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苟丽宁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主题

  • 4篇配合物
  • 2篇丁二酸
  • 2篇荧光
  • 2篇稀土
  • 2篇发光
  • 2篇
  • 1篇衍生物
  • 1篇荧光性
  • 1篇荧光性能
  • 1篇有机高分子
  • 1篇有机高分子材...
  • 1篇有机配合物
  • 1篇脂肪酸
  • 1篇三元配合物
  • 1篇铕配合物
  • 1篇羧酸
  • 1篇稀土离子
  • 1篇离子
  • 1篇邻菲咯啉
  • 1篇邻菲咯啉衍生...

机构

  • 4篇湖南大学

作者

  • 4篇苟丽宁
  • 3篇郭栋才
  • 3篇王丽影
  • 3篇谭慧
  • 2篇周悦
  • 1篇王鑫
  • 1篇李平亮
  • 1篇吴盘亮

传媒

  • 1篇发光学报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苯甲酰胺衍生物及其铕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能
酰胺类化合物具有合成简单、结构多变及配位末端基可调等特性,对稀土离子有较好的识别配位能力,本文通过改变配体末端基官能团设计合成出了13种新的苯甲酰胺衍生物以及10种结构新颖并具有良好荧光性能的稀土有机配合物。其研究工作分...
苟丽宁
关键词:稀土离子有机配合物荧光性能
文献传递
铕-邻菲咯啉衍生物-脂肪酸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被引量:4
2008年
合成2-苯基咪唑并[5,6-f]邻菲咯啉(PIP),2-(4-苯酚)咪唑并[5,6-f]邻菲咯啉(pHPIP),2-(4-甲氧基苯基)咪唑并[5,6-f]邻菲咯啉(pMPIP)和2-(4-甲酰基苯基)咪唑并[5,6-f]邻菲咯啉(pAPIP)等4种邻菲咯啉衍生物,并分别以其为第一配体,选择丁酸(BAH),正庚酸(HAH)和十四酸(TAH)为第二配体合成12种新的铕-邻菲咯啉衍生物-脂肪酸荧光配合物。通过EDTA配位滴定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热分析对配合物的组成、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其热稳定性能;采用荧光光谱分析研究其发光性能。结果表明,目标配合物比其对应的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大大提高,说明第二配体脂肪酸和第一配体之间产生很好的协同效应;该类配合物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可成为很好的光致发红光和电致发红光材料。
郭栋才王鑫谭慧王丽影苟丽宁
关键词:稀土配合物发光邻菲咯啉衍生物
铽-芳香化合物-丁二酸发光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被引量:6
2009年
以苯甲酸及其衍生物为第一配体、丁二酸为第二配体,在非水性溶剂条件下合成了6种新的铽三元荧光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EDTA配位滴定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对目标物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发光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丁二酸的引入显著地加强了各第一配体向中心铽离子传递能量的能力,其传递能量的顺序为:对氯苯甲酸>间氯苯甲酸>大茴香酸>对甲基苯甲酸>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目标配合物与其相对应的二元配合物比较荧光强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谭慧王丽影周悦苟丽宁吴盘亮郭栋才
关键词:配合物光致发光
铕-芳香羧酸-丁二酸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以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间氯苯甲酸、对氯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对甲氧基苯甲酸为第一配体,丁二酸为第二配体合成了六种新的铕三元荧光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EDTA配位滴定分析、紫外光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标题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采用热分析仪研究了标题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能;通过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了标题配合物及对应二元配合物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与对应的二元配合物相比发光强度大大提高。
苟丽宁周悦谭慧王丽影李平亮郭栋才
关键词:有机高分子材料配合物丁二酸荧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