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鹏飞

作品数:15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专利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岩石
  • 5篇单轴
  • 4篇单轴压缩
  • 4篇单轴压缩条件
  • 4篇岩石力学
  • 4篇废物
  • 3篇单轴加载
  • 3篇导热
  • 3篇导热系数
  • 3篇岩石试件
  • 3篇轴向应变
  • 3篇聚苯乙烯泡沫
  • 3篇聚苯乙烯泡沫...
  • 3篇花岗岩
  • 3篇击数
  • 3篇北山花岗岩
  • 2篇地质处置
  • 2篇岩体
  • 2篇弱化
  • 2篇声发射

机构

  • 12篇核工业北京地...
  • 5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15篇李鹏飞
  • 12篇赵星光
  • 10篇王驹
  • 10篇马利科
  • 7篇谢敬礼
  • 4篇苏锐
  • 4篇刘月妙
  • 4篇郭政
  • 3篇曹胜飞
  • 3篇宗自华
  • 3篇陈亮
  • 2篇谢谟文
  • 2篇刘健
  • 2篇黄洁慧
  • 1篇王金安
  • 1篇蔡美峰
  • 1篇李飞
  • 1篇何兴东
  • 1篇马睿
  • 1篇黄坤

传媒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岩土力学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矿山测量
  • 1篇测绘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区下开采覆岩移动规律及破断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以海石湾矿山地下开采为背景,借助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离散元方法——CDEM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山区下煤层开采过程中不同采动影响模式下覆岩的移动和破坏进行了模拟分析,并结合相似模拟试验与现场岩移监测所得结果,得到了顺坡推动式采动影响模式及逆坡牵引式采动影响模式下,覆岩的移动和破坏形式,并从数值分析和实际观测上验证了高顺坡开采转低逆坡开采时覆岩悬臂梁结构的存在,解释了坡底局部隆起的现象。研究表明,在相同地质条件下,顺坡开采坡顶易发生张拉及剪切破坏,坡底有剪切蠕滑的可能,因此,较逆坡开采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更大。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宜将上工业广场建于低矮的坡体较完整的逆坡上。
李飞王金安李鹏飞黄坤
关键词:覆岩移动
一种单轴压缩条件下岩石横向导热系数的测量方法
本发明属于岩石性能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轴压缩条件下岩石横向导热系数的测量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制备端面为正方形的棱柱形岩样;步骤二、将岩样竖放在尺寸匹配的压力机上、下压头之间;步骤三、采用固定装置将热传导...
赵星光李鹏飞郭政马利科谢敬礼曹胜飞刘月妙王驹
文献传递
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北山深部花岗岩损伤与扩容特性被引量:46
2014年
采用MTS815岩石力学试验机和声发射监测系统,研究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北山预选区深部花岗岩在三轴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损伤和扩容特性。基于试验结果,分析岩石全应力–应变曲线与累计声发射撞击数和事件数的时空分布关系,进而揭示其破裂演化机制。通过构建岩石在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的塑性应变轨迹,获得峰后剪胀角随塑性剪切应变的变化规律,探讨岩石扩容对塑性剪切应变和围压的依赖性。研究结果表明:(1)声发射事件增量最大值出现在应变软化阶段,在该阶段的反复加载是加剧其内部损伤和裂隙宏观贯通的主导因素,残余变形阶段的裂隙行为主要表现为宏观断裂面间的摩擦、滑移,岩石扩容率趋于恒定;(2)卸载过程对于裂隙发展的影响远小于加载过程,由于裂隙的发展状态不同,在裂隙损伤应力(σcd)之前和之后卸载导致的声发射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性;(3)峰后剪胀角随塑性剪切应变的增加而减小,并随围压增加其衰减梯度不断减小,采用指数函数建立围压和塑性剪切应变为影响因素的剪胀角模型,可合理描述北山花岗岩的扩容特性。
赵星光李鹏飞马利科苏锐王驹
关键词:岩石力学北山花岗岩剪胀角
一种岩石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裂隙闭合应力确定方法
本发明岩石性能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岩石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裂隙闭合应力确定方法,包括:a、加工岩石试件;b、将岩石试件安装在压力机的试样台上;c、按荷载控制模式对试件进行单轴加载,直至试件破坏;d、计算试件的体积应变;e...
赵星光马利科李鹏飞谢敬礼宗自华苏锐王驹
文献传递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1年
文中介绍了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三种关键遥感技术:高分辨率遥感技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技术、雷达差分干涉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评估的全过程中根据这三种遥感技术的优缺点选取适用的遥感技术是至关重要的。最后提出了目前遥感技术用于地质灾害研究还存在的问题。
谢谟文李鹏飞黄洁慧
关键词:地质灾害高分辨率遥感
热处理北山花岗岩热传导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围岩的热传导特性是影响处置库布局和处置单元间距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北山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在不同温度(200~800℃)处理后的热传导试验,探讨热处理对岩石导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分析其与常规物理参量的内在联系,揭示热处理岩石导热特性的饱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岩样导热系数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导热系数的衰减速率在550~650℃阶段达到峰值;(2)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岩样质量、干密度和纵波波速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岩样体积和孔隙率则逐渐增大,根据导热系数与纵波波速、孔隙率及干密度的关系,建立了热处理岩样导热系数的预测模型;(3)热处理前,饱水岩样的导热系数比干燥岩样增加了9.7%~12.1%,且两者呈近似线性增加的趋势;(4)热处理后,饱水岩样的导热系数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呈轻微下降趋势,且导热系数的饱水效应随孔隙率的增加呈近似线性增大。研究结果可为高放废物处置工程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郭政赵星光李鹏飞谢敬礼刘月妙
关键词:北山花岗岩热传导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北山花岗岩在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强度参数演化被引量:25
2017年
采用MTS815岩石力学试验机对北山新场深部花岗岩进行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岩石强度参数的演化特征。基于Mohr-Coulomb相关理论推导与分析,探讨岩石发生屈服后的强度变化规律。在分析不同围压条件下岩石全应力–应变曲线的基础上,以塑性剪切应变为塑性参数,建立北山花岗岩黏聚力、内摩擦角和剪胀角随塑性参数变化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在损伤应力点,岩石塑性剪切应变接近于0,损伤应力可作为北山花岗岩塑性参数的零点,其亦可作为岩石强度参数演化的起点。(2)在损伤应力点后,岩石黏聚力随塑性参数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形式衰减并最终趋近于0;内摩擦角随塑性参数的增加以对数正态函数的形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岩石残余内摩擦角值与起始内摩擦角值接近。(3)损伤应力后的岩石剪胀行为与峰后剪胀行为相似,剪胀角随着塑性参数和围压的增加而不断减小,且对低围压条件更为敏感。(4)将建立的模型嵌入到数值模拟工具中,通过模拟岩石三轴压缩试验,可证实模型的准确合理性。
李鹏飞赵星光郭政马利科陈亮王驹
关键词:岩石力学北山花岗岩三轴压缩
一种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的处置容器、处置单元及处置方法
一种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的处置容器、处置单元及处置方法。其中,处置容器包括至少两个容置腔,用于容纳高放射水平材料的初始包装结构;容纳腔之间设置有隔离层,用于弱化初始包装结构间的耦合叠加影响。当处置单元包括两个以上的容器时,容...
王驹陈亮李鹏飞刘健赵星光马利科
文献传递
雷达干涉测量中人工角反射器设计及在影像图中的识别被引量:4
2011年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测量技术,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能获得面数据等对地观测特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受到时间和空间失相关以及大气效应等条件的制约。选取金沙江流域地处高山峡谷区的某河段为研究区域。由于传统的InSAR技术达不到理想监测效果,因此应用了角反射器(CR)技术。首先阐述了CR在InSAR技术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应用;介绍了其制作及现场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采用双重阈值法来识别CR,识别出的CR位置与实测CR中心位置坐标相吻合,证明了其识别CR的有效性。
黄洁慧谢谟文马睿何兴东李鹏飞
关键词:雷达干涉测量相关系数
基于累计声发射撞击数客观确定岩石启裂强度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岩石性能测试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累计声发射撞击数客观确定岩石启裂强度的方法。目的是准确识别启裂强度值。该方法包括:制备圆柱形的岩石试件;将岩石试件安装在压力机的试样台上,并在该岩样中部安装声发射传感器;对岩石试件...
赵星光李鹏飞马利科谢敬礼宗自华苏锐王驹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