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华

作品数:125 被引量:334H指数:11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5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3篇理学
  • 38篇电子电信
  • 1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篇化学工程
  • 4篇机械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3篇发光
  • 26篇电致发光
  • 21篇配合物
  • 18篇发光器件
  • 17篇有机电致发光
  • 17篇OLED
  • 16篇荧光
  • 15篇电致发光器件
  • 13篇有机电致发光...
  • 13篇磷光
  • 12篇羟基
  • 12篇光材料
  • 11篇喹啉
  • 10篇性能研究
  • 10篇光谱
  • 9篇有机发光
  • 8篇热稳定
  • 8篇光效
  • 8篇光效率
  • 8篇发光效率

机构

  • 122篇太原理工大学
  • 10篇山西大同大学
  • 5篇教育部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南京邮电大学
  • 3篇中北大学
  • 3篇化工研究院
  • 2篇香港理工大学
  • 2篇太原科技战略...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雁北师范学院
  • 1篇上海大学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山西省化工研...
  • 1篇中国计量大学
  • 1篇山西煤炭管理...
  • 1篇宁波诺丁汉大...
  • 1篇江苏三月科技...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124篇王华
  • 66篇许并社
  • 43篇郝玉英
  • 33篇周禾丰
  • 25篇刘旭光
  • 22篇许慧侠
  • 18篇苗艳勤
  • 15篇陈柳青
  • 15篇高志翔
  • 11篇李洁
  • 9篇徐阳
  • 8篇杜晓刚
  • 7篇孙静
  • 7篇郭鹍鹏
  • 6篇党在清
  • 6篇刘慧慧
  • 6篇赵彦生
  • 5篇刘永梅
  • 5篇景姝
  • 5篇程海青

传媒

  • 31篇发光学报
  • 14篇光谱学与光谱...
  • 7篇功能材料
  • 7篇物理化学学报
  • 4篇光电子.激光
  • 4篇太原理工大学...
  • 3篇物理学报
  • 3篇太原科技
  • 3篇中国材料进展
  • 2篇化学学报
  • 2篇有机化学
  • 2篇材料导报
  • 2篇人工晶体学报
  • 2篇液晶与显示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电讯技术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现代塑料加工...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0篇2015
  • 7篇2014
  • 10篇2013
  • 6篇2012
  • 12篇2011
  • 9篇2010
  • 10篇2009
  • 9篇2008
  • 3篇2007
  • 10篇2006
  • 7篇2005
1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宽谱带蓝光发射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光学特性被引量:7
2008年
合成了两种以钙为中心金属离子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钙Ca(BTZ)2和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1,10-邻菲罗啉)合钙Ca(BTZ)2phen。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曲线、原子力显微镜以及光致发光光谱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光学带隙、能带结构、成膜性以及光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DMSO溶液中,Ca(BTZ)2的紫外吸收峰主要为290,330,422nm;Ca(BTZ)2phen的紫外吸收峰主要为292,330,428nm。Ca(BTZ)2的荧光发射峰为458nm和500nm,色坐标为x=0.2176,y=0.3223;Ca(BTZ)2phen的荧光发射峰主要为465nm和514nm,色坐标为x=0.2418,y=0.3817。利用真空热蒸镀法可以得到均匀致密的Ca(BTZ)2phen的薄膜,其粗糙度为1.56。Ca(BTZ)2薄膜也有望通过旋涂制备。实验发现Ca(BTZ)2与Ca(BTZ)2phen的荧光光谱几乎覆盖整个可见光区域,为宽谱带发光材料,有望设计成合理的器件结构实现白光发射。
许慧侠陈柳青陈简王华刘旭光许并社
关键词:白光发射
一种基于咔唑的新型磷光主体材料的合成及光电性能被引量:5
2013年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基于咔唑的新型的磷光主体材料,即9-(6-(9-咔唑基)己基)咔唑(hCP),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hCP分子中两个咔唑与烷基链是非共平面的,由于长烷基链的缠绕,因而具有较高的三线态能级(3.01eV)和较高的玻璃化温度(93°C);以hCP为主体材料,与绿光磷光染料三(2-苯基吡啶)合铱(Ir(ppy)3)掺杂作为发光层,制备了磷光电致发光器件,其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为15.1cd·A-1,相对于4,4-N,N-二咔唑基联苯(CBP)为主体材料的参考器件,显著提高了34.8%.
杨婷婷许慧侠王华苗艳勤杜晓刚景姝许并社
关键词:咔唑
基于Ir(ppy)_3载流子直接复合发光的OLED机理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针对载流子在面式-三(2-苯基吡啶基-N,C2')铱(Ⅲ)(Ir(ppy)3)上的聚集会对器件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在发光层中分别掺入4%的双(2-(4,6-二氟苯基)吡啶基-N,C2')铱(Ⅲ)(吡啶-2-羧基)配合物(FIrpic)和4%的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器件的性能有明显的提高,最高电流效率分别达到51 cd/A和43.1 cd/A,提高约79%和50%,我们将器件效率的提高归因于TCTA和FIrpic可以使聚集在Ir(ppy)3界面的空穴向主体材料4,4'-二(咔唑-9-基)联苯(CBP)转移,进而可减弱对激子的猝灭作用。
杜晓刚王华刘慧慧苗艳勤苗艳勤
关键词:OLED
核壳型Alq3@SiO2的一锅法制备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8-羟基喹啉铝(Alq3)与三乙胺之间路易斯酸碱相互作用的笼效应,以及正硅酸乙酯(TEOS)在三乙胺碱性条件下水解成二氧化硅的原理,经过正硅酸乙酯投料比例调控,成功通过一锅法在Alq3生成的过程中合成了表面由二氧化硅均匀包覆的核壳结构Alq3@SiO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表明,合成的Alq3@SiO2很好的保持了Alq3的光学性质.
刘晓云郭颂武钰铃苗艳勤杜晓刚周禾丰王华郭鹍鹏
关键词:8-羟基喹啉铝正硅酸乙酯三乙胺
一种密封盒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封盒,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密封盒无法为OLED提供真空环境,从而导致OLED失效或缩短寿命等问题。所述密封盒,包括:盒体和盒盖,该盒盖上具有第一通孔、以及穿设于第一通孔的密封件;其中,该密封件的两端分...
高志翔屈文山王华魏斌石云龙
文献传递
8-羟基喹啉锂的合成、表征及其荧光性能
通过液相反应合成了高纯度、高产率的8-羟基喹啉锂(Liq),通过IR光谱、UV吸收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它的荧光特性。
郝玉英郝海涛王华周禾丰刘旭光许并社
关键词:荧光性能
文献传递
新型双极传输特性橙光铱(Ⅲ)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电致发光
2023年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作为新型固态照明器件的有力候选者,高性能橙光材料是实现高品质互补色白光OLEDs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工作中,将具有空穴传输特性的咔唑基团通过大扭转角连接方式引入2-苯基-4-甲基喹啉中形成新型双极性环金属配体,分别使用2,2,6,6-四甲基-3,5-庚二酮和吡啶-2-甲酸作为辅助配体,制备了两例新型咔唑功能化的双极传输特性橙光铱(Ⅲ)配合物(Ir1和Ir2).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认了新型环金属配体和配合物的分子结构,进一步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环金属配体和配合物Ir1的结构.配合物Ir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_(1)2_(1)2_(1),晶胞参数分别为α=β=γ=90°, a=1.271 nm, b=1.522 nm, c=3.161 nm.室温下,在除氧甲苯中, Ir1和Ir2显示强的宽谱带橙光发射,磷光峰值分别位于587和570nm,光致发光量子效率分别达到69%和74%,磷光寿命分别为1.50和1.62μs.重要的是,这两例橙光配合物不仅具有宽的发射半峰宽(83和88 nm),且具备双极传输特性.基于配合物Ir2的橙光器件的电致发光峰值位于569 nm,发射半峰宽达到86 nm,最高亮度为4826 cd/m^(2),峰值外量子效率、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达到15%、35.7 cd·A^(-1)和23.4 lm·W^(-1).结果表明:通过大扭转角连接方式引入空穴传输基团的分子设计策略可实现高性能双极传输特性的橙光铱(Ⅲ)配合物,将在互补色白光器件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陶鹏郑小康王国良盛星浩姜贺李文桃靳继彪王瑞鸿苗艳勤王华黄维扬
关键词:咔唑电致发光磷光
解读蓝牙技术被引量:2
2003年
蓝牙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标准。主要介绍了蓝牙技术的基本概念、网络结构、组成。
王华
关键词:蓝牙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标准网络结构
以双(2-二苯基磷苯基)醚为配体的蓝色磷光铜(Ⅰ)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电特性研究
2012年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室温天蓝色磷光发射材料双(2-二苯基磷苯基)醚碘合铜(Ⅰ)([(POP)CuI]2)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其分子结构,并对其光电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POP)CuI]2为二聚体结构,主要吸收峰为227,268,291 nm,最大发射峰为475 nm,光学带隙为2.93 eV。以[(POP)CuI]2作为客体掺杂在主体CBP中作为发光层,制备了结构为ITO/NPB(30 nm)/CBP∶[(POP)CuI]2(30 nm,8%)/BAlq(10 nm)/Alq3(30 nm)/LiF(1 nm)/Al(200 nm)的器件,其电致发光峰为476 nm,最大亮度为9 539 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1.9 cd/A。
屈丽桃许慧侠郝玉英李云飞任静琨王华许并社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检测女巫攻击的节点定位方法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有效抵制女巫攻击,在攻击存在的情况下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定位精度,分析、总结了女巫攻击所固有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基于接收功率验证的检测女巫攻击的节点安全定位方法。检测机制分为两步,首先检测节点通过比较接收功率,从所接收的全部信标节点中选择出距其距离相同的信标节点,列为可疑Sybil节点,然后通过邻居节点间的信息交互和距离验证,最终检测出攻击节点,利用去除了Sybil节点的信标节点集合实现定位。仿真实验显示,当存在攻击时,检测成功概率能达到95%以上,定位精度提高了9~11.64 m,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检测女巫攻击,实现节点安全定位。
程海青王华王华奎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