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银
- 作品数:28 被引量:114H指数:7
-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医证型的临床客观指标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型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患者临床客观指标的差异,为HLD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185例未经驱铜治疗的HLD患者的临床客观指标和中医证型,并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客观指标的差异。结果不同证型HLD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血尿酸水平,角膜K-F环阳性率,肝脏超声影像学表现,以及肾脏损伤、腹水和胆囊疾患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HLD患者的临床客观指标呈现不同的特征性变化。如肝肾不足证者发病最低,病程最短,血尿酸水平最高,角膜K-F环阳性率最低,肝脏超声主要呈现星光点征,肾脏损伤发生率最低。结论 HLD患者的年龄、病程、血尿酸水平、角膜K-F环、腹部彩色超声影像学表现对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韩永升饶娆薛本春叶群荣王伟杜益刚徐银韩咏竹
- 关键词:K-F环腹部超声中医证型辨证客观化
-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8
- 2013年
-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学及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突触囊泡蛋白(SYN)、髓鞘碱性蛋白(MBP)、勿动蛋白A(Nogo-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MCAO/R模型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R模型。电针刺激在造模成功90min后进行,针刺双侧"内关""水沟""三阴交"及"百会"穴,留针30min,每天针刺1次,共14d。各组大鼠在7、14d两个时间点各取10只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并行免疫组化SP法检测缺血脑组织VEGF、GAP-43、SYN、MBP、Nogo-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出现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4d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7、14d缺血组织VEGF、GAP-43、Nogo-A的表达增多,SYN在两个时间点的表达均减少(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7、14d缺血组织VEGF、GAP-43、SYN、MBP阳性表达均增多(P<0.01,P<0.05),Nogo-A的表达减少(P<0.01)。结论:①电针能有效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②电针能通过上调各时间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内VEGF、GAP-43、SYN、MBP的表达,下调Nogo-A的表达,促进血管、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恢复,从而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血管单元。
- 韩永升徐银韩咏竹徐磊刘向国刘自兵王频
- 关键词:脑缺血神经功能电针干预神经血管单元
- 奥氮平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精神障碍近期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观察奥氮平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精神障碍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2例住院患者均给予奥氮平治疗,起始量为2.5~5 mg,最大剂量为15 mg,共观察8周,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疗效评定,采用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后副反应评定,从疗前开始每2周评定1次。结果经观察8周后,32例中显著进步4例,进步24例,无效4例,显效率12.5%,有效率87.5%;治疗后2、4、6、8周与疗前BPRS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副反应有睡眠增多、乏力、头晕、食欲及体质量增加和锥体外系症状等。结论奥氮平疗效显著、起效快、副反应较小,对于肝豆状核变性精神障碍是一种可以推荐使用的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 徐银韩永升李凯严彦马心锋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奥氮平疗效副反应
- Wilson病患者角膜K-F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Wilson病(WD)患者角膜Kayser-Fleische(rK-F)环与临床分型以及发病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1 039例WD患者裂隙灯检查角膜K-F环的检测结果,比较不同临床分型方法和发病年龄段的患者的阳性率。结果肝型、脑型和脑-内脏型患者的K-F环阳性率显著高于亚临床型患者(P=0.00),脑型和脑-内脏型患者的K-F环阳性率显著高于肝型患者(P=0.00)。不同年龄组中,5~9岁、10~19岁、20~29岁和≥30岁组患者的K-F环阳性率显著高于<5岁组患者(P=0.00),10~19岁、20~29岁、≥30岁组患者的K-F环阳性率显著高于5~9岁患者(P=0.00)。结论对于发病年龄在10岁以上且有脑损害症状(或有肝、脑等多脏器损害症状)而怀疑为本病的患者,角膜K-F环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对于10岁以下或以肝损伤为主的疑诊患者,即使角膜K-F环检查结果阴性仍不能排除本病,需行铜代谢检查等检查明确诊断,以避免误诊或漏诊的发生。
- 严彦程楠饶娆徐银周志华喻绪恩王训韩咏竹
- 关键词:阳性率肝豆状核变性
- 类似Creutzfeldt-Jakob病影像学表现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报告
- 2017年
- 肝豆状核变性为铜代谢障碍所致的遗传性疾病,而Creu—tzfeldt—Jakob病(CJD)是人类最常见的朊蛋白病,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影像学类似CJD的报道罕见,现报道如下。
- 饶娆杜益刚汪炜民夏昆徐银薛本春韩永升韩咏竹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CREUTZFELDTJAKOB病影像学表现铜代谢障碍朊蛋白病
- 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AD)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诊断,并与腔隙性脑梗死相鉴别,提高对BAD的认识。方法:分析3例BA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研究。结果:3例BAD患者临床分别表现为短暂脑缺血发作、纯运动型腔隙综合征和运动感觉型腔隙综合征;MRI水平位断层均显示侧脑室旁呈连续3~5个层面的斑点(片)状长T1、长T2信号,冠状位可见纵长形似"逗号"样的"巨大腔隙梗死"灶。结论:BAD是一种新型脑梗死,对临床疑似腔隙性脑梗死尤其是"巨大腔隙性梗死"而又不能完全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建议作头颅MRI冠状位检查以提高对BAD的诊断,有利于进一步治疗。
- 杨任民徐银
-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豆纹动脉
- 益气化痰方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 目的:观察比较中药复方益气化痰方不同剂量配比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气化痰Ⅰ组、益气化痰Ⅱ组,以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采用Open-Field法、...
- 徐银周海虹韩咏竹周志华胡纪源王训胡文彬
- 关键词:益气化痰方抑郁症中药配伍实验药理
- 文献传递
- 晚发型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达的影响
- 目的 :结合文献分析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Type I hereditary tyrosinaemia HT1)的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1例长期误诊为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血AFP、血尿...
- 周志华王训韩咏竹杨任民喻绪恩韩永升严彦徐银
- 文献传递
- 肝豆状核变性并发突发性耳聋2例及文献复习
-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和突发性耳聋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2例住院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并发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铜代谢异常、电测听提示为神经性耳聋,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排除桥小脑角病变,临床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和突发性耳聋.2例患者在驱...
- 周志华饶娆王训韩咏竹高伟明喻绪恩韩永升严彦徐银石永光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突发性耳聋电测听激素治疗
- 经基因诊断证实的11例亨廷顿舞蹈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基因诊断证实的亨廷顿舞蹈病(HD)患者的临床特点,加深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H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因组DNA标本,分析临床特征和检测IT15基因的动态突变。结果 11例HD患者均检出IT15基因动态突变;HD临床表现复杂且无特异性,多表现为舞蹈、精神行为异常及智力下降,多有家族史、发病年龄差异大,男女性别间无明显差异;辅助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表现。结论基因诊断对HD早期诊断尤其对有家族史的家系成员至关重要;对无家族史或无明确遗传倾向,但临床表现典型的HD疑诊患者,基因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 饶娆韩永升薛本春徐银程楠韩咏竹
- 关键词:亨廷顿舞蹈病基因诊断IT15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