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咏春

作品数:9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植物
  • 3篇生物炭
  • 3篇土壤
  • 2篇碳同位素
  • 2篇碳同位素组成
  • 2篇同位素
  • 2篇同位素组成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因子
  • 1篇氮素
  • 1篇氮素淋失
  • 1篇氮吸收
  • 1篇氮循环
  • 1篇地下渗滤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油菜
  • 1篇植被
  • 1篇渗滤
  • 1篇生活污水
  • 1篇生物因素

机构

  • 7篇东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学研究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9篇周咏春
  • 3篇徐新阳
  • 3篇樊江文
  • 3篇李丹阳
  • 2篇赵研
  • 2篇李海波
  • 1篇钟华平
  • 1篇赵鑫
  • 1篇赵鑫
  • 1篇李英华
  • 1篇张文彦
  • 1篇包妮沙
  • 1篇宫璇
  • 1篇张凤丽

传媒

  • 2篇环境工程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地下渗滤系统强化生活污水脱氮的生物基质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为强化污水地下渗滤系统(Subsurface wastewater infiltration system,SWIS)的脱氮效果,以活性污泥(d〈1.18mm)、炉渣(d=2~5mm)和草甸棕壤为主要组分,按体积比1∶8∶11配成一种生物基质,对比了该生物基质和草甸棕壤的理化性质、氨氮吸附能力、硝化及反硝化能力.结果表明:较草甸棕壤而言,生物基质具有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物理性质,氨化、硝化和反硝化菌群丰富;生物基质的理论最大氨氮吸附量为0.724mg/g,而草甸棕壤仅为0.403mg/g;生物基质的硝化强度由草甸棕壤的1.0mg/(kg·h)提高到4.2mg/(kg·h);反硝化强度从0.9mg/(kg·h)提高到2.9mg/(kg·h).相同进水水力负荷时,添加生物基质系统对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比添加草甸棕壤的系统分别提高了15.7%和12.0%.
李英华李海波徐新阳宫璇周咏春张凤丽
关键词:地下渗滤脱氮生活污水活性污泥
新鲜和老化生物炭对土壤氮淋失及油菜氮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粮食需求日益增加,为了实现增产,大量氮肥被施入土壤,而氮肥利用率较低导致土壤氮淋失严重,造成水体污染.生物炭施入土壤被认为是减少土壤氮淋失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室内土柱模拟淋溶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对照(仅施氮肥,B0)、氮肥+1%新鲜生物炭(B_(1))、氮肥+4%新鲜生物炭(B_(4))、氮肥+1%老化生物炭(Ba_(1))、氮肥+4%老化生物炭(Ba_(4)).在植物-土壤-淋溶液系统内探究不同施加量的新鲜和老化生物炭对土壤氮淋失和油菜氮吸收的影响,并通过物质守恒定律来探究其对气态氮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1%和4%新鲜生物炭时土壤氮素含量分别提高4.63%和9.68%,淋溶液氮素含量分别降低33.91%和61.18%,油菜氮素含量分别增加40.70%和129.65%;添加1%和4%老化生物炭时土壤氮素含量分别提高7.46%和13.30%,淋溶液氮素含量分别降低53.68%和72.05%,油菜氮素含量分别增加78.20%和185.76%;气态损失的氮量随生物炭老化和施加量的增加而减少.研究显示,土壤中施加生物炭对于提高土壤氮素固持能力、减少氮素淋失、促进油菜氮吸收和减少气态氮损失均具有显著效果,且施加老化生物炭的促进效果优于新鲜生物炭,证明生物炭减少土壤氮淋失的效应具有长期性.
周咏春郭思伯李丹阳李正龙陈志敏吴柳林赵研
关键词:氮素淋失氮吸收
内蒙古草地植被δ^13C空间格局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2016年
为了探明内蒙古草地植物叶片δ13C的空间格局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于植物生长最旺盛的8月,在内蒙古共采集来自47个样地的126个C3植物样品,利用GPS记录每个样地的地理参数,并从全国陆地生态信息气象栅格数据库中提取每个样地的气象信息,在实验室利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叶片13C/12C.研究发现,C3植物叶片δ13C随海拔升高而增大,随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降水和大气压强与叶片δ13C显著负相关,它们共同决定了叶片δ13C的空间格局,其中水分是主导因素;温度对叶片δ13C没有显著影响.
周咏春程希雷樊江文徐新阳
关键词:草地C3植物气候因子
巯基改性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效果被引量:3
2022年
为寻求针对东北地区镉(Cd)污染土壤的高效稳定化材料,以玉米秸秆生物炭为原始材料,以三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作为改性剂制备稳定化材料巯基生物炭,分析施加不同用量(1%、3%和5%)的巯基生物炭、生物炭、石灰对土壤理化性质(pH值、CEC值、SOC值)、Cd浸出含量及Cd化学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用量巯基生物炭均可使土壤pH值下降、CEC值上升、SOC值上升,TCLP法Cd浸出含量分别为76.99,72.52,67.53 mg/kg,相同用量条件下效果均优于石灰。其中,本实验最大添加量5%巯基生物炭Cd稳定化效果最为显著,较施加5%石灰的处理Cd浸出含量低11.1%。BCR连续提取法分析结果表明,5%巯基生物炭施加量使弱酸可溶态Cd、可还原态Cd分别降低了35.8%、17.63%,较5%石灰处理分别高8.18%和5.7%,效果显著。研究表明巯基生物炭较石灰针对东北地区Cd污染土壤具有更好的稳定化效果。
李正龙周咏春李海波郭思伯李丹阳许云竹
关键词:土壤修复
植物及土壤碳同位素组成对环境变化响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9年
植物和土壤的δ^(13)C(碳同位素组成)能可靠记录环境信息,综合反映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以及碳循环过程中的生物化学过程,为人们理解生态系统碳循环提供有用信息.因此,研究植物和土壤的δ^(13)C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可以揭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格局及其控制因子,进而有效预测全球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植物和土壤的δ^(13)C以及二者的差值(Δδ^(13)C)与气候因子(如温度、降水量、大气压强等)、土壤因子(如C/N、土壤质地、土壤pH等)的关系进行了综述.现有研究表明:C3植物的δ^(13)C与降水量、大气压强均呈负相关,与温度的关系非常复杂,而针对C4植物和在群落水平上开展的研究还较少;土壤δ^(13)C与降水量、土壤C/N、土壤w(粉粒)及w(黏粒)均呈负相关,与温度、土壤pH、土壤w(砂粒)均呈正相关,然而环境因素间的耦合作用使得情况复杂化,多种环境因素的匹配关系究竟如何影响土壤δ^(13)C的机制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Δδ^(13)C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土壤碳循环信息,但对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较少,并且影响Δδ^(13)C的驱动因子及机制也不明确.因此,在土壤-植物体系内,同时在物种和群落水平上,进行植物和土壤δ^(13)C特别是Δδ^(13)C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和揭示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这也将是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周咏春张文博程希雷徐新阳
关键词:碳同位素组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碳循环
青藏高原草地群落植物碳同位素组成与海拔梯度的关系被引量:18
2013年
采用生物量加权法和直接测定法获得群落水平叶片和根系碳同位素组成(δ13C),进而探讨群落水平叶片和根系δ13C特征以及它们的海拔趋势,并调查叶片δ13C对随海拔变化的环境因子的响应,以确定影响叶片δ13C海拔趋势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发现,高寒草原植物叶片δ13C显著高于高寒草甸和温性草原;高寒草甸植物叶片的δ13C显著低于根系;整体上,叶片δ13C以0.60‰km–1的变化率随海拔升高而增大,这低于在物种水平上得到的变化率,而根系δ13C与海拔无相关关系.大气压强是引起叶片δ13C随海拔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降水和温度的影响较小.
周咏春樊江文钟华平张文彦
关键词:青藏高原碳同位素组成影响因素
扎赉诺尔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与土壤微生物反馈响应被引量:2
2022年
以扎赉诺尔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与平台区域的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土壤菌群结构分析,以及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将其与未复垦的土壤进行比较,探究排土场复垦与土壤微生物的反馈响应。研究发现:复垦土壤的理化性质差异主要与试验区域土壤深度有关,深度为0~10 cm的土壤相比10~20 cm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更大,其中土壤容重、机械组成和pH对复垦土壤的影响作用明显高于土壤有机碳、土壤总氮和碳氮比,对照组土壤的pH为8.87和8.76,远高于复垦土壤的pH。排土场复垦前后土壤菌群结构差异大,复垦有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且土壤中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增加对其有促进作用。
王育光王诺李一依周咏春包妮沙赵鑫
关键词:排土场复垦土壤微生物露天煤矿
生物炭添加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长短期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了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应对气候变暖的关键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生态系统碳汇,由于生物炭特有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将其施入土壤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减排增汇措施.因此进行生物炭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对于减缓温室效应和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述生物炭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长短期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发现生物炭添加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生物炭原料类型、热解温度、添加量、土壤和植被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此外,因老化时间、老化方式和培养方法的不同,老化生物炭对土壤温室气体的减排效应可能增强或减弱甚至消失.同时,在总结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对未来生物炭影响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提出了今后应加强CO_(2)、N_(2)O和CH_(4)排放影响的同步研究、减排与固碳效应的同步研究、不同老化方式生物炭和不同培养方法的联合研究和利用^(13) C和^(15) N示踪技术从过程层次上揭示影响机制.
周咏春吴柳林李丹阳郭思伯陈志敏李正龙赵研
关键词:生物炭温室气体排放土壤
植物氮同位素组成与其影响因子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2年
植物氮同位素组成(δ15 N)能够综合反映氮循环特征,研究植物δ15 N与其影响因子的关系,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影响。通过概述菌根类型、叶片N含量、氮源、温度、降水、大气CO2浓度、土壤N有效性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植物氮同位素组成(δ15 N)的影响以及植物δ15 N随海拔的变化趋势,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在群落水平上,采用野外调查和控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尤其是大气CO2浓度)对植物δ15 N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将是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周咏春程希雷樊江文
关键词:生物因素环境因素氮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