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丁科

作品数:5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内含子
  • 3篇多态
  • 3篇遗传多态
  • 3篇遗传多态性
  • 3篇胰岛素样
  • 3篇胰岛素样生长...
  • 3篇牦牛
  • 3篇IGF2
  • 2篇胰岛素样生长...
  • 2篇基因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生长发育
  • 1篇受体
  • 1篇受体基因
  • 1篇基因内含子
  • 1篇基因印记
  • 1篇耗牛
  • 1篇PCR-SS...
  • 1篇IGF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王丁科
  • 4篇梁春年
  • 4篇曾玉峰
  • 4篇裴杰
  • 4篇阎萍

传媒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年份

  • 3篇2009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牦牛IGF2内含子8的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牦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2,IGF2)基因内含子8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体重、体高、胸围和体斜长的遗传效应.用BioEdit软件对牛、羊、人、...
王丁科阎萍梁春年曾玉峰裴杰
关键词:遗传多态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内含子牦牛
文献传递
牦牛IGF2内含子8的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效应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牦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内含子8的多态性与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探索其对开展牦牛分子育种的影响。【方法】以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大通牦牛、青海高原牦牛和新疆牦牛为供试动物,采集牦牛血样,提取其DNA,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牦牛IGF2基因内含子8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体质量、体高、胸围和体长的遗传效应。【结果】扩增到牦牛IGF2基因内含子8的部分序列,其长度为438bp,存在AA、AB、BB3种基因型,其中AA型是由BB型330位G→C和358位A→G转换造成的。除新疆牦牛以外,以上3种基因型在其他牦牛群体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AA和AB基因型个体体质量极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1),AA与BB基因型个体在体高、体长和胸围性状上差异不显著。【结论】IGF2基因有可能作为体质量性状的候选基因用于标记辅助选择,且其有不依赖于骨骼增长而增加体质量的作用机制。
王丁科梁春年阎萍曾玉峰裴杰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牦牛
牦牛IGF-Ⅱ及其受体基因多态与生长性状相关性研究
将IGF-Ⅱ基因和IGF-ⅡR基因作为控制牦牛生长发育性状主基因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对五个不同牦牛群体/(大通牦牛、青海高原牦牛、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新疆巴州牦牛/)共380个个体的IGF-Ⅱ基因和IG...
王丁科
关键词:耗牛PCR-SSCP内含子
文献传递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08年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是迄今所知功能最复杂的生长调控因子,它能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分化,参与生后基因组重建,与X染色体的失活有重要关系。所有的这些功能说明IGF2在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此外,IGF2与个体生长速度、瘦肉率、背膘厚等生产性能关系密切,在某些物种已经被作为候选基因确定下来。作为重要的印记基因,IGF2的表达状况与肿瘤,以及潜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在肿瘤治疗方面起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IGF2的基因结构、生物学作用、基因印记、生长发育和肿瘤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王丁科阎萍梁春年曾玉峰裴杰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生长发育基因印记
牦牛IGF2内含子的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效应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牦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IGF2)基因内含子2,7,8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体重、体高、胸围和体斜长的遗传效应。用BioEdit软件对牛、羊、人、猪等相关序列同源性比对以后,主要依据牛(NW-001494548)DNA序列设计3对引物。结果在intron7和intron8引物扩增的片段上发现多态性,并对纯合子进行测序,发现intron7引物扩增片段91位存在C→T转换,intron8引物扩增片段存在330位G→C和358位A→G转换,且在该两对引物扩增产物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BB)。统计结果表明,intron7的3种基因型在大通牦牛、青海高原牦牛和新疆巴州牦牛群体中的分布处于平衡状态,而在甘南牦牛和天祝白牦牛群体中则处于极端不平衡状态。intron8的3种基因型仅在新疆牦牛群体中处于不平衡状态,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AA和AB基因型同BB基因型相比有较大体重(P<0.01),但在体高、体长和胸围性状上AA与BB基因型均不显著,说明IGF2基因有不赖于骨骼增长而增加体重的作用机制。
王丁科阎萍梁春年曾玉峰裴杰
关键词:IGF2内含子牦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