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病理
  • 2篇临床病理
  • 1篇性疾病
  • 1篇阳性
  • 1篇预后
  • 1篇增生
  • 1篇增生症
  • 1篇增殖
  • 1篇增殖性
  • 1篇增殖性疾病
  • 1篇肉瘤
  • 1篇软组织
  • 1篇软组织肿瘤
  • 1篇神经束
  • 1篇突变
  • 1篇肿瘤
  • 1篇肿瘤类型
  • 1篇组织细胞
  • 1篇组织细胞增生...

机构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5篇吕杨
  • 4篇王哲
  • 3篇刘一雄
  • 3篇李培峰
  • 2篇朱瑾
  • 2篇闫庆国
  • 2篇范林妮
  • 2篇郭英
  • 2篇黄高昇
  • 2篇张微晨
  • 2篇王璐
  • 1篇王文勇
  • 1篇赵辉
  • 1篇李侠
  • 1篇张月华
  • 1篇黄高升
  • 1篇郭双平
  • 1篇李明阳
  • 1篇魏洁

传媒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肿瘤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恶性肿瘤细胞系自发性老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细胞系是否普遍存在自发性老化。方法:应用老化相关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beta-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法检测10种恶性肿瘤细胞系中SA-β-Gal的表达情况,以及血清饥饿后该酶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无诱导处理且处于对数生长期的10种恶性肿瘤细胞系中,均发现有SA-β-Gal表达阳性的细胞,但不同细胞系中该酶表达阳性的老化细胞所占比率明显不同,最低的是宫颈癌HeLa细胞系(0.65%),最高的是肝癌HepG2细胞系(3.69%)(F=13.006,P=0.000);SA-β-Gal阳性表达的老化细胞不都是多倍体细胞;给予无血清培养液饥饿24 h后,老化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01)。结论:恶性肿瘤细胞系会发生自发性老化,其程度与细胞系种类有关。短期饥饿培养会明显增加老化细胞所占的比率,提示饥饿诱发细胞老化可能是抗肿瘤治疗的又一快速、简单且有效的途径。
朱瑾范林妮王璐赵辉吕杨刘一雄王文勇黄高昇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中BRAF V600E和MAP2K1基因突变的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我国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中BRAF V600E和MAP2K1基因突变发生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35例LCH组织标本,采用桑格测序法检测其中BRAF V600E和MAP2K1基因突变状况,免疫组化法检测BRAF V600E蛋白的表达。分析BRAF V600E、MAP2K1基因突变与LCH临床基本资料(年龄、性别、单/多系统)的关系。结果:在35例LCH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1,82.9%侵及骨组织,97.1%是单系统LCH(single system LCH,SS-LCH),2.9%是多系统LCH(multi-system LCH,MS-LCH)。桑格测序法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为17.1%,MAP2K1基因突变率为14.3%,MAP2K1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有互异性;免疫组化法检测BRAF V600E阳性表达率为28.6%,涵盖了桑格测序法测得的突变病例。BRAF V600E和MAP2 K1基因突变更多出现在未成年组(35.7%和28.6%),其中BRAF V600E突变在未成年人组与成人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8);BRAF V600E和MAP2K1基因突变对生存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我国LCH患者大部分都是SS-LCH,主要侵及的部位是骨组织,且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为97.1%。桑格法所测的BRAF V600E和MAP2K1基因突变率均低于西方报道,两者存在互异性,分别为17.1%和14.3%。所有MAP2K1基因突变都是点突变,没有框内缺失突变,发现一个新的突变位点:c.112 G>A p.E38K;BRAF V600E和MAP2K1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未成年组中,提示各年龄层中LCH的发病机理可能不同,可能RAS/RAF/MEK/ERK通路在未成年人LCH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另外这两种突变对LCH的生存无影响。
曾凯旋郭英刘一雄张微晨张月华李明阳李侠魏洁吕杨赵丹珲王哲闫庆国郭双平
关键词:BRAF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预后
神经脂肪瘤病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神经脂肪瘤病的命名、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分析3例不同部位的神经脂肪瘤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神经脂肪瘤病临床表现为无痛性缓慢增长的长梭形肿块;MRI显示矢状面呈"意大利面条状",横断面呈"莲藕状";病理学以神经外膜内外及束膜间纤维脂肪组织浸润为特征。结论 MRI可为神经脂肪瘤病提供较为准确的术前诊断;病理诊断是最终诊断。其治疗方式需根据临床症状及部位决定,以保守治疗为主。
李培峰吕杨王哲
关键词:MRI病理神经束
急性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以缩短诊断时间和减少误诊。方法:结合文献分析1例急性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死亡病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EBER原位杂交、基因克隆重排结果等。结果:急性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嗜血综合征,包括发热、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外周血三系减少,可伴有腹水及胸腔积液,血清EB病毒载量增高、血清铁蛋白明显增高,肝肾功能、凝血、血脂等均异常;骨髓涂片示异型淋巴细胞约占18%,并可见嗜血现象。淋巴结活检示其结构破坏,淋巴滤泡减少,T区明显扩大,可见轻-中度异型淋巴细胞;淋巴窦扩张,组织细胞增生,可见嗜血现象,间质血管增生。免疫组化证实EB病毒感染的细胞毒性T细胞构成病变主体;EBER原位杂交部分淋巴细胞胞核阳性;淋巴结组织标本基因重排示TCR基因发生克隆性重排,患者在发病第27天因多脏器衰竭死亡。结论:急性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是一种系统性病变,部分患者病情急剧恶化死于严重并发症。该病病情多较复杂,且与其它疾病存在重叠或交叉,早期确诊困难,目前证实其中T淋巴细胞增生为克隆性增生,为T细胞淋巴瘤。应提高对其病理认识,并紧密结合临床、检验、免疫表型、基因重排等因素,减少治疗延误。
吕杨李培峰朱瑾刘一雄范林妮王璐张微晨郭英黄高昇王哲
关键词:EB病毒T细胞淋巴瘤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化脓性未分化肉瘤,一种具有独特临床和病理特征的新的肿瘤类型
我们在此报道2例年轻患者,他们患有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该肿瘤是具有独特临床和病理特征的新的肿瘤类型,我们将其命名为化脓性未分化肉瘤。以往未见报道。该肿瘤具有以下特征:(1)患者具有化脓性炎症的症状和体征(发热、局部疼...
黄高升闫庆国吕杨李培峰M Joe MaBruce F.Walker王哲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