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
- 作品数:13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术前CT诊断右侧非返性喉返神经一例被引量:2
- 2011年
- 患者女,53岁。因体检发现右甲状腺多发结节半个月于2011年2月23日收住入院。查体:体温37.1℃,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0/86mmHg(1mmHg=0.133kPa);无突眼、双手震颤和吞咽困难。
- 秦安刘晓
- 关键词:非返性喉返神经CT诊断甲状腺多发结节右侧吞咽困难双手震颤
- 甲状旁腺全切除加自体移植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持续或复发10例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分析甲状旁腺全切除加自体移植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持续或复发的原因。方法 SHPT行甲状旁腺全切除加自体移植术患者74例,入院时患者均为慢性肾病5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术后1例SHPT持续存在,9例SHPT复发。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HPT复发原因。结果 74例患者术后随访1~8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持续存在或复发10例。其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持续存在1例,增强CT及甲氧异腈核素显像提示纵隔靠近胸廓入口处1枚异位甲状旁腺,再次手术切除后SHPT消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复发9例(术后近期复发4例,远期复发5例)中,术中探查遗漏甲状旁腺6例(其中颈部腺体遗漏或部分残留1例,胸腺内异位甲状旁腺3例,纵隔异位甲状旁腺2例),前臂移植物增生3例。结论甲状旁腺全切除加自体移植术后SHPT复发的常见原因为术中探查遗漏、颈部腺体部分残留和前臂移植物增生。
- 秦安刘晓储春强张广林
- 关键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全切除
- 左侧非返性喉返神经一例
- 2015年
- 非返性喉返神经(nonrecurrent inferior laryngeal nerve,NRILN)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解剖变异,是起源于胚胎期弓动脉发育异常导致的神经解剖畸形.据国内外报道,NRILN发生率约0.3%~1.6%,大部分位于右侧,左侧罕见报道.我科近年收治1例伴有左侧NRILN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现将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手术情况汇报如下.
- 秦安刘晓
- 关键词:非返性喉返神经结节性甲状腺肿影像学表现发育异常
- 乳腺癌患者对曲妥珠单抗的耐药机制与治疗策略
- 2012年
- 曲妥珠单抗在治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患者中存在耐药现象,其耐药的可能机制包括曲妥珠单抗与Her-2受体有效结合受阻;多种旁路途径激活下游通路,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途径、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途径;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缺失导致下游信号通路异常;磷脂酰肌醇激酶-3催化亚单位α基因(PIK3CA)突变;热休克蛋白90(HSP90)及CD44过度表达等。针对曲妥珠单抗耐药的可能治疗策略,包括使用新一代的靶向药物,如帕妥珠单抗、拉帕替尼、曲妥珠单抗一药物共轭物。
- 丁国钰刘晓
- 关键词:乳腺肿瘤抗药性肿瘤曲妥珠单抗分子靶向治疗
- 甲状腺乳头状癌cN0患者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及范围探讨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eN0期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5年12月行全甲状腺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245例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eN0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eN0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36.8%(91/245),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性别(Х^2=5.626,P=0.018)、年龄(Х^2=6.255,P=0.012)、肿瘤直径(Х^2=20.063,P〈0.001)、肿瘤侵犯甲状腺被膜(Х^2=15.024,P〈0.001)相关。其中,直径〉1cm的11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51.7%(60/116),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22.4%(26/116),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侵犯甲状腺被膜(Х^2=9.737,P=0.002)、喉前淋巴结转移(Х^2=10.982,P=0.001)相关。245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暂时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6例(2.4%),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96例(39.2%),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3例(1.2%)。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6例出现同侧颈部区域淋巴结复发,Kaplan—Meier曲线显示肿瘤直径〉1cm患者组复发率高于肿瘤直径≤1cm组(P=0.008),中央区淋巴结有转移患者组复发率高于无转移组(P=0.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eN0期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增加复发风险,肿瘤直径〉1cm者建议行预防性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秦安刘晓张广林储春强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淋巴结转移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比较galectin-3(Gal-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差异,明确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214例甲状腺手术标本中Gal-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Gal-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92.6%,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28.1%)、腺瘤(41.8%)及甲状腺炎(12.9%)。结论:Gal-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特异指标。
- 吴文君许岚刘晓朱圣炜刘国萍孙荣超杨树东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GALECTIN-3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
- 2013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我科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2例PHPT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术后效果均佳,但有24例出现短期低血钙,其中16例出现面部、手足麻木,8例出现手足抽搐,经过钙剂治疗血钙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手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恢复正常,2例甲状旁腺癌患者术后再次升高,经再次手术恢复正常。随访42例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5年,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骨质疏松改善,骨折愈合。结论:甲状旁腺切除术是治疗PHPT的有效方法。
- 储春强刘晓
- 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旁腺肿瘤甲状旁腺癌外科治疗
- 血清半乳凝素-3浓度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凝素-3浓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半乳凝素-3浓度,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二步法检测甲状腺手术标本中半乳凝素-3的表达情况。结果血清半乳凝素-3浓度(ng/mL)与甲状腺组织半乳凝素-3表达相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血清半乳凝素(10.01±5.89)中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8.17±3.27、腺瘤7.41±3.30、桥本甲状腺炎6.69±1.66)及正常对照(4.97±0.46)(P<0.05)。结论检测血清半乳凝素-3浓度有望成为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辅助项目。
- 吴文君许岚卜丽娜包建东刘晓穆慧君杨树东
- 关键词:半乳凝素-3甲状腺乳头状癌
- Maspin基因在乳腺癌骨髓微小转移检测中的应用
- 2009年
- 目的研究maspin基因在乳腺癌患者骨髓微小转移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0例良性乳腺疾病和67例乳腺癌患者骨髓中maspin 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骨髓中均未检测出maspin mRNA,而在乳腺癌患者骨髓中有30例(44.8%)检测到maspin mRNA。乳腺癌患者骨髓中maspin mRNA表达率随肿块直径增大、临床分期进展而升高,但均无显著性差异;阳性淋巴结个数0~3个组和4个以上组maspin mRNA表达率分别为36.5%和73.3%,差异有显著性(χ2=6.374,P=0.012);0~1期组和2~4期组maspin mRNA表达率分别为22.2%和53.1%,差异有显著性(χ2=5.063,P=0.024);ER阴性组(61.5%)maspin mRNA表达率高于ER阳性组(34.1%)(χ2=4.828,P=0.028);如将患者按复发风险分组,maspinm RNA表达随复发风险性增高而升高,分别为低危组16.7%、中危组40.5%和高危组72.2%(χ2=9.587,P=0.008)。结论Maspin基因用于乳腺癌患者骨髓微小转移检测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乳腺癌患者骨髓中maspin mR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程度、疾病进展有相关性并可能预示高复发风险。
- 刘晓郭榆江唐建英张滨谢平张浩黄燮民
- 关键词:乳腺肿瘤MASPIN基因骨髓微小转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与“无标准答案"相结合教学模式在普通外科学临床实习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评价在普通外科学临床实习阶段教学中引入“以问题为基础学习”与“无标准答案”相结合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作用。方法将学生随机分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学生接受“以问题为基础学习”与“无标准答案”相结合教学模式,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然后采用稿本一致性测试法测试两组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并采用医学教育环境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测试成绩分别为75.1±5.7分和79.1±5.4分,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t:3.192,P=0.002)。两组学生问卷调查量表总分分别为126.9±11.0分和142.2±8.3分,实验组学生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t=6.993,P:0.00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制和年级学生中接受“以问题为基础学习”与“无标准答案”相结合教学模式者,其临床思维能力测试成绩和量表得分均高于接受传统教学模式者。结论在普通外科学临床实习中引入“以问题为基础学习”和“无标准答案”相结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助于改善教学环境。
- 刘晓秦安吴鸣宇沈伟王彤陶国清蔡兵
- 关键词: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模式教育环境