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抑酸
  • 2篇抑酸剂
  • 2篇诊治
  • 2篇诊治体会
  • 2篇腺癌
  • 2篇临床诊治
  • 2篇临床诊治体会
  • 2篇甲状腺
  • 2篇甲状腺癌
  • 2篇宫颈
  • 2篇喉咽
  • 2篇喉咽反流
  • 2篇喉炎
  • 2篇反流
  • 2篇反流性
  • 2篇反流性咽喉炎
  • 2篇表达及临床意...
  • 1篇血管密度
  • 1篇血管内皮

机构

  • 8篇荆州市第一人...
  • 6篇长江大学

作者

  • 11篇张艳
  • 8篇田兴德
  • 7篇刘燕青
  • 6篇强笔
  • 2篇陈亚君
  • 2篇周炜
  • 1篇谭小平
  • 1篇卢月月
  • 1篇张云龙
  • 1篇朱勇波
  • 1篇王衡
  • 1篇杨明明
  • 1篇徐炎华
  • 1篇刘功素
  • 1篇丁千

传媒

  • 5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病理确诊为Ⅱb-Ⅲb期宫颈癌176例患者,随机分为同步组及对照组各88例。两组放疗均用6 mv-x线全盆对穿大野照射,DT 20-24 Gy后改为盆腔四野照射并加铱192后装治疗。同步组同时给予化疗顺氯氨铂40 mg,博来酶素15 mg,5-FU 1.0 g,d1-3,2-3周期,对照组行单纯放疗。结果:两组近期有效率平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5年生存率,同步组为82.0%,对照组78.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5年生存率同步组为78.9%,对照组为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毒性反应高于对照组,经积极处理均能耐受。结论:同步放化疗能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复发率,减少局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率,有效提高长期生存率,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是一种简单、安全、较理想的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方案。
陈亚君张艳周炜
关键词: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预后
miR-433负性调控PI3KCA基因在甲状腺癌中表达及作用机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miR-433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增殖和致肿瘤性的影响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q PCR检测人PTC组织和对应的正常组织、正常甲状腺上皮细胞Nthyori3-1和人PTC细胞系TPC-1、BCPAP及K1中miR-433表达水平。miR-433模拟物及NC-miRNA转染TPC-1细胞,CCK-8测定细胞增殖情况,q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iR-433、PIK3C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 Scan预测miR-433的靶作用位点,并通过q PCR、Western blot和荧光素酶活性实验证实miR-433的靶作用位点。TPC-1细胞共转染miR-433模拟物及PIK3CA过表达质粒,q PCR、western blot、CCK-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PI3KCA mRNA、蛋白表达及TPC-1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分布;慢病毒介导的miR-433过表达TPC-1细胞分别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射入裸鼠左右侧,皮下注射后7、14、21、28、35 d分别测量肿瘤体积,以探讨miR-433对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与人正常组织及甲状腺上皮细胞Nthyori3-1相比,PTC组织和PTC细胞中miR-433表达显著下调(P<0.05);CCK-8检测细胞增殖结果表明,与NC-miRNA转染组相比,miR-433转染组PTC细胞增殖速率显著下降(P<0.05),且转染miR-433后,G0/G1期TPC-1细胞比率显著升高,而S期细胞比率显著下降(P<0.05);Target Scan生物学软件预测表明PIK3CA为miR-433潜在的靶基因,荧光素酶实验、q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证实PIK3CA的3'非翻译序列(3'UTR)是miR-433的直接靶点;CCK-8和细胞流式分析结果表明过表达PIK3CA部分逆转了miR-433对TPC-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 miR-433通过靶向作用于PIK3CA基因抑制PTC细胞增殖,其可能为PTC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标。
刘燕青张艳田兴德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PIK3CA
反流性咽喉炎临床诊治体会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反流性咽喉炎(laryngopha-ryngeal reflux,LPR)发生的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对疑似反流性咽喉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46)应用抗酸药物联合胃动力药物配合清热解毒类咽喉炎药物治疗;对照组(n=30)单用清热解毒的咽炎药,对两组咽部症状缓解及病变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反流性咽喉炎的体征多样化;实验组46例,治疗有效率97.8%(45例),对照组30例,治疗有效率30.0%(9例),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喉咽反流是导致慢性咽炎难治的重要病因,使用抑酸剂及胃动力药物可明显改善喉咽反流,同时配合清热解毒类咽喉炎药物治疗,从而达到治愈反流性咽喉炎的目的。
刘燕青田兴德强笔张艳
关键词:反流性咽喉炎喉咽反流抑酸剂
超声波引导下口咽埋藏型鱼刺的取出被引量:1
2014年
咽部异物(特别是鱼刺)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一般可直接夹取,或借助间接喉镜、纤维喉镜下取出.但对于埋藏于咽部软组织内、咽部不能窥见头端的鱼刺,在诊断上可作高分辨率CT明确,治疗上却很棘手.如能通过影像设备准确定位和实时引导,则可使手术准确便利,避免不必要的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我们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口咽部埋藏型鱼刺进行定位和引导手术,认为其诊断准确可靠,引导手术方便有效.通过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的5例病例资料对超声检查在口咽部埋藏型鱼刺的定位和引导手术的作用进行总结探讨.
强笔丁千张云龙张艳王衡田兴德
关键词:口咽部超声波引导鱼刺咽部异物
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诊治体会被引量:11
2013年
慢性咽喉炎是咽喉部黏膜、黏膜下及其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疾病,经常规治疗后,多数患者症状可缓解。少数患者症状长期存在,难以治愈,应考虑是否有咽喉反流存在的可能。据统计慢性咽喉炎患者中,4%~10%发病与咽喉反流相关[1]。笔者综合临床症状、电子喉镜检查将疑似反流性咽喉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行试验性的抗酸药物联合胃动力药物配合清热解毒类咽喉炎药物治疗,另一组行传统的清热解毒类咽喉炎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结果。
刘燕青田兴德强笔张艳
关键词:反流性咽喉炎喉咽反流抑酸剂
鼻中隔矫正术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总结鼻中隔矫正术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体会。方法:在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所行鼻中隔矫正的患者中,筛选出168例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人数均为8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治疗,术后3周内定期行鼻腔清理、换药,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效果显著34例,效果一般3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76.2%;实验组效果显著44例,效果一般3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7%;治疗结束6个月后,对照组效果显著29例,效果一般25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64.3%;实验组效果显著39例,效果一般3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6.7%;治疗结束1年后,对照组效果显著25例,效果一般20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53.6%;实验组效果显著36例,效果一般3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80.9%,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每个相同时间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刘燕青强笔张艳田兴德
关键词: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鼻中隔矫正术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检测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中的表达情况,观察过表达VCAM1甲状腺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方法:收集医院收治的60例DTC患者临床资料,按照VCAM1蛋白表达情况将其分为阳性组(39例)和阴性组(21例)。对两组患者DTC组织及癌旁甲状腺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TC组织及癌旁甲状腺组织VCAM1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对比DTC组织中不同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及预后的蛋白表达阳性及阴性表达情况。采用慢病毒转染法建立过表达甲状腺细胞系FTC-133-VCAM1、空载细胞系FTC-133-control,采用Transwell小室及划痕试验检测并对比FTC-133、FTC-133-VCAM1及FTC-133-control细胞系的穿膜细胞数及迁移率。结果:DTC组织与癌旁甲状腺组织比较,VCAM1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724,t=44.423;P<0.05);DTC组织VCAM1阳性表达构成比为65.00%,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11,P<0.05);阳性组存在淋巴结转移、复发及死亡患者占比分别为33.33%、17.95%和15.38%,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χ^(2)=4.065,χ^(2)=3.867;P<0.05);FTC-133-VCAM1细胞与FTC-133、FTC-133-control细胞相比,穿膜细胞数及迁移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穿膜细胞数)=5.107,t=5.440;t_(迁移率)=14.108,t=13.387;P<0.05)。结论:VCAM1在DTC中异常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推测与VCAM1高表达增强癌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有关。
刘燕青张艳田兴德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迁移
一种消化内科用流食供给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用流食供给装置,包括保温透明储食桶、驱动电机、转动轴、搅拌杆、加热保温层、刻度线、液位传感器、超声波发声器、加料管、盖帽一、出食管、微型泵、流食流通管、流食流量控制阀、流通软管、清洗口、合页、...
张艳谭小平卢月月李杰
文献传递
V型鼻黏膜瓣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应用V型鼻黏膜瓣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医院120例单侧单纯慢性泪囊炎(primary chronic dacryocystitis PCD)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V形鼻黏膜瓣组(A组)和去除鼻腔黏膜瓣组(B组)。所有患者接受相同条件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onasal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 EES-DCR)。A组患者进行了V形的鼻黏膜瓣覆盖于泪囊鼻腔吻合口周围裸露的泪骨,B组取出鼻腔黏膜瓣裸露泪囊鼻腔吻合口周围的泪骨。术后随访1年。比较泪囊鼻腔吻合口周围发生肉芽组织增生、瘢痕组织增生、肉芽组织增生和/或瘢痕组织增生情况及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成功率等,以评价V形鼻黏膜瓣在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中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结果:在本研究中A组54例和B组57例病人接受了全程随访,1月后行鼻内镜检查发现患者泪囊鼻腔吻合口周围发生肉芽组织情况:A组比例为14.8%(8/54),B组比例为38.6%(22/57),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行鼻内镜检查发现患者泪囊鼻腔吻合口周围瘢痕组织生长情况:A组9.3%(5/54),B组31.6%(18、57),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成功率:A组为98%(53/54),B组为84%(48/57),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形鼻黏膜瓣可以有效地覆盖了泪囊鼻腔吻合口周围裸露的骨质和减少肉芽组织的形成,减轻瘢痕组织形成和吻合口处封闭的风险,从而提高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成功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刘燕青强笔张艳田兴德
关键词:鼻内窥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慢性泪囊炎
CD105和VEGF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CD105在宫颈癌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其作为肿瘤新生血管标记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鼠抗人CD105单克隆抗体(Mab),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0例宫颈癌手术切除标本及40例对照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并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作相关性分析。结果:MVD及VEGF在宫颈癌组织与对照组织间表达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CD105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宫颈癌组织MVD和VEGF的表达均与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CD105在宫颈癌组织新生血管有良好的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新生血管有价值的标记物。以CD105测得的MVD可能是与肿瘤生长、转移及预后有关的一种重要指标。
陈亚君周炜徐炎华刘功素张艳
关键词:宫颈肿瘤CD1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