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斌
- 作品数:42 被引量:199H指数:9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
- 2025年
- 以闽江河口典型植被类型(秋茄、芦苇、短叶茳芏)为研究对象,光滩为对照,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土壤表层细菌的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获得6 410个OTUs,分属97门、191纲、359目、468科、582属和170种。在门水平上,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Bacteroidota、Cyanobacteria、Firmicutes等,其中光滩土壤的主导菌门为Cyanobacteria,秋茄群落为Bacteroidota,芦苇群落和短叶茳芏群落为Proteobacteria;在纲水平上,Cyanobacteriia和Bacilli的相对丰度比例均为光滩>秋茄>芦苇>短叶茳芏;在目水平上,秋茄和芦苇群落中占主导地位的目均为Flavobacteriales;在科水平上,Flavobacteriaceae同为秋茄、芦苇和短叶茳芏土壤中的优势菌科,其相对丰度比例分别为29.60%、18.02%和6.17%;在属水平上,Flavobacterium均为3种有植被覆盖土壤中的主要优势菌属;在种水平上,Jeotgalibacillus malaysiensis为光滩中的特有菌种。不同植被群落的物种数量、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均表现为短叶茳芏>芦苇>秋茄>光滩,光滩与3种植被群落的土壤差异显著。闽江河口湿地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会根据有无植被覆盖及不同类型植被覆盖而表现出特定的环境偏好。
- 张马啸毛梦圆陈宇龙袁宗胜李树斌潘辉周丽丽
- 关键词:植被类型湿地表层土壤高通量测序细菌群落结构
- 流式细胞检测中杉木细胞核悬浮液的制备被引量:6
- 2013年
- 为获得较好的制备杉木单细胞核悬浮液的试验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其试验组合。杉木单细胞通过化学解离后,经过滤、离心再过滤得到细胞碎片少、粘连体少且细胞核完整的杉木单细胞核悬浮液;最优解离条件为:以WPB为解离液、解离时间4 h、离心转速800 r/min、离心时间10min;50μm过滤棉可显著降低粘连体及碎片的数量,有利于得到纯度高的单细胞悬浮液。
- 丁国昌黄秀清林思祖李树斌马志慧
- 关键词:流式细胞仪植物细胞杉木
- 基于^(15)N示踪技术研究杉木幼苗对无机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
- 2023年
- 以2年生杉木幼苗为对象,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杉木对无机N(NH_(4)^(+)-N、NO_(3)^(-)-N)的吸收、分配及利用规律,探讨杉木对无机N素的吸收偏好性。结果表明,全株杉木对铵态N的吸收速率极显著高于硝态N(P<0.01),分别为18.75、2.64μg·g^(-1)·d^(-1),根、叶、侧枝对铵态N的吸收速率均显著高于硝态N(P<0.05)。不同器官对不同形态无机N素的吸收速率存在差异,对铵态N的吸收速率大小表现为叶>侧枝>主干>根,对硝态N的吸收速率为主干>根>侧枝>叶。除杉木主干外,其他各器官铵态氮Ndff_(G)值(N素来源于^(15)N标记物的百分比)均显著高于硝态N。各器官对铵态N的累积量和^(15)N利用率均高于硝态N,但差异不显著。可见,杉木对无机N的吸收表现为明显的“喜铵”特性,但不同器官的生理功能不同导致对无机N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存在明显差异,建议今后对杉木人工林的施肥管理中以施铵态N为主,可有效提高N肥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 吴亚岚周丽丽邹志广张马啸林宇李树斌
- 关键词:杉木无机氮
- 渗透胁迫对不同杉木无性系生理特性的影响及抗坏血酸的缓解作用
- 本研究首先对10个优良杉木无性系进行抗旱性筛选,以选出的两个不同耐旱型(忍耐型和敏感型)杉木无性系为材料,深入研究不同程度渗透胁迫及复水处理对不同耐旱型杉木无性系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不同程度渗透胁迫和复水过程中抗坏血酸(...
- 李树斌
- 关键词:杉木无性系渗透胁迫复水生理特性抗坏血酸
- 不同氮素形态对干旱胁迫杉木幼苗养分吸收及分配的影响被引量:19
- 2020年
- 【目的】干旱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非生物因素之一,而适宜的氮素营养可以提高植物的抗旱性。本文探讨了供应不同形态氮源对干旱条件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幼苗养分吸收及分配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试验,供试杉木材料为2个无性系幼苗(7–14号和8–8号),在营养液中添加10%(w/v)PEG-6000进行干旱胁迫。营养液中的氮源处理包括硝态氮、铵态氮、硝铵混合氮,氮素浓度均为4.571mmol/L,每个品种均设6个处理。培养20天后,测定了杉木幼苗根、茎、叶的养分含量及生物量。【结果】与正常水分供应相比较,干旱胁迫条件下供应铵态氮可促进叶片N、K以及茎叶P、K的吸收,供应混合氮可促进根部K的吸收;供应铵态氮可促进根、茎对Ca的吸收,对叶片Ca无明显作用。干旱胁迫对根部Fe、Mn、Cu、Zn吸收量影响显著,氮素供应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干旱胁迫下各器官Mg、Fe、Mn和Cu吸收量,表现为抑制吸收,但添加铵态氮比硝态氮的降低幅度小。3个氮源处理均降低了干旱条件下根部Zn吸收量,但没有降低甚至增加了茎、叶中Zn的吸收量,说明氮营养可调节Zn在各器官间的分配,缓解干旱导致的缺锌现象。不同器官之间各养分吸收量差异显著,3个氮源处理中,N和P吸收量表现为叶>根>茎,K和Ca为叶>茎>根,Fe、Cu为根>叶>茎,Mg、Mn和Zn在各器官之间的分配规律不一。铵态氮吸收量均表现为叶>根>茎,且各器官铵态氮吸收量显著高于硝态氮,说明杉木具有明显的喜铵特性。【结论】在干旱胁迫下,氮素供应形态显著影响杉木幼苗对养分的吸收及在各器官中的分配,作用效果因家系品种和元素种类而异。总体来讲,铵态氮提高干旱胁迫下杉木幼苗养分吸收的效果好于硝态氮,杉木可以认为是喜铵植物。
- 李树斌周丽丽伍思攀孙敏孙敏林思祖
- 关键词:干旱胁迫氮源杉木幼苗微量养分
- 一种杉木修枝高度卡环及使用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杉木修枝高度卡环及使用方法,包括上下行走组件和测径组件,所述上下行走组件包括包围框和四个滚轮伸缩组件,所述包围框包括包围框体和活动框板,所述包围框体和所述活动框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包围框体和所述活动框板组装...
- 李树斌陈宇龙郭嘉龙李明马祥庆
- 不同红树植物叶片元素重吸收特征被引量:1
- 2022年
- 为明确不同红树植物养分重吸收状况,以福建漳江口拒盐红树秋茄和木榄、泌盐红树白骨壤和桐花树为对象,测定成熟叶和衰老叶中N、P、K、Ca、Mg、Fe、Mn、Cu、Zn含量。结果表明,4种红树植物成熟叶(Zn除外)、衰老叶(Cu除外)养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衰老叶N、P、K、Cu、Zn含量均低于成熟叶,为正转移,平均转移率分别为65.88%、38.35%、44.27%、35.78%和66.91%;衰老叶Mg、Fe、Mn(木榄除外)含量高于成熟叶,为负转移,平均转移率分别为-120.56%、-45.93%和-30.25%。泌盐红树(白骨壤和桐花树)N和P重吸收效率显著低于拒盐红树(秋茄和木榄)(P<0.05),而泌盐红树的K重吸收效率显著最高(P<0.05)。不同红树植物养分重吸收效率与其成熟叶养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Mg除外),与其衰老叶均呈负相关关系。综上可知,不同红树植物对不同养分的重吸收具有特异性,秋茄和木榄通过较高的N、P重吸收效率适应滨海的特殊生境,而白骨壤和桐花树则通过提高凋落物的N、P、Mg、Cu、Zn输入,对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作出正反馈。
- 周丽丽郑焰英李树斌吴亚岚郑茹萍郑茹萍
- 关键词:红树植物叶片养分含量养分内循环
- 铝胁迫及营养复合作用对杉木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以1年生杉木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模拟生物培养方法,分析铝胁迫与养分复合作用对杉木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含量的外源养分可以显著提高杉木幼苗抗氧化酶SOD、POD、CAT、PPO的活性,降低铝胁迫对幼苗抗氧化系统的损伤.低铝胁迫下,低养分处理显著提高SOD、POD及CAT酶活性(P<0.05),对CAT活性影响不显著.中铝胁迫下,中养分处理显著提高POD酶活性(P<0.05);高养分处理显著提高CAT酶活性(P<0.05);中、高养分处理对SOD和PPO酶活性影响不显著.高铝胁迫下,高养分处理可以提高SOD、CAT及PPO酶活性,其中PPO酶活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对POD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 李树斌翁闲王士亚林思祖曹光球
- 关键词:杉木铝胁迫营养抗氧化酶
- 一种快速提取杉木总RNA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植物组织中快速提取总RNA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从富含多酚等次生代谢产物的植物组织中提取总RNA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经济、高效的快速提取杉木总RNA的方法,为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供更多的...
- 马志慧林思祖陈宇许珊珊曹光球李树斌丁国昌
- 文献传递
- 大学生创新实验管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为例
- 2016年
- 结合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管理的现状,论述了大学生创新实验管理系统建设的意义,并就其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建设思路进行了探讨。
- 李树斌
-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