • 3篇牦牛
  • 3篇免疫
  • 3篇黄牛
  • 3篇TGF-Β

机构

  • 20篇兰州大学
  • 8篇兰州医学院
  • 7篇甘肃省中医院
  • 3篇学研究院
  • 2篇甘肃中医药大...
  • 2篇兰州大学第一...
  • 2篇青海大学
  • 2篇青海红十字医...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西藏大学
  • 1篇甘肃省新药临...

作者

  • 29篇马岚
  • 5篇杨宏武
  • 4篇王敏
  • 3篇王学军
  • 3篇潘元青
  • 3篇孙少华
  • 2篇李喜香
  • 2篇张宇
  • 2篇黎卫平
  • 2篇郑昱
  • 2篇张小兵
  • 2篇禚君
  • 2篇高小恒
  • 2篇张小华
  • 2篇张芳丽
  • 2篇谢俊秋
  • 2篇周为
  • 2篇王德贵
  • 2篇张坚
  • 2篇于红娟

传媒

  • 3篇兰州医学院学...
  • 3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肿瘤防治杂志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青海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实验室科学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西部中医药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高原科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疏肝化脂胶囊治疗脂肪肝200例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研究疏肝化脂胶囊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280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给予疏肝化脂胶囊(每粒含生药量0.5 g)4粒/次,3次/d,对照组给予血脂康胶囊(每粒含血脂康药量0.3 g),2粒/次,3次/d。总疗程18周,并测定血脂、血黏度、肝功能(ALT、γ-GT、ALP)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P、C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5.0%(P<0.01);疏肝化脂胶囊能显著降低血脂、血黏度,改善肝功能及降解肝纤维化指标(P<0.05,<0.01)[结论]疏肝化脂胶囊具有良好的保肝降脂功能及治疗脂肪肝作用。
杨少军邱皓马岚郑昱
关键词:脂肪肝
符合变应性鼻炎临床客观特征的大鼠模型初步建立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建立符合临床客观特征的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方法 2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和对照组(9只),另有3只大鼠用于被动皮肤过敏(PCA)实验。模型组以卵清蛋白作为变应原,完成基础致敏;继以2%卵清蛋白生理盐水进行鼻内激发。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替代卵清蛋白。采用PCA实验、行为学评分、Luna染色、HE染色对所建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模型组基础致敏阶段完成后,PCA实验阳性,证明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产生;鼻内激发阶段完成后,每只大鼠行为学评分均>5分,出现喷嚏、鼻痒、流清涕等典型症状;Luna染色示鼻中隔黏膜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浸润;HE染色示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多,部分黏膜上皮脱落。对照组无上述变化。结论初步建立产生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和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符合变应性鼻炎发作时临床特征的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
周柳青马岚王德贵袁逸铭张小兵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免疫球蛋白E嗜酸性粒细胞
青藏高原牦牛颈动脉体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牦牛颈动脉体(carotide body,CB)组织形态结构和低氧相关的基因表达,探讨牦牛以及高原其他生物的慢性低压低氧适应模式。方法:采集海拔3250~4580m牦牛CB,并采集了海拔2800~3200m的高原迁饲黄牛及海拔1300m左右的平原黄牛的CB以示比较,所有取得标本按病理学光镜及电镜检测的要求作组织固定、切片、染色后进行光镜和电镜比较观察,并对颈动脉体中低氧相关因子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的分析。结果:相比低海拔黄牛和高原迁饲黄牛,牦牛CB体积最小,低海拔黄牛CB为牦牛的2.0倍,高原迁饲黄牛CB为牦牛的2.3倍,三种牛的CB形状均呈扁圆形或不规则形。相比平原黄牛,牦牛CB体积、形态及主细胞数量与海拔高度无显著性差异。牦牛CB主细胞中明细胞、暗细胞和固缩细胞的数量百分比比例为67.1%:28.2%:4.7%,迁饲黄牛为78.5%:18.6%:2.9%,低海拔黄牛为87.3%:10.2%:2.5%。在细胞形态学上牦牛与低海拔黄牛相似,牦牛CB少部分明细胞胞浆透亮,暗细胞胞核染色质较致密并有较多颗粒,而迁饲黄牛CB大部分明细胞胞浆透亮,暗细胞胞核染色质致密,未见较多颗粒,三种牛支持的细胞形态未见显著性差异。从组化基因表达上看,三种牛CB中HIF-1α、NOS、Leptin的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其中牦牛和低海拔黄牛CB中Leptin的蛋白表达无差异,迁饲黄牛有增加趋势,而牦牛和迁饲黄牛CB中EPO的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低海拔黄牛。结论:高原低氧环境下颈动脉体增大是人类和动物的共同表现,而且往往是一种习服-适应不良的标志;牦牛CB的暗主细胞占绝对优势和主细胞嗜锇体呈显著的重氮染色反应,使得牦牛有极高的通气水平,从而在低氧下获取更多的氧;在高原低氧环境的生物进化中,不同的物种对环境的应激往往会出现类似的适应性特征,在高原"自然选择的优胜者"往往会出现类同的生物学适应
吴天一吴天一马岚
关键词:牦牛高原低氧环境颈动脉体
P53、NM23作为甲状腺肿瘤诊断和预后指标的研究
2003年
杨宏武马岚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P53NM23预后
恶性肿瘤中TGF-β_1信号传递分子DPC4/Smad4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4年
DPC4/Smad4基因是新近被鉴定的一个肿瘤抑制基因 ,其编码的DPC4/Smad4蛋白是TGF β信号传导通路中的重要传导蛋白 ,是TGF β配体、受体结合后后续信号传导的胞质递质 ,参与TGF β受体激活后的信号传导。DPC4/Smad4调控的下游目的基因有p2 1WAF1、uPA、PAI 1、VEGF、TSP 1。转化生长因子 -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 ,TGF β)信号传导通路的配体、受体、胞内信号传导分子Smad蛋白及其调控的下游目的基因等组成一个肿瘤生长的负性调节 ,通路中任何一个元件的异常都可引起信号传导紊乱 。
潘元青孙少华马岚
关键词:TGF-Β1DPC4/SMAD4信号传导恶性肿瘤
原癌基因c-met和半乳糖凝素-3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
2009年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met和半乳糖凝素-3(Gal-3)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特点及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PV-6000通用型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甲状腺腺瘤25例、甲状腺滤泡癌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1例、甲状腺未分化癌2例中c-met和Gal-3的表达。结果c-met和Gal-3在滤泡癌、乳头状癌及未分化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c-met表达的强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Gal-3表达的强阳性率与甲状腺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met和Gal-3表达均为阴性。甲状腺癌c-met的阳性表达与Gal-3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c-met和Gal-3过表达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甲状腺肿瘤的鉴别以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杨宏武马岚王学军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原癌基因C-MET免疫组织化学
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用于单纯胆囊切除术后
2000年
用随机对照法评估硫酸妥布霉素在单纯胆囊切除术后的使用价值,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素类抗生素为对照。结果,三类药物在切口感染、继发胆道感染、耳肾毒性方面,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过敏反应方面,经统计学比较,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及第三代头孢菌素明显优于青霉素类抗生素。提示: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用于单纯胆囊切除术后是一种安全、有效、低毒的抗生素,值得推广。
杨宏武姜礼马岚
关键词:硫酸妥布霉素单纯胆囊切除术随机对照法
慢性低氧时牦牛和迁饲黄牛颈动脉体组织形态的比较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对牦牛、迁饲黄牛及低海拔黄牛颈动脉体(CB)形态及CB中低氧相关因子的表达进行比较,探讨高原土生或迁饲动物CB适应慢性低氧的模式。方法采集青海地区海拔3000~4000m的9头牦牛、2500m的9头高山迁饲黄牛及甘肃平原海拔1300米的12头低海拔黄牛的CB,固定、切片、染色后行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比较观察,并对CB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一氧化氮合酶(NOS)、瘦素受体(LEPR)、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低氧相关因子的表达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相比黄牛,牦牛CB体积较小,不同海拔牦牛的CB大小、形态及主细胞数量差异无显著性,而迁饲黄牛CB体积较低海拔黄牛大。牦牛CB主细胞中明细胞、暗细胞和固缩细胞的数量百分比比例为67.1%∶28.2%∶4.7%,迁饲黄牛为78.5%∶18.6%∶2.9%,低海拔黄牛为87.3%∶10.2%∶2.5%;与低海拔黄牛相似,牦牛CB少部分明细胞胞质透亮,暗细胞胞核染色质较致密并呈粗颗粒状,而迁饲黄牛CB大部分明细胞胞质透亮,暗细胞胞核染色质致密,颗粒稀少。3种牛支持细胞形态差异无显著性。与低海拔黄牛相比,迁饲黄牛CB主细胞的少数核异染色质增多,个别形态异常,胞质内多数细胞器肿胀溶解,残留少量细胞器和致密核心囊泡。3种牛CB中均有不同程度的HIF-1a、NOS、LEPR、EPO的蛋白表达,其中牦牛CB中EPO蛋白表达阳性率较低海拔黄牛明显降低(P<0.05)。结论海拔高度不是影响牦牛颈动脉体大小和主细胞数量的主要因素。迁饲黄牛CB主细胞中细胞类型的比例与牦牛有趋同性改变,但缺氧时行使功能的I型细胞功能系统受损,尚处于低氧环境下的习服阶段。慢性低氧可能主要影响牦牛和迁饲黄牛CB中EPO蛋白表达。
刘凤云马岚胡琳李愈娴刘世明吴天一
关键词:颈动脉体慢性低氧低氧诱导因子-1Α瘦素受体牦牛
C-met、Gal-3、VEGF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杨宏武王学军马岚朱艳芳徐霞邓强田军赵军刘庆龙
甲状腺肿瘤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肿瘤, 其中绝大多数为良性腺瘤,约5﹪左右为恶性。我省地处内陆,是甲状腺疾病的高发区。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甲状腺肿块检出及手术明显增多,但由于内分泌良恶性肿瘤组织形态的相似性和一些不典型的病...
关键词:
关键词:C-MET甲状腺肿瘤GAL-3VEGF
甲状腺结节的彩超诊断与病理学对照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良性和恶性结节的超声特征,探讨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对判断甲状腺结节性质的价值,筛选鉴别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指标,提高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率,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20人,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体征、甲状腺功能及其结节的大小、钙化、回声、边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等,结合病理学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恶性结节中微钙化出现较多、边界欠清或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包膜不明显、血流信号增强者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同一病理类型的甲状腺肿瘤可有不同的超声表现,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又有类似的超声图像。结论彩超特征有助于区分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但应与临床表现以及其他医学检查密切结合,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杨东霞马岚杨晓娟李军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超声病理类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