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明
-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sp70、bcl-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肿瘤抗凋亡蛋白bcl-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表达,并探讨与SACC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通用型二步法检测36例SACC中Hsp70及bcl-2的表达,并选用10例多形性腺瘤(plemorphic adenomas,PAS)作对照。结果Hsp70表达为细胞核及胞浆中棕黄色染色,在SACC中的阳性表达为86.1%,与对照组PAS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bcl-2的表达为细胞浆着色,染色呈棕黄色或棕褐色,在SACC中的阳性表达为75%,与对照组PAS比较差异显著(P<0.05)。Hsp70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但与局部复发无相关性(P>0.05)。bcl-2表达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但与组织学分型、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Hsp70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Hsp70与bcl-2在SACC中的表达,经统计学分析认为无相关性(P>0.05),Hsp70与bcl-2并未见有显著的协同关系,二者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抑制细胞的凋亡。
- 尹万忠王宝明宋文植祝威
- 关键词:涎腺腺样囊性癌HSP70BCL-2
- 水通道蛋白1在肾癌介入治疗前后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肾癌中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取术前行肾动脉化疗栓塞的肾癌标本15例,术前未行肾动脉化疗栓塞的肾癌标本12例及肾正常组织12例,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法检测AQP1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QP1表达于正常肾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肾癌组织的癌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肾正常组织相比,未行肾动脉化疗栓塞肾癌组织中AQP1阳性表达量明显减少,RT-PCR法AQP1与β-肌动蛋白(β-actin)灰度比值中位数分别为0.935及0.855;免疫印迹法示AQP1阳性灰度值中位数分别为125.8及147.4;免疫组化示AQP1阳性指数分别为1.31及1.08,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肾动脉化疗栓塞的肾癌组织同未行肾动脉化疗栓塞的肾癌标本相比,AQP1的表达明显减少,RT-PCR示AQP1与β-actin阳性灰度比值中位数为0.810;免疫印迹法示AQP1阳性灰度值为159.7;免疫组化示AQP1阳性指数为0.82,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治疗可以降低AQP1在肾癌中的表达,抑制肾癌的生长和转移。
- 吴晶涛郭岩赵永生杨海山王田蔚王宝明
- 关键词:生物转运诊断显像
- 介入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的应用研究
- 目的探讨介入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在咯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33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根据造影明确出血的供血血管后选择明胶海绵(GS)、丝线(ST)、钢圈等进行栓塞治疗。结果33例患者有...
- 赵永生王宝明吴晶涛王策邹庆祝
- 关键词:咯血介入性支气管动脉栓塞
- 文献传递
- 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在小肠钡餐中的应用探讨
- 2013年
- 目的探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在小肠钡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门诊及住院需小肠钡餐检查患者120例,其中男62例,女58例,随机分为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组(63例)和对照组957(例),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组,小肠钡餐30min前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mg,比较两组的检查时间,所受X线辐射时间,及两组的阳性率。结果两组患者分别平均45min、120min完成小肠钡餐,受X线辐射时间平均分别为6min、7min,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肠钡餐前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可缩短检查时间,减少了X线的照射剂量,适用于推广应用。
- 李诺王宝明
- 关键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小肠钡餐
- 支气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重度恶性气道狭窄的临床应用
- 王田蔚张立恒赵永生杨海山孙昱张贵君王宝明
- 该项目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应用自扩式金属内支架治疗重度气管支气管狭窄,适应症为晚期癌性单或双侧主支气管狭窄。以单纯X线透视导引定位的支气管内支架释放技术,作为抢救措施应用于临床,将适应症范围由气管水平扩大到支气管水平。利用...
- 关键词:
- 关键词:气管支气管狭窄介入
- 肝脏血管瘤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分析探讨肝血管瘤的影像诊断特点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对肝血管瘤75例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进行分析,找出诊断依据,并进行介入治疗观察,判断其疗效。结果 CT及MRI对肝血管瘤诊断率为97.6%,特异性为92.4%。介入治疗后病灶缩小者占86.5%,无变化者占13.5%。结论 采用螺旋CT或MRI检查在血管瘤定性方面有较大优势。不同方法之间的联合应用,可提高肝血管瘤的诊断水平。介入治疗是治疗肝血管瘸的微创有效技术。
- 赵永生邹庆祝王宝明杨海山
- 关键词:影像诊断肝脏血管瘤肝血管瘤介入治疗后诊断率
- 扩散张量成像在兔肾栓塞模型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兔肾栓塞模型中的应用。方法 20只新西兰试验兔,采用股动脉插管行肾动脉栓塞术,术后行肾脏DTI检查。分析肾脏皮质、髓质以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数各向异性(FA值)的变化,并行髓质纤维束成像。结果正常肾肾皮质ADC、FA于正常肾肾髓质比较,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正常肾与栓塞肾30min内肾皮质ADC、FA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正常肾与栓塞肾肾髓质ADC、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TI可测定肾脏动脉栓塞病变中水分子运动的差异,并提供有关组织细微结构变化的信息,对肾脏动脉栓塞性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王宝明杨海山
- 关键词:弥散扩散张量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