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平
-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邯郸市传染病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麻疹、手足口病和猩红热患儿的CRP和PCT水平分析及临床价值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分析麻疹、手足口病和猩红热患儿的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随机筛选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检测在我院就诊的60例麻疹患儿(麻疹组)、50例手足口病患儿(手足口病组)、40例猩红热患儿(猩红热组)和30例正常体检儿童(对照组),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比较麻疹、手足口病和猩红热的PCT和CRP的检测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新的统计量,计算各曲线下面积(AUC),探讨二者在麻疹、手足口病和猩红热的临床价值。结果 (1)PCT和CRP在麻疹、手足口病和猩红热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猩红热组中PCT水平最高,依次为手足口病组、麻疹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CRP在手足口病组中最高,依次为猩红热组和麻疹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 05)。(2)根据ROC曲线以及"灵敏度+特异性"取最大值的原则,确立麻疹、手足口病和猩红热患儿的PCT和CRP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 35ng/mL、0. 45ng/mL和0. 525ng/mL;11. 1mg/L、8.55mg/L和7.35mg/L。(3)CRP+PCT的ROC曲线的AUC明显大于PCT和CRP任一指标的AUC。结论 PCT和CRP分别在麻疹、手足口病和猩红热的诊断中具有高的临床价值。但不能用唯一的PCT和CRP的参考值去衡量麻疹、手足口病和猩红热的感染及炎症程度。
- 董志平黄秀香安西全李晓宇王晓芳张萍王秀芹叶迎宾
- 关键词:C-反应蛋白麻疹手足口病猩红热ROC曲线
- 慢性乙型肝炎HBV-DNA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HBV-DNA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慢性乙型肝炎肝炎患者106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29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57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组)、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2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和正常体检者为30例(对照组)。检测TSH、FT_3、TT_3、FT_4、TT_4和乙型肝炎五项指标和HBV-DNA,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 (1)TT_3、FT_4、TT_4在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组、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01);TSH、FT_3无明显变化(P>0.05)。(2)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的TSH、FT_3、TT_3、FT4、TT4水平与HBV-DNA无相关性(P>0.05)。(3)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TSH、TT4水平与DNA的水平呈现正相关(r=0.3178;6.9454,P<0.05)。(4)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FT_3水平与HBV-DNA负相关性(r=-2.177,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甲状腺指标水平与HBV-DNA无规律的相关性。但是当肝炎患者病情长期迁延不愈转化为肝硬化、肝癌后,甲状腺激素改变更为明显,应引起临床的关注和患者的重视。
- 刘兵黄秀香邵俊国张萍董志平马丽刘金艳王君义叶迎宾
- 关键词:促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PCT和CRP与Child-Pugh分级中的关系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PCT和CRP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住院的9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肝炎组30例(对照组),对两组的PCT和CRP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对肝硬化组的PCT和CRP按照大、小三阳和Child-Pugh分级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PCT、CRP在肝硬化组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Child-Pugh分级中A级、B级和C级相比较,PCT和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中,A级与C级的PCT、CR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大小三阳中的PCT、CRP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级、B级和C级两两比较中,PCT和CRP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的PCT和CRP水平变化与Child-Pugh分级有关,与大小三阳无关。
- 董志平黄秀香安西全叶迎宾
- 关键词:C-反应蛋白CHILD-PUGH分级
- 慢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HBV-DNA和甲状腺参数的结果分析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慢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DNA(HBV-DNA)和甲状腺参数(TSH、FT_3、TT_3、FT_4、TT_4)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在本院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慢乙肝患者106例,其中慢乙肝轻度患者29例(慢乙肝轻度组)、慢乙肝中度患者57例(慢乙肝中度组)、慢乙肝重度患者20例(慢乙肝重度组)和正常体检者为30例(对照组)。检测其血清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DNA、TSH、FT_3、TT_3、FT_4、TT_4,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慢乙肝组的TT_3、FT_4、TT_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01);TSH、FT_3无明显变化(P>0.05)。(2)FT_4、TT_4在慢乙肝轻度组、慢乙肝中度组、慢乙肝重度组和对照组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乙肝重度组的TT_3与轻度组和中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_4在慢乙肝随病情的轻重呈现降低的趋势,慢乙肝重度组和中度组的FT_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TT_4在慢乙肝加重呈现升高的趋势,但是升高不明显;慢乙肝三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慢乙肝组中,TT_3在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NA≤20IU/mL,大、小三阳两组中的所有检测项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NA>20 IU/mL中,大、小三阳两组中的TT_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项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TT_3在慢乙肝中度组中的表达,提示在DNA阳性(>20 IU/mL)且大三阳的慢乙肝中度患者的TT_3水平明显高于小三阳(P<0.05)。结论慢乙肝患者血清TT_3和FT_4水平随病情的加重呈现明显降低,与大小三阳无直接关系。DNA阳性(>20 IU/mL)的大三阳慢乙肝中度患者的血清TT_3水平高于DNA阳性的小三阳组。通过检测和监测慢乙肝中度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判断。
- 黄秀香叶迎宾董志平马丽张萍刘金艳王君义靳圆圆赵斗贵
- 关键词:促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