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 作品数:18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显与隐:中国农事器物记录之观念略论
- 从不同时代的记录来看,中国农事器物并非被简单地作为孤立的"器物"予以描述,而是被人为地赋予了诸多意涵,甚至称谓也有所不同。为了论述简洁,除了在相应时代采用相应的称谓外,其他情况在以下的论述中通称"农事器物"或"农器"。考...
- 王琴
- 古乐传说中“凤”、“夔”意象的巫文化解读
- 2008年
- 王琴
- 关键词:传说古乐意象古代乐器乐律
- 从篇目组合看《乐记》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被引量:1
- 2005年
- 在特定思想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影响下,《乐记》篇目组合展现出对乐美学理论较为清晰的逻辑梳理。乐的义理分析与技艺总结双重组合的总体构架,体现出诗、乐、舞艺术分类理论认识的觉醒,以及乐的本质、功能分析与审美接受分析的完整衔接。
- 王琴
- 关键词:《乐记》
- 勉瑶迁徙与“渡海”叙事:粤北乳源瑶歌变迁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关于勉瑶需还盘王愿的"渡海"叙事,被认为不早于明代,并逐渐取代"犬祖神话"以重建礼仪性共同体。基于粤北乳源瑶歌及历史考察,可以推断"渡海"叙事亦与明清里甲赋役制度下瑶人户籍和田地的保全有关。至今,渡海叙事仍在拜王歌堂和日常瑶歌中存续,既源于"许愿-还愿"的信仰行为模式,也符合现实需求。粤北瑶族徙居汉区平地后,瑶歌以"渡海"为中心的迁徙叙事趋于系统化和本土化,并融入新的时代印记,显现出瑶人对本族文化的重塑与认同。
- 王琴邱婧
- 关键词:迁徙瑶歌
- 论《乐记》美学理论建构的特点
- 2007年
- 《乐记》以篇目逻辑体系与范畴潜在逻辑体系的双重组合,形成完整的美学理论建构。其中较为清晰的理论逻辑梳理,范畴的内蕴凝结与潜在的意义钩连,展现了朴素辩证逻辑思维方式与感性体验思维方式在美学理论建构中的融合,对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理论建构的某些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 王琴
- 关键词:《乐记》
- “土医土方”:粤北瑶族医药的知识再造及其灵验机制被引量:2
- 2021年
- 在“医疗多元”框架下,学界不再简单地将民间医药“概念化”,而是展现出其变化和复杂性,但仍然缺乏对相关知识再造及其灵验机制的历史分析。从粤北瑶族医药的知识脉络来看,当下瑶族“土医生”剔除了草药的巫术成分,重申“瑶族祖传秘方”的无可替代性,融合“土医土方”与专业医疗知识。瑶族医药的知识再造,折射从业者身份、行医方式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反映医疗多元格局下“土医土方”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瑶族医药的知识再造过程中,“土医生”通过调整瑶族医药体系与其他医疗体系的边界,展现了自身医疗实践的科学理性、本土有效性和专业性,进而重塑了当前瑶族医药的灵验性。
- 王琴
- 关键词:民间医药民族医学知识社会学灵验
- 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近十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旅游的双重影响下,中国民族地区逐渐兴起由家庭组建的民族博物馆。与传统民族博物馆的叙事不同,民族博物馆的“家庭模式”逐渐萌发出多元主体的“个人叙事”。这些“个人叙事”既超出传统的“国家叙事”和“族群叙事”,又与“国家叙事”和“族群叙事”交织、共融。一方面,博物馆创办者或展品制作者,以展示个人经历和艺术化生活的方式呈现“个性”和“灵感”,进而塑造了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和个人的独特价值,创设了人际的深度对话;另一方面,多元主体通过呈现围绕文化遗产展开的交互“体验”,梳理博物馆创办者及其亲属、社区成员、游客、族群、国家等“参与者”的关系和责任,构造了文化遗产的情感价值和“参与者”的公共价值。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实质上是当代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塑造的“神话”:赋予个人生活以意义感和目标感,并在“延续”和“共享”文化的神圣意义下创造情感连接、社会联结乃至人类与自然的融合。
- 王琴
- 关键词:民族博物馆个人叙事
- 省思“文艺美学”——从胡经之先生《文艺美学》谈开去
- 2007年
- 文艺美学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以后,其学科定位、边界与发展走向引发不少论争,问题的产生既与其本身跨学科的特性相关,也同时代发展和文化研究的冲击相连。如何处理好古典与当代、理论引进与现实运用、学科意识与具体研究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发展文艺美学应该关注的问题。
- 王琴
- 关键词:文艺美学学科定位学科边界
- 中国农事器物记录中的观念略论
- 从不同时代的不同记录来看,中国农事器物并非被简单地作为孤立的"器物"予以描述,而是被人为地赋予了诸多意涵,成为"天工"之技、"本土智慧"、"民艺&qu...
- 王琴
- 《论语》的时间与规训被引量:2
- 2014年
- 在《论语》中,时间并非纯粹的逻辑时间,而是在表述程度、分类、性质等方面具有差异的时间。时间被赋予"有益"之名或"情感价值",被端正,被筹划、被规范。如此,一套时间性的评估体系被建立起来,它对于现世与人生的规训是不容忽略的。《论语》以"仁礼"之下的无时间性的"恒言"对无"恒"之人的规训是无期限的。此外,《论语》时间所"规训"的主体涵盖为政者及其他个体。
- 王琴
- 关键词:论语规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