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 作品数:8 被引量:14 H指数:3 供职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颞下经岩经天幕入路切除颅中后窝巨大肿瘤 2009年 罗毅 邱修辉 陈勇 叶远良关键词:巨大肿瘤 最大径 乙状窦 经外侧裂-岛叶“锁孔”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侧裂-岛叶"锁孔"入路治疗5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血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肿与内囊后束关系,将其分为内囊前型及内囊前后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出现脑疝;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分级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随访3个月,失访2例。神经功能按ADL分级进行测评:Ⅰ~Ⅱ级21例(40.38%),Ⅲ级18例(34.62%),Ⅳ级9例(17.31%),Ⅴ级2例(3.84%),失访2例(3.84%)。内囊前型者30例,其中Ⅰ~Ⅱ级17例(56.67%),Ⅲ级10例(33.33%),Ⅳ级2例(6.67%),Ⅴ级1例(3.33%)。内囊前后型者20例,其中Ⅰ~Ⅱ级4例(20.00%),Ⅲ级8例(40.00%),Ⅳ级7例(35.00%),Ⅴ级1例(5.00%),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经外侧裂-岛叶"锁孔"入路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血肿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清除血肿彻底及恢复快等优点;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内囊前型者术后功能恢复优于内囊前后型者。 叶远良 陈勇 华超恩 李光标 邱修辉 罗毅关键词:基底节区 锁孔 外侧裂-岛叶入路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临床诊疗初步经验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对15例确诊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B细胞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内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好发于脑深部组织如基底节区、小脑半球等,肿瘤T1加权像多为等或低信号,T2加权像多呈高信号,也可以为等信号,DWI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见病变明显均匀强化,边缘有多个小突起,似树枝状改变。10例患者行手术切除治疗,5例行组织活检,术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证实为B细胞型淋巴瘤,术后14例行直线加速器电子线放疗及激素治疗,1个月后复查提示肿瘤明显变小;1例术后放弃放疗,给予激素治疗,肿瘤明显变小,但易复发。结论病变明显均匀强化及树枝状改变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特征,缺乏特异性;MRI表现及诊断性激素治疗有助于术前诊断,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后行激素及放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但肿瘤容易复发。 罗毅 陈勇 叶远良 华超恩 邱修辉 蒋忠华 黄勤关键词: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核磁共振成像 激素 COX-2及VE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研究 罗毅 陈勇 叶远良 邱修辉 赵时梅 黄斌 杨得志 刘锦荣 本课题是柳州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课题“COX-2及VE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属于科技攻关计划类别。课题合同号为:2008060502。本课题从2008年6月开始,至2012年5月结束。本课题研究...关键词:关键词:垂体腺瘤 侵袭性 影像学特点 免疫检测 矢状窦旁脑膜瘤瘤周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瘤周脑水肿及脑组织核磁共振(MRI)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肿瘤全切的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观察术前肿瘤周围水肿部位;大小及瘤周脑组织影像学情况,结合术中所见及... 陈勇关键词:矢状窦 脑膜瘤 脑水肿 文献传递 双腔管冲洗外引流在脑室出血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2006年 邱修辉 罗毅 陈勇 赵得志 周全关键词:原发性脑室出血 双腔管冲洗 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 脑出血破入脑室 脑室内积血 重度脑出血 头孢他啶鞘内注射致病人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头孢他啶鞘内注射引发病人精神障碍的发病因素、机制及治疗。方法通过对我院2004年3月~2008年7月期间6例头孢他啶鞘内注射后引发精神障碍的病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组6例出院时均治愈,出院后随防3月,精神障碍无1例复发。结论头孢他啶鞘内注射可能引发病人精神障碍,需立即停止鞘内注药,同时可行脑脊液置换术,以降低脑脊液血药浓度或清除脑脊液中药物,以消除病人症状。经积极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罗毅 邱修辉 陈勇 叶远良关键词:头孢他啶 鞘内注射 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与常规翼点入路比较,总结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适应证选择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经翼点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50例手术临床资料,经术前危险因素(如动脉瘤部位、大小及方向、脑肿胀等)评估选择手术。翼点锁孔组有19个动脉瘤夹闭成功,行包裹术2例,孤立术1例。常规翼点入路组32个动脉瘤一次夹闭成功30例,行孤立术2例。根据GOS评估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比较两组开/关颅手术时间。结果翼点锁孔组恢复良好10例,轻残7例,死亡1例,常规翼点入路组恢复良好20例,轻残9例,死亡3例。两组开颅时间分别为(31.05±8.56)min、(59.27±5.78)min;两组关颅时间分别为(44.37±6.80)min、(68.44±16.41)min,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结论翼点"锁孔"入路与常规翼点入路手术临床疗效相近,适用于大部分前循环动脉瘤,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美观、开/关颅时间短等优点,但术前需慎重评估,术中轻柔操作,避免动脉瘤破裂。 叶远良 陈勇 罗毅 华超恩 李光标 邱修辉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外科手术 锁孔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