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绮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南民族大学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野生
  • 8篇野生稻
  • 7篇基因
  • 6篇基因组
  • 4篇异源
  • 4篇倍体
  • 3篇稻属
  • 3篇异源四倍体
  • 3篇荧光
  • 3篇荧光原位杂交
  • 3篇原位
  • 3篇原位杂交
  • 3篇四倍体
  • 3篇T-1
  • 3篇DNA
  • 2篇C基因
  • 2篇GDNA
  • 2篇GISH
  • 2篇FISH
  • 1篇多倍体

机构

  • 9篇中南民族大学

作者

  • 9篇吴绮
  • 8篇覃瑞
  • 7篇刘虹
  • 6篇李刚
  • 2篇刘凤麟
  • 2篇赵侯明
  • 2篇刘学群
  • 1篇王德彬
  • 1篇马骞

传媒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Agricu...

年份

  • 4篇2010
  • 5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利用GISH和C_0t-1DNA-FISH对稻属B,C,G基因组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为探究稻属B,C,G基因组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中高度重复序列在稻属不同物种基因组进化中的作用,利用药用野生稻和斑点野生稻的中度和高度重序列C0t-1 DNA和总基因组作为探针,对疣粒野生稻进行了比较染色体原位杂交分析.该2种野生稻的总基因组和C0t-1 DNA在疣粒野生稻染色体上信号覆盖率分别为(72.39±0.11)%,(75.60±0.18)%,(47.93±0.16)%,(55.47±0.12)%.此外,以C0t-1 DNA的杂交信号组成为依据,对疣粒野生稻染色体组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G基因组和B,C基因组之间的关系都比较远,其原因可能是G基因组要早于B,C基因组从稻属的祖先中发生分化,并在进化过程中发生加倍、重排和基因选择性丢失等现象,形成了各自种的特异基因组成分.稻属基因组中度和高度重复序列与功能基因一样,在不同种中也存在着相当的同源性和保守性,并在进化过程中得以保存下来.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基因组增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基因组中度和高度重复序列加倍的结果.
覃瑞马骞王德彬吴绮
关键词:核型疣粒野生稻
利用稻属A、C基因组gDNA和C0t-1 DNA对两个异源四倍体野生稻的比较分析
利用来源于栽培稻(AA基因组)和药用野生稻(CC基因组)的中高度重复序列Ct-1 DNA和基因组DNA作为探针,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于不同的洗脱严谨度下,对两个CCDD四倍体野生稻宽叶野生稻(O.latifoli...
吴绮李刚刘虹刘学群段峰森刘如亮马西祥覃瑞
文献传递
利用C基因组对高杆野生稻和宽叶野生稻基因组的比较分析(英文)被引量:6
2009年
[Objective]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 was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CDD genomes of Oryza alta and Oryza latifolia. [Method] Total DNA of Oryza officinalis (C-genome) was used as a probe for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on metaphase chromosomes from Oryza alta and Oryza latifolia, respectively. [Result] Under certain post-hybridization washing stringencies, C- and D-genome could be distinguished in CCDD genome type; there were huge differences in some CC chromosomes of Oryza alta, Oryza latifolia, and Oryza officinalis. The genome of Oryza latifolia was more original. [Conclus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Oryza species with identical genome type may facilitate to elucidate the possible approaches to plant genome evolution and species evolution.
刘凤麟赵侯明李刚吴绮覃瑞刘虹
关键词:染色体
利用药用野生稻C基因组C_0t-1 DNA比较分析宽叶野生稻CCDD基因组被引量:4
2010年
以来源于C基因组的药用野生稻的中高度重复序列C0t-1DNA为探针,在不同的洗脱严谨度下,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对宽叶野生稻(CCDD)基因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随着洗脱严谨度的调整,杂交信号呈现出较高的特异性,主要分布在着丝粒、近着丝粒及端粒区域。本文以宽叶野生稻的核型分析为基础,比较其与二倍体药用野生稻基因组的异同,从而进一步探讨野生稻的进化起源机制。
吴绮覃瑞李刚刘虹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
利用C基因组对高杆野生稻和宽叶野生稻基因组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研究稻属2种CCDD基因组型的野生稻宽叶野生稻和高杆野生稻基因组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药用野生稻C基因组总DNA为探针,分别对高杆野生稻和宽叶野生稻中期染色体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杂交结果显示,在一定的洗脱严谨度下,可以把CCDD染色体组中的C、D基因组染色体分开,并且发现高杆野生稻的CCDD基因组中的某些属于CC基因组的染色体与宽叶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中的CC基因组染色体存在较大差异,宽叶野生稻的基因组更加原始。[结论]对稻属中有相同基因组型的种进行比较分析,将有助于深入阐明植物基因组进化和物种进化及可能的途径。
刘凤麟赵侯明李刚吴绮覃瑞刘虹
关键词:GISH
利用栽培稻C_0t-1 DNA和基因组DNA比较分析宽叶野生稻基因组
2010年
利用AA染色体组栽培稻的中高度重复序列C0t-1 DNA和基因组DNA作为探针,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宽叶野生稻(Oryza latifolia)(CCDD染色体组)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宽叶野生稻染色体上,C0t-1 DNA的杂交信号没有基因组DNA的杂交信号明显;杂交信号主要分布在着丝粒、近着丝粒及端粒区域;随着洗脱严谨度的不同,杂交信号呈现出较高的种特异性。本研究以不同洗脱严谨度下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为依据,对宽叶野生稻进行的核型分析,可进一步提高稻属染色体识别的准确性。
吴绮覃瑞李刚刘虹
关键词:基因组DNA荧光原位杂交
利用中高度重复序列对异源多倍体野生稻基因组的比较分析
本文主要以三种异源多倍体野生稻,宽叶野生稻(O.Latifolia)、高杆野生稻(O.Alta)和大颖野生稻(O.Grandiglumis)为研究材料,利用稻属基因组的两种重复序列C0t-1 DNA和ITS序列进行细胞遗...
吴绮
关键词:异源多倍体野生稻亲缘关系
利用稻属A、C基因组gDNA和COt-1 DNA对两个异源四倍体野生稻的比较分析
利用来源于栽培稻(AA基因组)和药用野生稻(CC基因组)的中高度重复序列Ct-1 DNA和基因组DNA作为探针,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于不同的洗脱严谨度下,对两个CCDD四倍体野生稻宽叶野生稻(O.latifoli...
吴绮李刚刘虹刘学群段峰森刘如亮马西祥覃瑞
文献传递
利用C_ot-1 DNA FISH对3种异源四倍体野生稻的比较分析
2010年
利用来源于药用野生稻(CC基因组)的中高度重复序列C_ot-1 DNA作为探针,在相同的洗脱严谨度下,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3种基因组同为CCDD的异源多倍体野生稻,宽叶野生稻(O.latifolia)、高杆野生稻(O.alta)、大颖野生稻(O.grandiglumis)进行基因组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80%的洗脱严谨度下,杂交信号在宽叶野生稻的C、D基因组上的分布差异较为明显,可以区分24条来源于C基因组的染色体和24条来自于D基因组的染色体;相同洗脱度下的高杆野生稻和大颖野生稻的C、D基因组则区别不明显,表明此2种野生稻中的C、D基因组亲缘关系比宽叶野生稻中的C、D基因组关系要近.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来源于栽培稻(AA基因组)和药用野生稻(CC基因组)的C_ot-1DNA作为探针,在不同洗脱严谨度下,对C、D基因组关系相对最远的宽叶野生稻进行FISH分析,进一步研究宽叶野生稻染色体中C、D基因组的进化关系.随着洗脱严谨度的调整,杂交信号呈现出较高的特异性,主要分布在着丝粒、近着丝粒及端粒区域.结果表明:以不同洗脱严谨度下的FISH结果为基础进行的基因组分析.可进一步提高野生稻染色体识别的准确性,为研究异源多倍体的起源及进化提供依据.
覃瑞吴绮刘虹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