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新
- 作品数:56 被引量:204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省慈溪市农业监测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三农五方”科技协作计划项目宁波市农科教结合项目宁波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收获期对不同迷你型甘薯品种丰产性和商品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对6个迷你型甘薯分6~7期收获,研究收获期对其丰产性和商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品种的主茎长度随着收获期的推迟而增长,但增长速度不同;单株鲜薯产量也随收获期的推迟而增加,河南16在81d收获比71 d产量增长最快,达251.4%,浙薯132与浙薯75分别达87.3%至46.3%;浙紫薯60602与渝紫2632个紫薯品种在91 d以后产量增长较大,增幅为64.9%~90.4%;浙薯75在各个收获期单株产量最高,商品薯产量也居最高。
- 金珠群许林英吴华新黄士文
- 关键词:迷你型甘薯收获期鲜薯产量
- 单季晚稻不同稻桩高度对二化螟残留虫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通过研究单季晚稻不同稻桩高度对二化螟残留虫量的影响表明,稻桩高度与残留虫量呈正相关关系,稻桩越短残留虫量越少。本试验中以离地5 cm高度稻桩残留虫量最少,但考虑到离地5 cm高度与离地7 cm高度二化螟残留虫量差异未达到极显著,且大部分田间实标平整度不能保证离地5 cm收割安全,建议一般田块收割离地高度7~10 cm为宜。
- 谢士杰吴华新赵丽稳王立沈群超翟婧
- 关键词:二化螟残留虫量
- 脆瓜嫁接苗与非嫁接苗产量与抗病性比较
- 2006年
- 金珠群黄一青王毓洪许林英吴华新胡仕孟
- 关键词:薄皮甜瓜嫁接苗抗病性连作栽培土传病害
- 15%唑虫酰胺乳油对抗性小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被引量:15
- 2007年
-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15%唑虫酰胺EC对抗性小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速效性和持效性均好于目前在生产推广使用的10%虫螨腈SC、15%茚虫威SC和1.8%阿维菌素EC等高效药剂,但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制剂用量15%唑虫酰胺EC1150.0、862.5、575.0mL/hm2药后7d的平均防效分别为97.9%、97.8%、92.3%,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建议田间使用制剂用量为575.0~862.5mL/hm2。
- 吴华新韩敏晖蒋开杰
- 关键词:小菜蛾药效试验
- 蚕豆象田间发生规律及其无害化防治技术被引量:1
- 2006年
- 吴华新郑永利韩敏晖谢士杰
- 关键词:无害化防治技术田间发生规律蚕豆象蔬菜品种出口创汇蚕豆生产
- 生物农药0.3%印楝素EC等药剂防治菜青虫的田间药效试验被引量:4
- 2007年
- 菜青虫是菜粉蝶(Pieris rapae)幼虫的俗称,属鳞翅目粉蝶科,为偏嗜甘蓝、花椰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常发性害虫。菜青虫繁殖速度惊人,遇大发生年份,常造成蔬菜毁灭性的危害,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为此,笔者进行了生物农药0.3%印楝素EC等新型杀虫剂防治菜青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 吴华新韩敏晖蒋开杰
- 关键词:田间药效试验药剂防治生物农药菜青虫印楝素新型杀虫剂
- 不同收获期对迷你型甘薯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比较了浙薯75不同生育期的生长、产量及商品性表现。结果表明,浙薯75合适收获期为92-100d,在此期内收获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收益;浙薯75单株茎重随生育期的延续而增长,到达102 d后生长趋于平稳;单株产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商品薯比例92 d后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呈现下滑趋势;中薯的产量和效益起主要的贡献作用。
- 金珠群许林英吴华新黄士文
- 关键词:迷你甘薯
- 不同诱捕器对小菜蛾的诱捕效果比较
- 2011年
- 使用性诱剂是小菜蛾生态防治和无公害防治的有效措施之一,但不同种类的诱捕器对小菜蛾的诱捕效果差异较大。笔者于2009年在长河镇云海村用不同诱捕器对小菜蛾的诱捕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船型粘纸板的诱捕量最大,传统玻璃瓶的最小,前者为后者的17.6倍,因此,船型粘纸板诱捕器适宜于小菜蛾防治用。
- 蒋开杰沈炳法吴华新谢士杰韩敏晖
- 关键词:小菜蛾诱捕器诱捕效果
- 棉铃成熟度对抗虫棉纤维品质与铃重及衣分的影响
- 2019年
- 在连阴雨等气候条件下,研究棉铃成熟度对棉铃纤维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棉铃成熟度对纤维马克隆值影响最大,正常吐絮铃的马克隆值比刚开裂铃高0.19,差异显著。棉铃成熟度分别极显著、显著地影响铃重和籽指,但对衣分影响不大。
- 王双千诸亚铭吴华新金珠群
- 关键词:抗虫棉纤维品质铃重衣分
- 3种药剂对大豆豆荚炭疽病的田间防效及其安全性评价
- 2010年
- 2009年对一种新大豆豆荚炭疽病进行田间药剂防控试验。结果表明,60%吡唑.代森联可湿性粉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45%咪鲜胺水乳剂等药剂在试验设计的浓度范围内,在大豆始花期和结荚初期施药,对大豆生长安全,对株高、产量等生育性状无显著负面影响,各药剂对新大豆豆荚炭疽病都有一定的防效。60%吡唑.代森联可湿性粉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与当地防治蔬菜炭疽病的常规药剂45%咪鲜胺水乳剂相比,相对防效稍高,但无显著差异。60%吡唑.代森联可湿性粉剂和25%吡唑醚菌酯乳油田间用量以900 g.hm-2和480 mL.hm-2为宜。
- 吴华新金珠群蒋开杰郑永利
- 关键词:菜用大豆药剂防效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