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翁攀峰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艺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平均律
  • 2篇朱载堉
  • 2篇乐律
  • 1篇音乐
  • 1篇音乐理论
  • 1篇融合中西
  • 1篇十二平均律
  • 1篇乾隆
  • 1篇乾隆时期
  • 1篇中西
  • 1篇中西方
  • 1篇中西方文化
  • 1篇文化
  • 1篇西方文化
  • 1篇新法密率
  • 1篇律吕
  • 1篇律制
  • 1篇解义
  • 1篇康熙
  • 1篇乐理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6篇翁攀峰
  • 1篇张阳阳

传媒

  • 1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星海音乐学院...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载武七平均律思想的初步探讨被引量:4
2013年
一般认为平均律即指十二平均律,但清代学者载武提出的另外一种平均律——七平均律,尚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文章通过对载武乐律学著作的分析,梳理了其七平均律的思想基础,展现了他运用西方数学符号和方法计算该律的过程,并采用现代声学理论分别验证了载武七平均律的计算结果在管弦上的正确性,认为该律在弦音上完全实现了平均,而在管音上却无法达到此效果。这一结果间接表明了载武七平均律是纯理论探讨而得,并未经过试验验证。虽然七平均律并未得到实际应用,但它的提出体现了载武对律学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创新。
翁攀峰
皇权与乐律——乾隆时期对十二平均律的批判被引量:2
2016年
乾隆时期,朱载堉发明的十二平均律遭到了官方学者的反复批判。论文依据相关文献,分析了乾隆朝批判十二平均律的原因及判据,认为这种批判并非出于纯粹的学术探讨或实用目的,并不具有合理性,而是皇权干涉学术的一种表现。
翁攀峰张阳阳
关键词:皇权十二平均律朱载堉
清代律学若干问题探讨
清代律学是我国古代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史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讨论了清代律学中的“康熙十四律”的合理性及其源流,清代学者对朱载堉新法密律的认识与评价,以及清代的连比例生律法三个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第一,分...
翁攀峰
文献传递
融合中西音乐理论之作--对康熙十四律的新解读
吕正义》是在传统礼乐衰落、西方音乐大量传入,中国学者提出西乐中源以及与康熙志于恢复古乐的大背景下成书的.该书是清代第一本官修律吕书,提出了对清代律学影响深远的"康熙十四律".通过对该书内容的解读发现,...
翁攀峰
关键词:音乐理论中西方文化
关于“康熙十四律”思想来源的初步探讨被引量:4
2013年
饱受争议的"康熙十四律",其思想来源尚未明确。本文通过文献对比分析,认为"康熙十四律"这一被称为"非古非今""旷古未有"的律制的出现,并非传统乐律学理论下的产物,其思想源于传教士所著介绍西方音乐理论的《律吕节要》一书,是西学影响的结果。
翁攀峰
黄钟正律与谁合——关于朱载堉和康熙不同观点的物理证明被引量:4
2013年
对于未经管口校正的律管,朱载堉和康熙对黄钟正律与哪个半律相距一个八度音程,持不同观点。以现代声学理论为依据,通过对朱载堉律管和"康熙十四律"律管的理论计算和分析而严格证明,得出朱载堉的观点是正确的结论。
翁攀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