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幽门螺
  • 6篇幽门螺杆菌
  • 6篇螺杆菌
  • 3篇突变
  • 3篇耐药
  • 3篇基因
  • 3篇基因突变
  • 2篇幽门螺杆菌感...
  • 2篇乳酸杆菌
  • 2篇螺杆菌感染
  • 2篇耐药性
  • 2篇克拉霉素
  • 2篇杆菌
  • 2篇杆菌感染
  • 2篇RRNA
  • 1篇毒力
  • 1篇氧氟沙星
  • 1篇益生菌
  • 1篇粘膜
  • 1篇直肠

机构

  • 7篇青岛大学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作者

  • 7篇苏艳华
  • 3篇王松松
  • 2篇王传芳
  • 2篇战淑慧
  • 2篇张建立
  • 2篇董全江
  • 1篇解祥军
  • 1篇黄敬敬
  • 1篇谭晓杰
  • 1篇姜曼
  • 1篇魏良洲
  • 1篇侯中英
  • 1篇董开芯

传媒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年份

  • 5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切口疝的发生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HALS)结直肠癌术后切口疝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切口疝的发生提供证据。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为142例患者行HALS结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至随访结束时,根据手辅助口位置是否发生切口疝将患者分为切口疝组及无切口疝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伴随疾病、辅助切口位置、切口长度、是否感染等与切口疝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选的142例患者中,13例至随访结束时发生切口疝,发生率为9.2%,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后切口疝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患者(P<0.01),切口疝组患者平均BMI、吸烟率亦高于无切口疝组,与左下腹低位横切口相比,正中切口术后疝的发生率较高。结论:肥胖、吸烟、糖尿病、切口位置与切口疝的发生密切相关,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可有效减少切口疝的发生。
王松松苏艳华谭晓杰张建立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检查手辅助切口疝
幽门螺杆菌23s rRNA基因突变与克拉霉素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23s rRNA基因突变位点分析,观察23s rRNA各突变点与克拉霉素耐药的关系。   方法:分离培养HP、提取DNA、扩增其23s rRNA基因...
苏艳华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克拉霉素菌群分布
文献传递
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型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中国东部地区幽门螺杆菌(H.pylori)cagA、vacA和iceA1毒力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及其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从52例病人胃黏膜活检组织(3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1例胃癌)中分离培养H.pylori,用PCR方法扩增分离菌株的cagA、iceA1、vacAs,i,m区毒力基因片段,统计并分析上述毒力因素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在52例菌株中,cagA、vacAs1/i1/m1、vacAs1/i1/m2和iceA1的阳性率分别是92.3%(48/52),48.1%(25/52),48.1%(25/52),90.4%(47/52);所有的胃癌分离株中均为cagA(+)vacAs1/i1(+)型,vacAm1、vacAm2和iceA1在胃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是47.6%(10/21),52.4%(11/21),95.2%(20/21),与胃炎组相比,上述基因型的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A、vacAs1/i1/m1、vacAs1/i1/m2和iceA1是中国东部地区H.pylori的优势基因型;cagA、vacAs1、vacAi1和iceA1毒力基因型的存在与胃癌的发生无相关性。
黄敬敬魏良洲战淑慧董开芯王传芳苏艳华董全江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CAGAVACA毒力
青岛地区幽门螺杆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性及gyrA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分析青岛地区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现状,探讨H.pylori对左氧氟沙星耐药性与gyrA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及胃炎患者的胃窦部黏膜标本,分离培养H.pylori,采用E-test法测定H.pylori对左氧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提取H.pylori基因组DNA,PCR法扩增gyrA基因片段并对扩增产物测序、分析。结果从患者胃黏膜中成功分离出65例H.pylori菌株,23例对左氧氟沙星耐药(MIC>1μg/ml),占总菌株的35.4%,所有耐药菌株gyrA基因中的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都存在突变位点,且以第87位点的氨基酸发生突变为主,而敏感菌株中未发现基因突变位点。结论青岛地区H.pylori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国内其他地区,表明gyrA基因突变是导致H.pylori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主要原因。
王松松苏艳华战淑慧董全江张建立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左氧氟沙星耐药GYRA突变
人胃粘膜乳酸杆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胃内正常菌群乳酸杆菌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影响。方法:51例胃粘膜活检标本均取自于行胃镜检查的胃炎患者,分离培养乳酸杆菌,通过扩增其16S rRNA基因并测序来鉴定乳酸杆菌的种类;胃炎程度及活动度的分类依据悉尼分类系统,运用改良Gimesa染色鉴定HP感染。结果:胃粘膜中共分离出9种乳酸杆菌,分离阳性率为49.0%;乳酸杆菌阳性病人与阴性病人的HP感染率、胃炎程度的差异及胃炎活动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病人的胃炎程度较HP阴性病人更严重(P<0.05);有益生菌作用的乳酸杆菌与非益生菌类乳酸杆菌的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内乳酸杆菌的存在对HP感染无影响。
王传芳苏艳华杨南董全江王莉莉姜曼战淑慧
关键词:乳酸杆菌幽门螺杆菌益生菌
幽门螺杆菌23s rRNA基因突变与克拉霉素耐药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通过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23s rRNA基因突变位点分析,观察23s rRNA各突变点与克拉霉素耐药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HP、提取DNA、扩增其23s rRNA基因片段及测序;运用Clustal W软件进行序列比对找出突变点。选用GenBank中已全基因组测序的35株HP,根据其mutY、ppa、efp和ureI 4个管家基因建立Neighbour-joining树,根据进化树结果将35株HP分为欧非和东亚菌群;观察各突变点与菌群分布的关系。结果:与耐药有关的A2143G突变率为32.8%,T2182C突变率为90.6%但与耐药无关,其碱基分布具有菌群差异:东亚菌群以C碱基为主,欧非菌群以T为主(P<0.05),其他可能与耐药有关的各位点分别为A2223G(6.25%)、T2190C(1.6%)、C2195T(1.6%)。结论:青岛地区HP克拉霉素耐药率为32.8%并表现为23s rRNA基因A2143G突变,而2182位点突变是由于菌群分布差异导致的与克拉霉素耐药无关。
苏艳华王松松董全江王莉莉姜曼战淑慧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克拉霉素耐药RRNA
乳酸杆菌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幽门螺杆菌(Hp)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以及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主要病原体,以抗生素为主的联合疗法是治疗Hp感染的主要方法,但抗生素相关药物副作用、诱导耐药菌株流行、病人依从性不佳以及价格等因素,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Hp感染失败的重要原因,寻找更简单的治疗方案或新的药物治疗Hp感染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表明,乳酸杆菌具有抑制Hp增殖、提高Hp清除率,以及改善相关药物副作用等特性,可作为辅助治疗Hp感染一种新选择。乳酸杆菌与目前推荐的Hp治疗药物联用,对改善Hp感染治疗失败的困境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乳酸杆菌抑制Hp增殖的特性及其在治疗Hp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侯中英苏艳华姜曼董全江解祥军战淑慧
关键词:乳酸杆菌螺杆菌胃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