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动脉
  • 10篇成像
  • 9篇双能量
  • 8篇动脉成像
  • 8篇图像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7篇血管
  • 7篇体层摄影
  • 7篇冠状动脉成像
  • 7篇X线
  • 7篇X线计算
  • 7篇X线计算机
  • 6篇体层摄影术
  • 6篇磁共振
  • 6篇磁共振成像
  • 5篇血管造影
  • 5篇造影
  • 5篇管电压
  • 5篇放射摄影

机构

  • 18篇中国人民解放...
  • 10篇解放军第一六...
  • 7篇解放军第16...
  • 6篇解放军161...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北省新华医...

作者

  • 41篇曹建新
  • 31篇王一民
  • 21篇杨诚
  • 9篇黄毅
  • 6篇陶伟
  • 6篇张昌立
  • 6篇余婷婷
  • 5篇张羽
  • 4篇王帅
  • 4篇王鹏
  • 4篇陶伟
  • 4篇张昌立
  • 4篇王爱军
  • 4篇张晓东
  • 4篇王爱军
  • 4篇张羽
  • 3篇胡隽
  • 3篇刘莉
  • 3篇陶伟
  • 3篇张晓东

传媒

  • 7篇放射学实践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医疗卫生装备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局解手术学杂...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人民军医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7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管电压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被引量:27
2010年
目的:分析低管电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A)的图像质量,探讨低管电压扫描对减少冠状动脉CTA检查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150例患者分成两组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A组使用100kV管电压扫描,B组使用120kV管电压扫描。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同时分析并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的整体图像质量。结果:A、B两组的辐射剂量分别为(6.80±1.70)mSv和(13.01±2.61)mSv,A组辐射剂量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68,P=0.000)。A、B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87±0.25)分和(2.92±0.17)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67,P=0.286)。结论:采用100kV管电压扫描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能明显减小正常和略胖体型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同时图像质量不受影响。
王一民曹建新杨诚余婷婷
关键词:冠状动脉管电压
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估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降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辐射剂量中的价值。方法心率<70次/min且心率相对稳定的患者150例,80例(P组)行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70例(R组)行回顾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比较2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P组和R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35±0.89)mSv和(10.21±3.61)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42,P=0.000)。2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29,P=0.304)。结论对心率<70次/min且心率相对稳定的患者运用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降低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不受影响。
曹建新王一民杨诚王鹏王帅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冠状动脉X线计算机
低管电压对头部减影CTA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被引量:28
2011年
目的评估低管电压设置对头部减影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的影响,以降低头部减影CTA的辐射剂量。资料与方法 52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使用100kV和120kV管电压行头部减影CTA检查。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100kV组脑组织CT值、背景噪声、脑动脉CT值和强化对比度均明显高于120kV组(P<0.01),两组间脑动脉的信噪比(SNR)和强化噪声比(C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NRt=0.389,P=0.699;CNRt=0.698,P=0.488),同时两组间背景噪声的影响程度及脑动脉显示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背景噪声的影响程度Z=-0.761,P=0.446;脑动脉显示效果Z=-1.298,P=0.194),而100kV组比120kV组辐射剂量降低约36.3%(P<0.01)。结论运用100kV低管电压设置能明显降低头部减影CTA的辐射剂量,而图像质量保持良好。
王一民曹建新杨诚陶伟黄毅余婷婷
关键词:管电压脑动脉血管造影术
双源CT双能量融合图像显示肝癌病灶
目的:评估双源CT双能量线性混合(LB)和非线性混合(NLB)图像显示肝癌病灶的能力。方法:对30例肝癌患者行肝脏双能量CT扫描,并将140 kV和80 kV两种能量图像进行融合生成0.3LB、0.5LB、0.7LB、N...
曹建新王一民杨诚张羽王爱军王帅
关键词:肝肿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图像融合
文献传递
双能量CT虚拟去钙图像诊断膝关节外伤性骨髓损伤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5
2014年
目的 评估双能量CT虚拟去钙(VNCa)图像诊断膝关节外伤性骨髓损伤的价值.方法 连续选取80例因膝关节急性外伤而怀疑有骨折的患者行双能量CT检查,根据膝关节骨挫伤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2例患者.32例患者均行MRI检查.运用双能量CT软件去除钙质生成VNCa图像,将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各分成6个区域,2名医师对VNCa图像和MRI图像上每个区域骨髓损伤进行分级(4级,非常明显的损伤;3级,较明显的损伤;2级,VNCa图像有轻微或可疑损伤,MRI图像上有轻微损伤;1级,表示无损伤).对VNCa和MRI图像显示的骨髓损伤行对照分析,以MRI图像为参考标准,将3、4级骨髓损伤视为骨挫伤,评估VNCa图像诊断膝关节骨挫伤的预测值.测量所有分区的骨髓CT值,作基于骨髓CT值的VNCa图像诊断骨挫伤的ROC曲线分析,并比较VNCa图像上真阳性和真阴性骨挫伤区骨髓的CT值.2名医师对骨髓损伤分级的一致性及VNCa与MRI图像显示骨髓损伤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骨髓CT值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VNCa及MRI图像上骨髓损伤分级在2名医师间的一致性均非常好(VNCa和MRI的Kappa值分别为0.850和0.869,P值均<0.05),VNCa和MRI图像显示骨髓损伤的一致性好(股骨下端、胫骨上端Kappa值分别为0.659、0.799,P值均<0.05).以MRI图像为参考标准,93.7%(119/127)骨髓损伤在VNCa图像上显示.将3、4级骨髓损伤视为骨挫伤时,VNCa图像诊断股骨下端骨挫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5%(36/49)、98.6%(141/143)、94.7%(36/38)和91.6%(141/154),胫骨上端相应的各值分别为91.0%(61/67)、100.0%(125/125)、100.0%(61/61)和95.4%(125/131).基于骨髓CT值,VNCa图像诊断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骨挫伤的ROC曲线下方的面积分别为0.875和0.939.VNCa图像上股骨下端骨挫伤真阳性区和真阴性区的骨髓CT值的中位�
曹建新王一民孔祥泉张羽刘莉陈宏才王鹏周志刚郑运祥
关键词:膝关节骨髓疾病
肾嫌色细胞癌的MRI诊断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总结肾嫌色细胞癌的MRI影像学特征,提高MRI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MRI检查示病灶均为单侧单发,位于左侧肾脏6例,右侧肾脏4例;9例呈规则呈球形,1例形态欠规则,周边均可见假包膜;8例边界清晰,2例边界较模糊;2例伴不同程度瘢痕形成,瘢痕范围均<30%,瘢痕区域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7例T1WI表现为等信号,1例表现为高信号,2例表现为低信号;8例T2WI表现为低信号,2例表现为等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均呈高信号,化学位移成像均未见脂质成分。增强扫描示皮质期轻度强化,髓质期及延时期持续轻度强化;动脉期瘢痕未见强化,延时期瘢痕可见轮辐状或分隔状强化。结论肾嫌色细胞癌MRI表现有一定特殊性,可与肾脏其余肿瘤相鉴别。
陶伟王一民曹建新张羽
关键词:MRI肾脏嫌色细胞癌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脑内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个脑内胶质瘤的磁共振常规扫描序列图像及SWI图像表现。结果在21个低级别胶质瘤中,SWI图像上发现2个肿瘤内有出血,常规扫描序列图像上肿瘤内均无出血,且各种图像上肿瘤内均未发现静脉血管影。7个间变型胶质瘤中,SWI图像上发现3个肿瘤内有出血,6个发现静脉血管,常规扫描序列图像上各有1个病灶发现出血及静脉血管。24个胶质母细胞瘤中,SWI图像上均发现有肿瘤内出血及静脉血管,常规扫描序列图像上分别发现9个肿瘤内有出血及4个肿瘤内静脉血管。SWI图像上胶质母细胞瘤内发现出血及静脉血管的肿瘤个数明显多于低级别胶质瘤(出血:Z=-2.154,P=0.031;静脉血管:Z=-6.633,P=0.000),且对胶质母细胞瘤内出血及静脉血管的检出情况,SWI图像明显优于常规扫描序列图像(出血:Z=-3.873,P=0.000;静脉血管:Z=2.236,P=0.025)。结论 SWI发现胶质瘤内微出血及瘤体血供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扫描序列,且对胶质母细胞瘤与低级别胶质瘤的诊断鉴别具有一定价值。
陶伟王一民张羽曹建新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胶质瘤
双能CT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可行性探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双能CT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30例膝关节外伤患者行双能CT和MR检查,观察软组织CT图像、双能CT肌腱伪彩(DETC)图像和MR图像上ACL。以MR图像为参考标准,评估双能CT图像诊断ACL损伤的预测值。结果:MR图像、软组织CT图像、联合软组织CT图像和DETC图像诊断明确的ACL损伤的例数分别为23、11和20。软组织CT图像诊断ACL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47.8%、100.0%、100.0%、36.8%和60.0%;联合软组织CT图像和DETC图像诊断ACL损伤的各预测值分别为82.6%、85.7%、95.0%、60.0%和83.3%。与软组织CT图像相比,联合软组织CT图像和DETC图像诊断ACL损伤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均有明显增加(敏感度和准确度相应的?2值分别为6.133和4.022,P值均<0.05)。结论:联合双能CT的软组织CT图像和DETC图像可诊断ACL损伤,并具有较高的预测值。
曹建新孔祥泉王一民杨诚庄风岗张羽
关键词:双能X线计算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外伤
脊柱转移瘤的低场MRI诊断
2007年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低场MRI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结果:38例转移瘤共涉及166个椎体,单发转移5例,多发转移33例,其中呈跳跃式分布22例。134个受累椎体呈长T1长T2信号,27个呈长T1短T2信号,5个椎体T1WI为低信号,T2WI上为混杂信号,STIR上139个受累椎体见高信号。合并压缩性骨折椎体数21个,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15例,合并附件转移14例,无一例出现椎间盘受累征像。18例行增强扫描时,受累椎体、附件及相邻的软组织肿块均见轻—中度强化。结论:在低场强磁共振上脊柱转移瘤具有特征性表现,能有助于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
曹建新陶伟王一民郑运祥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磁共振成像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通过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均接受超声、CT和MRI检查,其影像表现结合文献复习进行了分析。结果超声显示了2例的肝右叶实性占位性病变。1例CT平扫肝右叶病灶显示不清,增强扫描后,肝右叶前段有一直径约3.1cm的类圆形病灶呈均匀强化。MR平扫见2例的肝内结节病灶均呈等T1、等T2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的强化程度逐渐下降。结论腹部超声可提示本病的诊断,而CT和MRI,尤其是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病灶的血供特点和强化特征,为定性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张晓东曹建新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